一次出差赤壁,在赤壁中伙鋪鎮吃到一道臘肉鱔魚面,令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盛夏時節,稻田里的黃鱔長得膘肥體壯,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配合較低的脂肪,使它成為廣受歡迎的美食。
臘肉鱔魚面其主料是黃鱔和臘肉。制作過程也簡單粗暴,經過爆炒和水煮,再放在爐子上慢慢煨,經過時間的打磨,主食材與輔料充分交融,成品臘肉和鱔魚香嫩,肥而不膩。
在咸寧本地,臘肉是較為常見的食材,一年四季均有,而黃鱔則有季節性,以夏季最為肥美。從后廚要到了制作方法,回家自己也試試。
我從菜市場買來了新鮮的黃鱔,再將年初從老家拿回的臘肉切一些,主料備齊,準備開工。
清洗黃鱔是個精細活,由于它屬于無鱗魚,身上一股濃稠的黏液,十分沾手。
我通常在菜場買時,就讓老板幫忙處理一下。回家先用清水沖洗表面的血水再撒上鹽,腌制后反復搓抓,等盆里的泡沫越來越豐富時再用水沖洗,將其剪成寸段,瀝干水分后加料酒,適當撒上胡椒粉備用。
臘肉切成薄片,空鍋燒熱,肉片入鍋,中火煸炒至出油,后撒上一把干辣椒及姜蒜花椒等小料,熗出味后倒進鱔段,大火翻炒,至七八分熟后倒入陶瓷鍋內,加清水加面條,水再次沸騰后關火,放入洗干凈的青菜,青菜稍微燙一下,便可入碗上桌。
趁著熱騰騰的氤氳之氣,夾上一筷子的面條,再夾上一塊鱔魚肉,牙齒咬著絲滑的鱔魚皮,舌尖感受著軟嫩的鱔魚肉,嚼一口,滿口余香,燉進肉里的湯汁隨之入喉,面條亦是鮮香無比,剩下的濃湯還可以拌飯,一下子增添了不少食欲。
臘肉是濃郁的咸,鱔魚是清新的淡,一濃一淡恰到好處,臘肉烘托著鱔魚的鮮與嫩,回味無窮。
入伏后,民間有諺語稱小暑黃鱔勝人參,益血補中,溫補脾胃,通脈絡,是滋補佳品。這道菜看似簡單,其實很講究食材與火候。
食材的配比,鱔魚與臘肉要3:1,臘肉經得起長時間煎炸與烹煮,而鱔魚鮮嫩,烹炒的時間不宜過長;火候很重要,炒的時候不宜猛火,否則鱔魚便會不嫩不酥也不香了。
火候太小,則臘肉的油沒有煎出來,在煮的時候會比較油膩;調料不能過重,由于已經放了腌制的臘肉,則不必再放鹽,調料太多,也會遮蓋鱔魚本身的鮮味。
漫漫夏日,晚上給親人們做上一碗鮮香無比的臘肉鱔魚面,讓夢都有故鄉的味道。
(記者 朱亞平)
編輯:hefan
周瑞云(赤壁)人生在世,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灶火,被作為...
我覺得瘦肉太柴,肥肉又太膩,只喜歡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一道美味的紅燒肉不僅肥而不膩,而且非常下飯,每當家里來客人時,我...
蔥油餅也好,網紅奶茶也罷,它們不僅解了饞,更串起了一代代學生的快樂回憶。
蔥油餅也好,網紅奶茶也罷,它們不僅解了饞,更串起了一代代學生的快樂回憶。
■阮家傳(溫泉)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風調雨順年歲好,臘貨下酒滋味長。
至此,香郁味醇的臘肉便制作完成。臘肉,已是家鄉固有的味道,是欲忘不能的鄉愁,是見證知己的尤物。
長江流域沒有暖氣,空調、電暖氣等電子設備取暖則是首選,除此之外就是木炭、柴火,尤其是在農村,一到冬天,家家戶戶備足木...
歲月有年,愿我們的祖國歲歲平安,年年有余。
1月5日,咸寧溫泉中心市場,市民們正在灌制香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