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家傳(溫泉)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主張仁義禮智信,崇尚中庸之道,也就是萬事講和諧。“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孔子告訴我們,魚肉雖然很多,但吃的時候不能過量。在醫儒相通的春秋時期,孔子對每天的飲食也反對“過”和“不及”,從而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孔子的這種飲食習慣,就是孔老先生獨到的養生理論。
現代人很注重養生,街頭巷尾到處都是某某養生館、某某養生店,貼著養生標簽的各種物資也是琳瑯滿目。據史料記載,最早提出養生概念的并不是孔子,但他的飲食習慣與現代的養生有異曲同工之妙,對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孔子極力推崇“克己復禮”,就是要克制自己行為操守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周朝禮制的要求。周朝禮制到底有哪些具體的內容?我認為,至少涵蓋了我們日常的飲食起居的方方面面,那么孔子的這套飲食習慣其實就是在周朝禮制約束下的具體體現。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病從口入,只有吃對了才有利于身體健康。“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孔子說,放久而變味的糧食和腐爛了魚肉不能吃。誰都知道,魚肉要吃新鮮的,誤食了變質和敗壞的魚肉會引起中毒。“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孔子還認為,食物的顏色和氣味變了的,也不能吃。用現代科學解釋,就是各種蔬菜腐爛后,就會產生亞硝酸鹽,人一旦吸入過量的亞硝酸鹽就會阻礙氧的運送,導致人體缺氧而昏迷。
在我國古代,對谷物的脫粒過程是沒有機器可以借助的,用一個木質支架頂端安裝一個有一定重量的石頭,把谷物倒入同樣是石頭做的容器,通過上下不停地槌砸實現谷物去殼,也叫舂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說,糧食不嫌舂得精,魚和肉不嫌切得細。不僅如此,“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孔子還講究切肉的刀法和佐料的配備,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適當,不吃。“東坡肉”的制作過程是不是受孔子的影響,那就不得而知了。但凡紅燒肉加上一種秘制的麥芽醬,紅酥酥的肥而不膩十分可口。“不撒姜食,不多食。”孔子告訴我們,每餐必須有生姜,但不能多吃。我想,民間俗語“男人三日不離姜,女人三日不離糖”原來也有理論依據。
眾所周知,在食物烹制過程中,把握好火候是烹調技術的關鍵環節。再好的原料、輔料、刀工,若火候不夠,菜肴不能入味,甚至半生不熟。火力過大,就不能使菜肴鮮嫩爽滑,甚至會焦糊。“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孔子覺得,烹調不當和不時新的菜肴,不吃。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我國蔬菜的種植技術早就突破季節的限制,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得到不同時令的蔬菜。假如,孔老先生還健在,他是不是不會提出“不時不食”的觀點呢?
“惟酒無量,不及亂。”只有酒沒有限制,但不要喝醉。中醫也認為,酒,多喝無益、少喝無害。孔子還覺得“沽酒市脯不食。”從市上買來的肉干和酒,不吃。古時候的酒與現代的酒不一樣,一般度數不高,會喝酒的人也會釀酒,孔子不主張到集市買酒喝。這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孔老先生個人認知。在現如今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白酒行業所產生利稅的社會貢獻率占有一定的份額,在當代“沽酒不食”恐怕是行不通的。
當然,古人的思想與現代社會發展存在有差異,完全照搬照抄不一定可取,還需要我們去甄別。再怎么好的養生方法,不一定都具有普適性。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主要是我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多食新鮮的果蔬。
在物資供應十分充足且價格又穩定的今天,我們最好還是要管住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在繁忙工作之余多做些適合自己的運動,這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一座座橋,文人墨客競折腰
下一篇:
文哥幫工
6月1日起,嘉魚縣文旅局推出3條2.5天精品旅游線路,響應試行2.5天彈性休息模式,刺激廣大市民健康出游,助力嘉魚旅游業逐步復...
自然風水學倡導養生是幸福人生的保障。”),要像愛名利一樣愛生命、要像愛天下一樣愛身體,以實現人事與生命合一、名利與身...
■余春樹“湖光山色”美春游萬畝竹海,夏享九宮清涼,秋賞金桂飄香,冬浴溫泉天堂。南鄂美味佳肴,洗肺養胃養生!
立冬節氣已過,此時正是人體修復、養生的好時節。那么在生活中,立冬后怎樣養生呢?養生重在養“藏”其實,跟很多動植物會在冬...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念保溫杯里泡枸杞、養生產品堆滿購物車……如今,隨著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養生保健不再是中老...
他們“左手拿著保溫杯,右手舉著高腳杯,啤酒加枸杞,可樂配黨參,敷最貴的面膜,熬最長的夜”。其實這也是現實的寫照,因為...
項目規劃分文旅板塊、休閑養生板塊、觀光農業、眾創空間和其他重大模塊投資建設,兼具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綜合養老、原鄉文...
▲所謂的“保健養生產品”■記者葛利利通訊員陳莎莎毛旭“早啊,各位鄰居,有想養生的嗎?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報道: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公布100家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國家重點建設...
走進赤壁余家橋、通城錫山森林公園等景點,梨花、桃花、油菜花、郁金香等各色花朵大面積綻放,正是賞花踏青、拍照打卡的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