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6月1日電?題:人退魚鳥歸——新濟洲的蝶變
新華社記者蔣芳、夏鵬
俯瞰,是江中一葉綠洲,水中有江豚出沒,島上鳥蟲湖草渾然一體……作為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過去十年間,南京新濟洲從一個普通的江中小島變身生態寶庫,折射長江之變。
如今,整個長江南京段正在打造綠色生態帶、轉型發展帶、人文景觀帶,創造性釋放長江生態價值,帶來百姓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的繁榮景致。
島上的“居民”換了
長江南京段最上游的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江風習習、滿目皆綠,濕地上的蘆萩、香蒲迎風搖曳,路旁鳶尾花、飛鳥花競相綻放,引蝶翩躚。
濕地公園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全文參與這座島的生態保護建設14年,對島上的一切了如指掌。“枇杷、桑葚、南酸棗是種給鳥類吃的,鳥類的天敵也不少,得提防野豬、貉還有偷鳥蛋的黃鼠狼。”他笑著說,誰說島上沒有居民?這些動物都是。
新濟洲上的鶴鷸
過去的新濟洲,是隸屬江寧區銅井鎮的一個村,每逢大汛,村民們就得防范洪水威脅。
2000年11月,江寧對島上住戶實施“生態移民”,這座島開啟休養生息模式,全面退出生產生活功能。
如今的新濟洲,上島公路從碼頭修到核心區便戛然而止;生物多樣性展示館為半藏地下的覆土建筑,酷似植被豐富的山丘;除科研和科普教育相關工作,其他人員非必要不允許上島……力爭把人為對生態的干擾降到最低程度。
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展示館
環境有沒有變好,“居民”最有“發言權”。研究者在全島設立了69個生態監控點,監測到的鳥類品種逐年增加:2016年103種,2018年162種,到2021年已達208種。在今年的一次鳥類調查中,他們驚奇地發現有上萬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臉鴨棲息在此。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臉鴨在洲上棲息
李全文說,現在的新濟洲不僅是南京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更是國內第一個長江洲灘型國家濕地公園,成了動植物共同的“新家園”。
漁民的“身份”變了
前半生,江寧區居民余金發基本生活在水上,16歲,到江寧銅井公社魚苗廠上班,成為一名漁民;后調到江寧航運公司上班,依舊是出船打魚;33歲,湊錢買了第一艘機動捕撈船,成為個體捕撈戶。
“過去新濟洲上的人主業是打魚,住在洲上的、江邊的也大多是靠江吃江。”皮膚黝黑、瘦瘦高高的老余告訴記者。
2019年,南京積極引導退捕漁民轉崗就業創業,當年10月底,包括余家父子在內的江寧51戶個體捕撈戶、1家捕撈生產單位全部退捕轉產上岸。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江寧段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余金發說,現在水清了、魚多了、江豚重現,休養生息的長江和小島正越變越好。南京大學的最新調查顯示,極度瀕危物種江豚在南京段的數量已由5年前的20多頭增加至50多頭。
前不久,老余加入街道發起的“長江守望者聯盟”。從打魚到“護漁”,他的身份變了,習慣沒變,早起看天、觀云,判斷一下天氣,然后騎上電動車沿江巡查,偶爾碰到有人架起魚竿垂釣,他就上前勸阻。
據了解,“長江守望者聯盟”下設巡江、清江等6個支隊,像余金發這樣的志愿者有600多名。他們每天上午6點至下午6點,常態化、動態化巡查19.08公里長江江寧段全線。
從化工圍江到綠色發展
過去,化工圍江導致濱江污染嚴重。2019年以來,一邊污染退,累計拆除、整治長江岸線“散亂污”企業52家、8.5萬平方米;一邊生態進,綠化造林、環境提升1.84萬畝,19.08公里濱江岸線蝶變。
走進沿江的科遠智慧濱江智能制造產業園,一個個巴掌大小的電阻電容從生產線上產出后,自動光學檢測系統立即接收指令,對其進行質量檢測。與此同時,這一生產場景同步傳輸到信息化管控中心,便于工作人員集中管控、作業調度和處理。
“過去兩三百人的流程,如今不到50人便可運作。”企業相關負責人孫俊介紹,工廠全面采用自動化產線、自動檢測設備、智能倉儲與物流設備等。同時,企業的工業自動化及數字化自主可控產品及方案,也在服務濱江企業。
“濱江產業正在騰籠換鳥。”江寧區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已形成智能電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高端智能裝備、新型節能環保等5個優勢產業集群。
如今,從高空俯瞰,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郁郁蔥蔥,宛如鑲嵌在滾滾長江上的一顆“綠寶石”。站在新濟洲對岸的江堤眺望,一條綠色生態長廊順江鋪陳。
航拍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
作為長江進入南京的“第一站”,新濟洲之變既是南京從靠江吃江、過度索取,到守江愛江、擁江護江的濃縮,也折射出落實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進程。
李全文告訴記者,近日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已正式申報“國際重要濕地”。下一步將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打造生態管控保護功能區。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川陜革命老區:紅色故事在延續
下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丨沂蒙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蝶變之路
燕磯夕照,是江蘇南京四十八景之一。今年83歲的付庭錦是土生土長的燕子磯人,幼年十里長河的景象至今深深刻在他的腦海之中。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一批抗戰主題圖書陸續出版,從檔案文獻、歷史資料、文學創作中了解那...
市領導與南京林業大學考察團座談交流以攜手打造中國桂花城為切入點和抓手在創新實踐“兩山”理論上取得新成效咸寧網訊咸寧日...
據介紹,這本書立足于對中、日、美、德、英、丹等多國史料的梳理,綜合運用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史、法律史、日常生活史、歷史...
光明日報記者蘇雁劉已粲編者按1968年12月29日,揚子江畔傳來了振奮人心的喜訊:南京長江大橋全面建成。南京長江大橋?資料圖...
《南京城防保衛戰》羅娟馬振犢著? ?內容簡介:該書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長馬振犢和青年學者羅娟共同撰寫,是有關南京保衛戰...
咸寧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待到秋高氣爽的十月,濕地公園水生植物園正式建成,歡迎大家或是徜徉在十里如煙柳堤...
譚海華要求,要以建設林長制為總抓手,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用好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屬地負責、源...
由于崇陽縣近期連日暴雨,生活垃圾和樹枝淤積在青山水庫上游連綿數里。2017年投資100萬元購置了全自動清漂船用于處理水上漂浮...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江世棟、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道:昔日漁舟唱晚,如今退垸還湖。咸安區官埠橋鎮以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