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柯常智、通訊員余冬林、金星報道:“我們的目標是,力爭用5年時間,使產品深加工的占比由目前20%擴大到60%,最大限度提升枇杷產業附加值。”5月26日,通山縣枇杷協會會長袁觀強告訴記者,該協會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枇杷產業提檔升級的實踐,作為“科創中國”建設的典型案例,已成功帶動全縣5個鄉鎮、23個村、4000戶農戶參與枇杷種植,人均年增收1.5萬元。
通山種植枇杷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時期,距今已有400余年,僅境內尚存百年以上枇杷古樹就達70余棵。
2012年,通山縣枇杷協會成立后,始終把發展壯大枇杷產業、提升枇杷品質作為工作目標,充分發揮新時代科技示范帶動作用,主動與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科研院所+政府+枇杷協會+基地+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統一標準種植、統一生產資料采購、統一市場銷售、統一品牌打造。
該協會一方面邀請省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專家教授定期深入枇杷種植基地,現場為農戶講解枇杷栽植、施肥、修剪、澆水、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防凍技術;一方面每年選擇100個種植戶作為實訓課堂,并組織本土專家開展現場授課和技術講座,推動形成以訓促種、以訓提質、以質促優的良好局面,創建了一大批“叫得響、拿得出”的枇杷品牌。
其中,“大畈枇杷”被農業農村部列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大畈鎮大坑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枇杷示范村,“隱水枇杷”獲評湖北省著名商標,大畈枇杷觀光采摘園、板橋生態觀光采摘園獲評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全縣僅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枇杷企業就達到5家,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年產枇杷鮮果、枇杷膏、枇杷酒、枇杷飲料等系列產品產值超過1億元。
按照現代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建設標準,該協會不僅高標準、規范化指導建設枇杷休閑采摘基地、采摘園38處,新建枇杷莊園游客中心1個、枇杷公園1個,還先后協助政府部門連續舉辦枇杷旅游節4屆,年均吸引前來觀光旅游、采摘體驗的游客超過20萬人次,僅采摘枇杷鮮果一項,年均收益突破100萬元。
為支持枇杷園種植基地發展壯大,不斷拓展產業鏈條,該協會積極引進八福康公司、廣東華星集團、北京通山商會等3家企業,促進產品深加工,成功開發出“枇杷酒、枇杷干、枇杷膏、枇杷花、枇杷善茶”等系列產品,不僅形成了“花、果、葉”全加工產業鏈,建成了12個保鮮庫,而且,全縣枇杷種植面積已由1997年的1萬畝,擴大到2020年的2.5萬畝,擁有掛果林1.8萬畝,年產鮮果1700萬公斤,枇杷種植規模、產量和產值均居華中之首,實現了產業知名度與產業效益“雙提升”。
編輯:hefan
上一篇:
“科創中國”建設的咸寧實踐 ①咸寧市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為鄉村振興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下一篇:
咸寧市深化院企合作 助力青磚茶產業轉型升級
據介紹,近年來,通山著力做好產業扶貧和旅游開發兩篇文章,立足各地特色優勢,深度發掘特色旅游資源,重點開發王明璠、江源...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說,通山始終高舉“山通水富、綠色發展”的大旗前行,步伐鏗鏘,作為不斷。為實現...
該鎮委托專業機構編制《咸寧市通山縣大畈鎮全域規劃》(2019年-2035年)《咸寧市通山縣大畈鎮新農村建設規劃》(2019年-2035...
周建軍(通山)三潮泉位于通山縣大畈鎮大坑村三潮泉自然灣。聽灣中老人說,山中有泉洞,沿流動的泉水往前走,便可尋至泉洞口。...
通山野山茶油通山唐老農生態糧油開發有限公司坐落在湖北省通山縣楊芳林鄉楊芳林村幕阜山旅游公路西側,是一家種植優質油茶,...
夏瑩(通山)山里人對山、對水總有著特殊的感情,白云深處的故鄉則有太多清凌凌的水,綠盈盈的山。板橋村地處通山縣城鄉交界處...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阮班勇、汪麗娜)“縣里幫錢幫物給項目,引導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坐享‘分紅’,一年下來收入...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阮班勇、汪麗娜報道:“縣里幫錢幫物給項目,引導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坐享‘分紅’,一年下來收...
咸寧網訊通訊員王能朗、阮班勇、成傳炎報道:“在農商行30萬元貸款支持下,我創辦的枇杷酒莊逐漸發展成為農旅融合、鄉村振興...
袁麗明(通山)板橋村的版圖里,富水湖悠悠穿過,如尖刀利斧,把一個完整的村莊分成南邊、北邊。陽春園食品有限公司,龍珠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