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暉(市直)
向陽湖,本名關陽湖,是湖北省境內咸寧、嘉魚和武昌三地交界處“斧頭湖”南端的一條湖汊。
兩千年前,這里屬于古云夢澤的一部分,水天相連,人跡罕至;相傳三國赤壁之戰時,赫赫威名的關云長曾屯兵于此,故稱關陽湖。
緣于歷史的一個拐點,一九六九年秋至一九七0年五月,當時的文化部系統六千余文化名人及其家屬子女作為“五七”干校的戰士,分批來到這里參與了一場圍湖造田的浩大工程,他們“辛勤地勞作、頑強地生存、勇敢地抗爭”,“為當地留下了上萬畝湖田,上千棟具有北方風格的四合院”,于茫茫一片的水澤荒湖中打磨出了一處供人棲息生活的綠洲,不得不說,這是當代文化名人下基層創造的一大奇跡。
為表達扎根干校的決心,一九七0年初,參與圍墾的“五七”干校戰士將關陽湖改名向陽湖。從此,關陽湖不再,向陽湖——因為這群文化名人的到來一舉得名。
一
初見向陽湖,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來這里勞動鍛煉的六千文化大軍中的一員,在這兒工作生活過的作家臧克家這樣形容它:“向陽湖,是一個年代久遠的荒湖,面積寬廣,茅草叢生。野鳥在上面安家,獐子在里邊落戶。泥漿渾濁,青天也印不上個清亮的影子”。可見,這里的水域之遼闊、環境之惡劣、條件之艱苦。
盡管環境艱苦惡劣程度超乎想象,不僅臧克家,六千余名中國最頂尖的作家、藝術家、出版人、文化界干部及其家屬子女,還是義無反顧地來了。
冰心、沈從文、馮雪峰、張天翼、蕭乾、張光年、臧克家、嚴文井、陳白塵、李季、周汝昌、樓適夷、郭小川、陳翰伯、韋君宜、牛漢、綠原……這個名單很長很長,長到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在向陽湖的沼澤荒灘里,將六千余人的淚水和汗水清晰而熾烈地盡情揮灑;也是他們,在最初的苦悶彷徨之后,將所有的傷痛和不堪一一掩埋,激勵自己以戰天斗地的熱血和信念,學會養鴨、放牛、喂豬,學會墾荒種地、圍湖造田,建設心中理想的家園。
這個時期的咸寧,的確當得起“中華名士半向陽”一說。這些文化名人,將他們永遠向陽的激情理想,留在了這片深邃而廣袤的湖海,成為向陽之花、向陽之光。
二
向陽,向陽,寓意“葵花朵朵向太陽”。
一下子涌入這么多的文化精英,向陽湖的陽光明媚起來了,向陽湖的湖水清澈起來了,向陽湖的土地滾燙起來了,而向陽湖的文化也悄然生長起來了。
如今,走在綠樹掩映的向陽湖“五七”干校舊址的小路上,映入眼簾的是文化名人當年留下的一排排嚴絲合縫的四合院,紅磚紅瓦、方方正正,大片斑駁、剝落的墻體仿佛在無言宣告著那個特殊年代殘存的痕跡和氣息——這里,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長的展廳里,不僅陳列了許多當年他們用過的勞動工具、生活用品和照片資料以及關于五七戰士、他們的后代小五七戰士(“向陽花”)的翔實圖文介紹,還有他們在繁重的勞作之余留下的一篇篇激蕩人心的作品,似一束束光融化了覆蓋人們心頭的積雪,重新體驗到人性的溫暖和光輝。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他們一天天躬身自省,融入農村、融入生活;“坦蕩五七路,終身步不疲”,他們一次次守望理想,直面人性、直面真實;或拿起手中的農具,在廣袤的原野開墾一片新天地;或執起久違的筆,寫景吟詠哀民生憂黎元抒發情懷。
向陽湖,孕育了郭小川的《楠竹歌》、陳白塵的《云夢散憶》《牛棚日記》、楊絳的《干校六記》、張光年的《向陽日記》、臧克家的詩集《憶向陽》和上千幅關于向陽湖的畫作,這些飽含熱淚和深情的文字與圖畫,記錄了他們勞動和生活的種種艱辛不易,也呈現了一顆顆承受屈辱打擊而依然懷揣夢想赤誠的拳拳之心,成為研究當代中國社會史、文化史、文學史的寶貴財富。
“靜觀天趣在,不厭向陽湖”,多難、多姿、磅礴、厚重的向陽湖文化,將向陽湖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
三
提起向陽湖文化,我們應該感謝一個人——咸寧通山籍人士李城外。
從一九九四年春發現向陽湖“五七”干校舊址和文化名人至今,李城外一直致力于搶救、研究、發掘、傳播向陽湖文化,有著解不開的向陽湖情結。
從《向陽湖走筆》到《向陽情結——文化名人與咸寧》《向陽湖文化人采風》《向陽湖文化叢書》,再到以“城外的視野”看向陽、看歷史、看未來,讓咸寧的向陽湖文化達到了一個璀璨的頂峰。
學習研究向陽湖文化,傳承弘揚向陽湖精神,最好的辦法是讓人們記住這段歷史,并從這段歷史中深受教育、獲得裨益。
近年來,以咸寧為先導、咸安為主體的《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保護與開發總體規劃》已具雛形,部分文化名人舊居正在著手修繕,向陽湖文化名人博物館業已啟動建設,據說已經征集到了相關文物一千余件、新老照片一萬余張、名人字畫二百余幅、相關書籍近九百冊。
最令人欣喜的,還是環一湖秀水就地取材建成的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這里,植物競相開放,鷹隼試翼、魚翔淺底、鳥兒啁啾、如夢似幻……回首過往,向陽湖不再是落后、貧瘠、苦難的代名詞;今天的向陽湖,是百鳥翔集的“打卡地”,是無數候鳥的天堂,更是一個“以農為本、以文為魂、以旅為脈”的新世界。
是啊,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段奇特的文化苦旅正漸漸遠去;在時間的遠方里,向陽湖依然熱情澎湃、銀波翻涌,春天的風正撲面吹來,向陽的花正徐徐盛開。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惠此中國 以綏四方” ——關于小康的馳想
下一篇:
特殊的孩子們
在時間的遠方里,向陽湖依然熱情澎湃、銀波翻涌,春風撲面吹來,向陽的花正徐徐盛開。
靠大家”活動,全面創建和諧紅旗社區。 10月22日,當記者來到通城縣麥市鎮向陽社區批發市場時,已是下午3點。行走在干凈...
1956年馮記魚店公私合營后改稱西四魚店,曾經是西單與西四一帶最大的經營水產品的商店,據《一張西四魚店的老照片,又勾起我...
○俞汝捷與李城外先生相識于20世紀90年代,之后多年我一直是他筆下一系列“向陽湖文化人采風”的熱心讀者,直到幾年前有了微...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劉會文)昨日,記者從咸寧市中國五七干校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咸寧供電公司文學協會秘書長、兼任該中心副秘...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一周之內,市委書記丁小強連續兩次痛批“閑適文化”。“閑適文化”在現實工作中有這些表現:有的拈輕...
編者按: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文藝工作者也與全國人民一道攜手戰“疫”,守望相助、共克...
○趙祖培李城外先生寫詩始于上世紀末,他的詩名被文名所掩,人們只知道他是個作家、學者,是中國五七干校文化研究第一人、向...
從2012年開始,咸安區委、區政府依托向陽湖文化資源,啟動了向陽湖文化項目建設。宋旭余委員建議,將向陽湖文化遺址公園建設...
市領導調研向陽湖中國文創產業聚集區建設工作時強調圍繞文化核心做好總體設計建好基礎平臺彰顯文化價值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