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舫
|
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詩經》,是中國詩歌的古老開篇。在這部詩歌典籍中,佚名詩人用悠悠吟唱講述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追索小康的樸素夢想。
而今,穿越數千年風雨滄桑,這夢想在中國大地變為現實——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絕對貧困得以消除,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誕生。
在筆者的新作《中國十二時辰》一書中,以脫貧攻堅為主線,飛馳的中國被濃縮在了一天的十二個片段中,訴說著十二個城市下轄村的脫貧故事。西海固、十八洞村、壤塘、襄陽、八閩大地……無論是高山之上,還是水聚之地,抑或云中新城,小康生活照進每一個角落,人們的命運因此改寫。
闔上書頁,心潮難平。我們走過的百余年浮現在眼前。
一
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曾一度被西方列強欺負得抬不起頭來。學者們曾思考這些問題: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成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為在世界上,一切國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強,不能者必遭慘敗,毫無例外。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
從18世紀到20世紀,中國一次次錯失工業革命的機遇、全球化的機遇、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只是“蝸牛般地爬行”。
1917年,剛剛回到中國履新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還不滿50歲。立志改革的蔡元培冒著嚴寒發表就任演說,并試圖用教育掀起一場意義更加深遠的革命:“吾人切實從教育入手,未嘗不可使吾國轉危為安。”
1919年,孫中山剛剛完成《建國方略》。在這個方略中,他寫出了當時中國無法實現的夢想:修建16萬公里鐵路和160萬公里的公路;分別建設華北、華東、華南三個世界級港口,覆蓋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并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中國要采取“開放包容”的政策,大量引進外國雄厚資本和先進技術來發展國內實業;建立一個民主、博愛、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希望未來的中國人懷抱“替眾人來服務”的理念,具備很強的責任感和無私無畏的精神。
1935年,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寫下了感人肺腑的《可愛的中國》,暢想他心中的中國未來:“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
二
今天,蔡元培所期待的“更加深遠的革命”終于“使吾國轉危為安”。孫中山的四個“無法實現的夢想”已成為現實——中國公路總里程已達528萬公里;中國擁有占全球70%以上的5G基站,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占世界一半,消費級無人機占據一半以上全球市場,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量70%以上;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分別占8席和7席……中國發展成就歸結到一點,就是億萬中國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
不了解數千年的燦爛文明,就無法讀懂中華民族的復興意志;不理解上百年的苦難屈辱,就難以體會中國人的小康夢想。
中國的全面小康,不僅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奇跡”,更找回了中華民族曾經“失去的二百年”。在飛逝的時光里,我們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國,是一個堅韌不拔、欣欣向榮的中國。
時間之河浩瀚奔涌,一往無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我將飛馳的中國濃縮為一天——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四川,懸崖村的峭壁上,17條藤梯、2556級鋼梯的痕跡還清晰可見。然而,這里不是過去那樣閉塞的小山村,而是一個面向世界、擁抱世界的彝族村寨。
——在寧夏,記載中國歷史光輝篇章、伴隨著中國革命偉大征程的山區老區,一代又一代西海固人艱難探索,終于徹底摘掉了“苦瘠甲天下”的窮帽子,迎來了勝利曙光。
——在廣西,白褲瑤從深山走出來,開始建設新的家園。在這里,他們一邊傳承白褲瑤古樸、獨特的文化,一邊擁抱新時代的新生活,嶄新的日子正如同山里的朝陽。
——在貴州,現代天文學讓平塘知道了大山外面的世界,也讓大山外面的世界越來越了解平塘,知道平塘不僅僅有“中國天眼”,還有“中國天坑”和“中國天書”。
三
這一天,是中國無比豐盈的一天。在這中國十二時辰里,有著數不清的人間奇跡:不論是雪域高原的昌都、懸崖峭壁的涼山,還是苦瘠天下的固原、武陵河畔的湘西;不論是中國天眼所在的平塘、七省通衢的襄陽,還是洞宮山間的景寧、紅水河岸的南丹……全面小康照耀的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無數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縱觀世界歷史,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當前,全球仍有7億左右極端貧困人口。在中國廣大農村“主戰場”,中國的脫貧攻堅行動創造了了不起的人間奇跡。
據統計,全球范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特別是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中國的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見。今天中國的脫貧攻堅,不僅書寫了最成功的中國故事,而且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智慧。
今天,“小康”被賦予新的時代意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奮斗永無止境,只有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才能夠秉持耐力、堅定信心,才能夠致廣大而盡精微。因為——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