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天還未透亮,我便站在市實驗小學食堂的玻璃窗前。霧氣氤氳的廚房里,幾位系著碎花圍裙的家長正麻利地切著翠綠的西藍花,案板上跳躍的脆響與窗外漸起的讀書聲交織成歌。這間飄著煙火氣的屋子,藏著我對孩子們最深的承諾——讓每一餐都成為多年后仍能含笑追憶的溫暖注腳。
旋轉的菜籃子,藏著星辰大海。第一次制定“三菜一湯”食譜時,我對著滿桌營養學書籍發愁:如何用四道菜的方寸之地,為孩子鋪展一片味覺的星空?直到看見二年級學生小琳的日記:“今天吃了會開花的土豆泥,像咬到了云朵!”我才恍然醒悟:童年不需要饕餮盛宴,只需讓尋常食材生出翅膀。
如今,我們的菜譜是一本會呼吸的魔法書。周一的糖醋里脊泛著琥珀色的光,周三的番茄牛腩在砂鍋里咕嘟咕嘟唱著歌,周五的獅子頭總被孩子稱作“捧在手心的太陽”。八樣主菜每周輪轉,但真正的秘密藏在細節里——把胡蘿卜雕成星星混進炒飯,用菠菜汁染綠面條,在紫菜湯里撒一把會游泳的蛋黃小魚。常有孩子舉著飯勺向我報告:“阿姨,我在肉丸里發現了‘彩虹’!”他們不知道,那句歡呼讓多少個清晨五點的疲憊煙消云散。
圍裙上的百家姓。那天,五年級的浩宇媽媽系上圍裙站在灶臺前時,整個廚房突然安靜了。她顫抖著手給兒子班級做蛋炒飯,蔥花在油鍋里迸裂的瞬間,忽然有孩子喊:“我聞到媽媽的味道了!”自此,我們的食堂多了個不成文的規定:每位家長員工的圍裙口袋都要繡上孩子姓名。
如今穿梭在操作間的,是會用雕花蘋果哄孩子吃水果的彤彤奶奶,是發明了“數學餅干”的教師家屬張姐,還有總在湯碗邊緣擺兩粒枸杞當“小太陽”的退休廚師王叔。每月“家長幫廚日”最是熱鬧,食物的香氣里,漸漸生長出綿長的羈絆。
透明廚房里的月光。有人說食堂管理是“帶著鐐銬跳舞”,我卻覺得它更像培育一株月光下的鈴蘭——既要潔凈無瑕,又要溫柔綻放。我們與本地農場簽約那天,五十個孩子舉著放大鏡在青菜筐里找“合同上的七星瓢蟲”;操作間裝上透明監控屏后,三年級學生自發成立了“食品安全小偵探團”。
最動人的是過敏兒童檔案里那些用彩筆畫出的備注:給小麥過敏的朵朵準備紫薯饅頭,為乳糖不耐的航航特制椰奶布丁。某個冬日,我看到一個女孩將自己的雞蛋羹悄悄推給剛轉學來的回族同學,附贈的紙條上歪歪扭扭寫著:“這是阿姨用素油蒸的星星蛋,分你一半。”
味覺記憶儲蓄罐。去年畢業典禮,我收到一個扎著藍絲帶的鐵盒。打開后發現是六年級三班全體學生寫的“味覺記憶”:有人畫了冬至時和大家一起包的奇形怪狀餃子,有人描寫春天挖竹筍燉湯時沾在袖口的泥土香,最讓我淚目的是班長小杰的留言:“食堂的番茄牛腩湯和媽媽做的不一樣,但每次考砸了喝一口,眼睛就不會下雨了。”
現在我們有了更多儀式感的“儲蓄計劃”:清明時的青團藏著艾草香的謎語,中秋前夕的烘焙課會飄出桂花藕粉的甜霧。上個兒童節,我們在每份餐盒里放了張“味覺明信片”,讓孩子們寫下最想留給未來自己的食堂味道。收上來的卡片中,有個孩子工整謄抄了整整三十道菜名,末尾標注:“這些味道合起來,就是我的一到六年級。”
暮色中的食堂漸漸安靜下來,我輕輕擦拭著“本周最受歡迎菜品”展示牌,糖醋里脊照片旁的紅色小花已經堆成了小山。窗外掠過幾只歸巢的麻雀,忽然想起今早有個畢業生回校探望,他站在食堂門口深吸一口氣說:“還是當年那個蔥花爆鍋的香味啊。”
是啊,我們不過是一群平凡的大人,在砧板與炒鍋間日復一日地耕耘。但若這些細碎的煙火氣能化作某天夕陽下驀然回首時的淺笑,能在某個異鄉的寒冬溫暖地漫上心頭,便是最珍貴的勛章。
(咸寧市實驗小學 金萍芳)
編輯:但堂丹
這類直播因其有規律的節奏、不斷的新鮮刺激,可能會導致人進入一種“成癮”反應,影響了休息進而影響學習、生活、現實社交,...
咸寧網訊(記者?葛建偉?通訊員?陳盛武?程勝利)為進一步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營造“崇尚科學、關愛家庭、珍惜生命、反對...
咸寧網訊通訊員熊熙、程雨報道:“這種宣傳方式太好了,不僅讓老百姓知道了掃黑除惡的相關政策和重要性,還為老百姓提供了實...
■李天珍(嘉魚)? ?每次回家看母親都是匆匆忙忙,這次趁假期在家待幾天,好好陪陪母親。
劉雙燕(嘉魚)鶯子把身子折成彎弓,臉朝里側,躺在打著長方形大補吧的灰黑蚊帳里,聽娘和村里的梅姑嘮。咧開嘴,她淌著淚“吃吃吃...
■袁麗明(通山)小時候過生日都是以吃雞蛋的方式慶祝。
咸寧網訊(通訊員邱愛華)近日,新華保險咸寧中支本部營業網點特邀三十余位客戶代表,在美麗的梓山湖開展了一次愉快的客戶聯...
”鑫鑫的媽媽是忙碌在抗疫一線的警察,鑫鑫寫信表達對媽媽的思念,還畫了一幅媽媽英勇和病毒作戰的畫,希望媽媽早日戰勝病毒...
譚藝西在中部戰區總醫院接聽愛心人士打來的電話,并做好接聽記錄(1月31日攝)。題:大學生志愿者譚藝西:在武漢,我和媽媽共戰...
譚永高(通城)在我印象中,己年逾古稀的媽媽一直是個堅韌頑強,勤勞勇敢的人。留給媽媽的,除了債務,還有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