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滄海記錄匠心,歲月長軸繪就教育芳華。過去22載,我在咸寧市實驗小學任教,這段時光不只是工作履歷,更是充滿愛與擔當的逐夢之旅,是刻在靈魂深處的學校情懷。
22年前那個火熱的八月,我通過招聘初入實小,青澀又緊張。那時的校園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匱乏,教學樓陳舊,正德樓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建筑。但孩子們朗朗的書聲、純真的笑臉,同事們熱忱的歡迎,讓我瞬間有了歸屬感。校園花壇里枝繁葉茂的大樹,見證了我職業生涯的起點。
20多年間,校園面貌煥然一新。老舊教學樓換上新顏,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功能社團教室等一應俱全。盡管校園在變,可每一處角落都藏著我的回憶。辦公室換了一次又一次,小小的幾平方米堆滿體育器材,也裝滿了我和同事們難忘的記憶。下班后,我們常聚在一起探討教學方法、修改研討課題、分享學生趣事,映照出一顆顆熾熱的教育之心。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如今陪伴著第四屆學生,看著他們從懵懂孩童成長為懂事少年,我滿心驕傲與欣慰。2009年秋,我教一年級體育課時,班上有個內向的男孩子,剛入學時不適應新環境,不敢與人交流,常獨自發呆。課間,我多次主動與他聊天,他聲音小如蚊鳴,我一次次鼓勵他,給他創造交流展示的機會。一年后,到二年級時他變得開朗自信。快畢業時,他緊緊抱住我,說我是改變他一生、陪伴他6年的人。那一刻,我深刻領悟到教師職業的價值,也更堅定了扎根教育的決心。
22年來,學校是我成長的搖籃、心靈的港灣、夢想的棲息地。在這里,我從新手成長為骨干教師;收獲了真摯的師生情、同事情;見證了學校的發展,也參與了它的輝煌。
未來,我愿守著這一方校園,看老樹歲歲抽新枝,陪孩子們年年長知識,繼續在實小書寫屬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咸寧市實驗小學 阮國耀)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教育,是從皴裂里長出的春天
下一篇:
舌尖上的童年記憶
學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陣地,下一步車埠鎮將持續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通過張貼宣傳標語、開展民...
咸寧網訊記者宋文虎、通訊員王烈梅報道:4日,通山縣第一中學多媒體教室內, 300余名教師齊聚一堂,參加“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此次培訓,讓心理委員明確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學習了朋輩心理疏導技巧,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做到溫暖自己也溫暖...
我們將聘請相關非遺傳承人擔任學校兼職教師,讓學生了解并學習高鐵山歌等地方傳統技藝,培養山歌傳唱人才,潛移默化中增強學...
洪山高中住校生進門先消毒武大附中校園消殺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的測溫通道楚天都市報記者柯稱郭會橋揭明玥肖楊張裕通訊員董綴...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王勃、甘源、通訊員丁小波、譚陽清報道:臨近開學,崇陽縣各學校采取最為嚴密的防控措施保障師生健康安全,...
學校先后被評為市級“示范高中”、“法治學校”,省級“校園管理先進單位”、“課改先進學校”、“綠色文明校園”、“高效課...
校園,作為教書育人的所在,是文明的重要傳播場所,也是展示文明的窗口。紅榜:咸寧市第二實驗小學、咸寧高新實驗外國語學校6...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陳蕾報道:6月24日,咸寧高中民主議事會在該校行政樓舉行。隨著交流探討的深入,議事會氣氛更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