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老板、運動員、高校教師等80多名志愿者當大廚、當搬運,平均每天為醫(yī)護人員送餐800多份——
2.8萬份愛心餐背后的接力
洗菜、切菜、炒菜、裝盒、配送,這是疫情期間,武漢洽禾素食館的日常。
從各地愛心捐贈物資抵達餐館,到烹飪后免費送到醫(yī)護人員手中,這個流程重復了2.8萬次。從2月24日開始送餐,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當天的3月28日,平均每天800多份。
2.8萬份愛心餐送出的背后,是80多名志愿者愛的接力。
在后廚,志愿者郭偉掌勺、顛鍋,疫情前,他在合肥工作,是一名廚師。
在大堂,志愿者陳昱西消殺、熬中藥,平日里,她是民營醫(yī)院的一名醫(yī)生。
在前廳,志愿者朱志英腌制拿手的泡菜,她是一名籃球運動員。
洽禾素食館,成了愛心驛站。
一個由餐廳老板但璇璇發(fā)起的愛心送餐活動,經過愛的接力,民營老板、外企高管、快遞小哥、教師學生、公安干警,各行各業(yè)的人加入其中,最終將一份份匯集愛的素食餐送抵一線。
克服困難,籌劃免費送餐
“他們在前線為我們拼命,我們希望盡己所能為他們提供健康、營養(yǎng),提供戰(zhàn)斗力。”3月2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武漢洽禾素食館老板但璇璇說出她的初衷。
2月中旬起,她開始籌備為抗疫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免費送餐。
前期的準備,困難重重——
在漢員工僅有6個人,且大部分住在郊區(qū),人手不足。
新鮮的時蔬、柴米油鹽各種物資匱乏,采購困難。
采購靠騎自行車,也沒有專業(yè)騎手送餐,通行不便。
她說,初心不改,辦法總比困難多——
人員少,她便挨個打電話召集有意向的員工回餐廳,同時在朋友圈發(fā)出志愿者招募。
采購難,就聯(lián)系日常食材供應商,自己也出門排隊買菜,上千斤的食材,大家一袋一袋扛進店里。
通行阻,就聯(lián)系朋友召集車隊,自己騎著自行車去買防護物資,經常深夜11時才下班。
2月24日,餐廳正式開始為醫(yī)護人員免費送餐。
廚師帶著蔬菜返崗
2月21日晚,廚師長田文亮接到但璇璇征詢電話:可否返崗給醫(yī)護人員做飯。
“沒有問題!”他滿口答應。田文亮是名退役軍人,當時他正在老家黃陂區(qū)六指街潘崗村做志愿者。
放下電話,田文亮立即找到村支書潘志新,表明來意,尋求辦理出入證。
“這是做好事,我一定全力想辦法讓你回去。”潘志新親自開車,載著田文亮到區(qū)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多方協(xié)調最終辦理成功。
臨行前,田文亮到附近農戶家中,收購了一麻袋的白菜、土豆、紅蘿卜。田文亮說,能幫一些是一些,盡量提早一天讓醫(yī)護吃上他做的飯菜。
3月6日,田文亮又多了一位志愿者幫廚郭偉。
“有力出力,讓醫(yī)護人員吃得放心,也算是為抗擊疫情出了一份力。”郭偉曾是餐廳的廚師長,兩年前離職前往合肥深造,本計劃2月1日回合肥的他,加入了志愿者隊伍。
在洽禾素食館的后廚,5名廚師每天研究菜譜,努力利用有限的食材,將每一道菜都做得色香味形俱佳。
高校教師帶來了志愿車隊
田文亮和郭偉,一個住在黃陂,一個住在硚口,沒有交通工具如何順利返崗?
征得廚師們意愿后,但璇璇又與她的朋友、“影子夢之隊”志愿車隊隊長朱華聯(lián)系。
朱華是湖北美術學院的老師,從1月27日起,他便召集志愿者為交通管制的武漢提供基本運輸,陸陸續(xù)續(xù)有70多名志愿者加入。
“有3位廚師在硚口,他們要返回崗位為醫(yī)護人員免費做飯,附近哪位車友有時間去接?”2月21日21時許,朱華在車隊群里發(fā)信息。
最終,志愿者、公安民警譚為“接了單”,第二天一大早前往潘崗村接到了身上掛滿大包小包的田文亮。
接人、接物資、送餐,志愿車隊成了這場愛心接力的傳送帶。但璇璇說,僅志愿車隊微信群,她就已經加入了10多個。
“‘聲勢’最浩大的一次,我們21輛車去蔡甸物流園運回10噸大白菜。”某公司策劃專員、“愛心車主群”志愿調度員袁小寧說。
3月8日,有愛心企業(yè)聯(lián)系但璇璇,希望給餐廳捐贈10噸大白菜。考慮到餐廳用不了這么多,但璇璇決定將菜分送給3個社區(qū)、10多個養(yǎng)老院。
當天中午12點,但璇璇將信息給袁小寧。14時車隊抵達物流園,15時半車主們將菜運回各社區(qū)、養(yǎng)老院,18時左右車主們冒雨將所有菜分發(fā)完畢。
改進流程,精細化送餐
中午11時半,拿著7摞打包好的餐盒,志愿車主、射擊教練亮亮馬不停蹄前往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各個樓棟。
仔細看,每個打包盒的羅列順序、打包手法都有講究:每層放2份餐盒,左右交叉、一個疊著一個,放滿4層后,將包裝袋上提,繼續(xù)疊放,然后打上兩個十字結。
“這樣可以保證下面的餐盒不被壓癟,上面的餐盒也能固定。”志愿者胡國學介紹。
胡國學是民營老板,從事能源生產和文化傳媒行業(yè),最開始來到素食館,被安排做食材的搬運。素食館一直以來都是以堂食為主,很少有大批量的外賣配送經驗。3月16日,胡國學的到來,改變了以往籠統(tǒng)的打包方式,開始按醫(yī)院樓棟歸類、按步驟打包。
“志愿者體力消耗大、口味偏咸,醫(yī)護人員好清淡,孤寡老人的菜要軟一點。”搬運的間隙,胡國學也在觀察,最后他得出結論:分餐還可以更有針對性些。
每次做餐前,胡國學都會告訴廚師當天的用餐對象比例;分餐時,胡國學也會叮囑分餐員對不同對象多一些喜好傾斜。
“能源生產對細節(jié)、流程要求非常高,我只是將日常經驗運用到配餐之中,盡己所能出份力。”胡國學說。
更多人加入,更多愛心涌來
2月26日,洽禾素食館首次發(fā)出志愿者招募。
2月27日,第一批3位志愿者報名。隨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外企高管陳紅衛(wèi),借鑒管理經驗,一下午將倉庫庫存全部盤點清楚,庫存臺賬中有品類、有剩余量,還有具體存放位置。
物流公司員工王志偉,身強力壯,搬運物資、采購食材、配送盒飯樣樣都做。
國網(wǎng)湖北檢修公司檢修工林閩,幫忙擇菜洗菜、送餐分餐;大學生們來做義工,將食材歸類整理;熱心鄰居幫著打包、派送盒飯……
愛心不斷傳遞,洽禾素食館也將愛心餐的贈送范圍擴大到醫(yī)護人員、志愿者、孤寡老人。
愛心仍在發(fā)酵,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yè)為餐廳捐贈食材、防護物資,每一筆但璇璇都記得清楚。
3月2日,黃燕捐贈10件防護服。
3月3日,慧音捐贈900斤醬油。
3月5日,洽禾素食館急需從孝感市運回一批捐贈的有機蔬菜等高品質食材,消防救援隊伍得知后,連夜組織車輛奔赴孝感將物資運回。
3月8日,湖南某蔬菜種植基地捐贈10噸大白菜;河北孝行慈善基金會先后兩次共捐贈3噸有機米……
在傳遞愛的過程中,但璇璇也在不斷地接收著四面八方的愛。
不久前,洽禾素食館又增加了一項新“業(yè)務”,免費為醫(yī)護人員送熱干面。
2.8萬份愛心餐,見證世間的溫情和大愛。但璇璇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當所有人的夢想?yún)R聚,希望之火便被點燃。
這是英雄的城市里,英雄的人民共同戰(zhàn)斗的力量。(王婧)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海新:沖鋒在航班安全保障最前沿
汪旭東(市直)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冬天格外漫長。所經過的街道路口,只有交警和身著反光色志愿標識服的人員在...
梅贊(武漢)宅在家里,忽然接到老同學肖志義的來電:我現(xiàn)在在當志愿者,每天在小區(qū)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值守。志義的妻子叫...
在東湖風景區(qū)東湖路社區(qū),志愿者黃亮在社區(qū)微信群里把每位群友都做了標注,比如張爹爹(孤寡)、李奶奶(重癥),提醒自己開...
他們,微光成炬照征程新華社記者姜琳平日里,他們是學生、村民、快遞員、水電工、小店主……是街頭巷陌,與你我擦肩而過的普通...
“一直也沒能為武漢做點貢獻,這次終于有機會了”“該我們站出來和病毒做斗爭了”……近日,我國首批108名志愿者已接種新冠肺...
原標題:疫情之下,用責任與擔當為自己“正名”95后00后:奔跑接力的志愿者疫情之下,仿佛一夜之間,很多95后、00后就長大了...
題:本禹志愿服務隊:為奉獻者奉獻,與逆行者同行新華社記者李偉他們義務為一線抗疫人員子女提供助成長活動菜單,線上開展學業(yè)輔...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國網(wǎng)咸寧供電公司全盤部署,統(tǒng)一指揮,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同志,小區(qū)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