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0專題 >>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 一線抗疫群英譜 >> 正文

95后00后:奔跑接力的志愿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0-03-23 11:04

原標題:疫情之下,用責任與擔當為自己“正名”  95后00后:奔跑接力的志愿者

疫情之下,仿佛一夜之間,很多95后、00后就長大了。他們挺身而出,以志愿者的身份奔跑起來,用責任與擔當為自己“正名”。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00后武漢姑娘謝小玉還是被爸媽捧在手心的“溫室花朵”。而在過去的50多天里,她從“宅女”變成了早出晚歸的社區“跑腿王”。

疫情之下,仿佛一夜之間,很多95后、00后就長大了。他們挺身而出,以志愿者的身份奔跑起來:18歲的朱如歸,從陜西到湖北,徒步110公里,赴醫院重癥區照顧病人;19歲的黃新元,騎著共享單車,穿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為市民送“救命藥”……

千禧年前后出生的這一代人,正在用責任與擔當為自己“正名”。頂梁柱這一棒,他們能接住了。

看上去嬌滴滴的她們成了戰“疫”生力軍

謝小玉是中國礦業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馬上就要20歲的她之前還常常在朋友圈里公開說自己想媽媽。“只要有媽媽在我就不怕,我就還是個小孩子嘛。”她從小沒吃過什么苦,“我們這一代大多數人,都被保護得很好”。

1999年出生的榮書浛是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大四學生,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她,覺得疫情來臨時,自己不應該成為那個“只宅在家里”的人,于是報名成為了“NCP生命支援”的線上志愿者,為求助的患者提供居家隔離治療支持。

過去有人說他們是溫室中的花朵,但現在,他們成了戰“疫”的生力軍。

在社區做物資采購的志愿者余漢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的大二學生,疫情防控期間,他從未來的飛行員變身成小區“代購”,從不滿20歲的“余同學”變成了“余師傅”。“以前我是個比較急躁的人,現在幫大家處理物資問題,需要細心記錄,如果沒有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我也會很耐心地解釋,說一聲抱歉,在為人處事上成熟了很多。”余漢明說。

在武漢做一名社區志愿者,對接200多戶居民,直接服務700余人,這是謝小玉第一次把自己推向社會。當時,社區已有20多個確診病例,可她顧不上怕,接到居民的采購單,想都不想就跑去門口的超市,盡量第一時間完成任務。沒有接單的時候,她就跑到京東配送點,看看有沒有居民的快遞。忙起來時,她能跑出兩萬多的微信運動步數。

謝小玉所在社區的居委會主任陶久娣評價:“小玉真的很棒,能勇敢地站出來,在受到委屈和不被理解時依然堅持,工作不怕苦、不怕累,與居民溝通說話有禮有節,展現了年輕一代有擔當、有作為、有責任心的良好形象。我相信在經歷戰‘疫’后,她會更加堅強、優秀。”

發揮專長體現自我價值

95后、00后成長在全面數字化的時代,擅長主動尋求答案和解決方式。

謝小玉最自豪的就是這一點。盡管她是社區里年紀最小的志愿者,認識的菜不夠多,買東西的時間也總比別人長,但她卻是分發物資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志愿者。

謝小玉所在的社區平均每棟樓有超過500人居住。一到分發物資時,其他志愿者便把物資和快遞的照片統統“甩”進微信群,讓居民自己認領。謝小玉覺得這樣既費時間,效率又低,她就用手機錄屏,給居民做了一個教程,教居民群備注自己的房號,在填寫快遞地址時也具體到房號,這樣發物資時就可以搜房號“對號入座”了。“我還真把一個老奶奶教會了!”她說。

榮書浛加入的“NCP生命支援”是一個線上公益平臺,為居家隔離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支持和心理疏導服務。志愿者中精通外語的加入翻譯組,擅長信息搜集整理的加入信息組,懂傳播和圖文制作的加入運營組。榮書浛兼職醫療組、翻譯組和信息組三項工作。不到兩個月內,她參與響應任務的戰“疫”群超過30個,編撰處理表格200余個,核對信息過萬條。“我應該感謝我的專業老師,也許我沒有學到很高深的技術,但作為一個信管人,我學會了在龐雜數據和信息中用盡全部資源探尋真相的本領。”

不同專業的95后、00后,在疫情防控戰場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他們中有人用藝術戰“疫”,自制視頻宣傳防疫知識,有人用大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疫情信息,有人在線上為戰“疫”一線人員子女開展遠程教育輔導……

公益概念深植年輕一代心中

從決定去做志愿者,到去方艙醫院報到,俞天陽只用了半天時間。“全國人民都來幫助武漢渡過難關,我們武漢人更不能慫。”他在防護服背面寫上了“武漢伢,不服周”(湖北方言中不認輸、不怕挑戰的意思——記者注)。從第一批病人入院開始,俞天陽一連上了5個夜班,鋪床、清潔、送早餐……

這個做起事來毫不含糊的“硬核”少年,常常被一些細節打動。晚上進艙拖地,還沒睡的“武漢嫂子”對俞天陽說,“把拖把借我一下啦”。不需要他動手,病人便把自己的區域拖完,還有人會用消毒液噴一遍拖把才遞給他。

2月20日,榮書浛被告知,自己匯總的信息已幫助前線的一家醫院順利接收到物資,于是她發了一條朋友圈:“對比冰冷的數據和信息,我果真還是愛極了觸手可及的實物,真的只有這一瞬會覺得20多天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吧。”

一群武漢的小學生參與了武漢志愿者徐敬陽發起的“同袍計劃”。僅在一天多的時間里,鋼花小學、鋼城四小的小學生就完成了250件文化衫的涂鴉,送給來自河北、北京和天津的醫療隊隊員。

越來越多的00后,甚至10后,開始參與到公益行動中,公益的概念在潛移默化中走進了他們的內心。

上初中時,謝小玉所在學校的老師給他們放映了一部有關支教的紀錄片。從那時起,她經常看這種類型的紀錄片。現在,她仍然憧憬著去做一次支教,就像在紀錄片中看到的那樣,“去看看那些眼睛里有光的孩子”。

馬勝男是武昌理工學院商學院的大二學生,她是一個孤兒,上完小學就離開家鄉來到武漢生活。雖然已記不清到底是誰資助過她,但她一直想成為能幫助別人的人。疫情發生后的這個寒假,她在社區做送菜志愿者。“我從小到大得到了來自社會的很多幫助,我一直很感激,覺得任何時候社會有需要的話,我都有責任和義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社會。”馬勝男說。(見習記者 劉俞希 記者 胡寧)

圖集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ICU醫生王崗:“病人不出院,我們不離開”
下一篇: “90后”在戰“疫”中成長——記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熱門診護理“90后”團隊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