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身影:在車水馬龍的街頭裝運電器;在高樓林立的小區樓梯間,背著大箱子艱難上樓。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家電配送工,靠著自己的力氣打拼著生活。
沒有電梯的樓層全靠肩扛
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照著大地,雖進入家電銷售淡季,但中百倉儲發貨部每天還是有10余件貨等著王軼和曹時斌兩人。
之前,在家務農的王軼和待業在家的曹時斌從2005年中百倉儲在溫泉營業就負責家電配送業務了。屈指一數,倆搭檔已干了六七個年頭了。
6日,我們見到王軼和曹時斌時,他們正在車流不息的中百超市前將一個個“大塊頭”裝上小貨車。不一會兒功夫,車子就滿滿當當了,用綢子拴好系緊后,曹時斌開車,王軼坐在副駕,我們也隨即上了駕駛室后排。
車子開進金泉灣變電小區,在一棟樓房前停下后,王軼和曹時斌就忙開了。
他們的苦和累換來這座城市的便捷
“小心點,小心點,別碰到了! ”王軼跳上車將一件冰箱傾斜,曹時斌順勢將百余斤重的冰箱扛在背上,小心地邁步朝前走,王軼也跳下來,跟在他身后,搭把勁。
走了大概50多米,來到戶主老吳家。老吳家的房門有點窄,去掉冰箱包裝箱后,他們倆又小心地將冰箱抬進屋里放好,老吳連聲說:“辛苦了,謝謝你們! ”
老吳在送貨單上簽完字,我們又上車奔往下一個點。送完了幾個小區后差不多11點多了,還剩最后一件貨沒送出去,王軼在車上打了好幾通電話都沒人接電話。
滿倉庫的貨都要靠他們的雙手一件件送達
“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貨拉出來在街上轉了一大圈都沒辦法送到,要就著戶主的時間。 ”王軼說完,又一次撥通了那個電話,最后試了一遍無果后,他們決定改時間再送,于是拖著貨徑直朝中百去了。
下午1點多,王軼和曹時斌在中百取完賣場里的貨,驅車來到位于咸寧經濟開發區的中百集團物流園倉庫。偌大的倉庫被密密麻麻的各類大小電器占滿。王軼和老曹看著手里的貨單,各自推著取貨車穿梭其中。在大塊頭冰箱、洗衣機前,精瘦的王軼顯得很渺小。
王軼的電話從上車到下車一直沒停過
這批貨要送去通山,差不多半個多小時來到通山縣城。在城區,他們倆可謂是咸寧的活地圖,可到了下面縣市,由于不經常跑,有些地方也不熟。我們在縣城兜了一大圈,最后七拐八拐才找到戶主的家。住在四樓的李小姐買的是一個大冰箱,沒有電梯,只能硬背上去了。老曹抓緊綁在包裝外的繩子,彎下腰,一個比他人還高的冰箱就重重壓了上去。老曹深吸一口氣,起身上樓了。
妻子的照料是老曹回到家中最好的解乏藥
到了李小姐房門前,老曹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不過,他還是小心翼翼地放下冰箱,然后和王軼一起將冰箱抬進門。
“來來來,吃點橘子休息一下! ”李小姐端出一大盤橘子,笑著讓老曹和王軼吃。
他們拿了兩個橘子,顧不上喘口氣,就出門趕往下一個點去了。
“現在這天氣是最舒服的時候,要擱在夏天,背上二樓身上都能濕透,衣服能擰出水。冬天,穿著厚厚的衣服背貨上樓不方便,就是下著大雪也要出門送,一年365天我們都在路上。”一路上,老曹和王軼跟我們吐槽。
送貨到家門
傍晚時分,滿車的貨已經全部送到顧客的手上,老曹和王軼迎著冬日的余暉驅車回溫泉,雖有些疲倦,但他們臉上掛著笑容。
記者手記
苦累換來萬家樂
和老曹、王軼一天的接觸,讓我們反思一個問題:有一天,他們退下來了,有誰還會繼續在配送工這個行業繼續“戰斗”。老曹說,那些曾經放棄這份工作的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不愿吃這個苦,賺這種辛苦錢。
老曹和王軼如今還堅守著這片“陣地”,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們自己體會最深,但他們無怨無悔、知足自樂。如今兩人都落下腰疼的毛病,卻依然笑稱:雖然錢少了點,但每天多少有進賬。
試想,假如沒有這群配送工,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呢?也許正是像老曹他們這樣的苦累,才換來千家萬戶的快樂。
終有一天,老曹他們也因為年紀離開這個崗位,到那時,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輕人接過這個接力棒,扛起這座城市的便捷。
記 者 夏正鋒 陳紅菊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指間的溫暖(組圖)
下一篇:
點亮萬家燈火(組圖)
嘉魚大禾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針對棚內溫度過高的問題,通過濕簾風機形成對流就可快速降溫;針對棚內濕度不夠,通過濕簾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