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高職院校在新時代背景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培養人和培養才的全過程中,對培養技術過硬、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熱愛國家事業并敬業的技術技能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教育部2020年5月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核心問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可分割。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不僅是人才培養的必要要求,也是必備的內容。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國家的長治久安、民族的復興乃至國家的崛起。牢牢抓住教師隊伍作為“主力軍”,課程建設作為“主戰場”,課堂教學作為“主渠道”,讓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起育人的責任,守護好思想意識形態的陣地,是思政教育落實落細的基礎。
一、三全育人下思政教育的革新
在新時代的“三全育人”發展理念總要求下,高職院校應及時把握當前發展機遇,讓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而行,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職業素養課和專業課“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目的在于提升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站位高度。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是全方位的,需要順應這種改革與發展,思考高職院校在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可以做些什么。思政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思政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等直接影響著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屬于顯性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職業素養課和專業課教學中,對思想政治教育起著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輔助作用,屬于隱性教育。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和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升級是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以“三課”“三法”落實思政教育
高職院校需要緊密把握時代特征,同時積極尋找并開拓適合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培養的創新路徑。在強化思政教育的顯性功能的同時,也需要關注思政教育的隱性功能。這樣可以突顯三全育人的功能,更好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融合起來,發揮協同效應。
(一)提高政治站位? ?落實思政“三課”
思政“三課”主要包括“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點在于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學生通過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的系統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了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認識世情、國情、黨情,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征和運行機制,整體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體系的精髓,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不斷提升法治素養,努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中廣泛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加強理論教育和技能學習,在教學中體現高職院校思政育人的特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以“三法”落實思政教育目標
一是專題教學法,通過深入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導學生理解和領會教材重要思想政治理論,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其次是思政思維導圖教學法,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思政課程中的重要概念和關鍵內容,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升思維能力。第三是實踐教學法,通過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并進行反思,將思政教育與實際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加深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和內化。
三、構建適應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它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還注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和行為等方面的培養。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如講解、討論、案例分析、情境模擬、實踐活動等,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課程思政體系構建
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性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將不同課程融合起來,深入了解它們各自的特性,使思政課程能夠與專業課程相互融合,共同發揮協同效應,形成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學體系。
為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將思政課堂、素質踐行課堂和專業課堂貫通。通過思政課堂,學生能夠培養專業扎實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素質踐行課堂,學生能夠培養過硬的技能和綜合素質;通過專業課堂,學生能夠實現個人價值的發展。通過這三個課堂的有機結合,我們能夠培養出既有扎實專業知識,又具備優秀技能和個人價值實現的高職人才。
思政課在整個體系中扮演著核心角色,是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素質踐行課和專業課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引領作用。素質踐行課在整體體系中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中。專業課和素質踐行課則共同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三個課程相互協作,使得思政課引領、素質踐行課和專業課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豐實教學內容
為了提升思政課程中的德育和價值引領功能,需要優化思政課的內容和結構,通過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使德育教育在思政課程中得到全面提升,并能更好地引領學生的價值觀。素質踐行課作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政實踐教學模式,在很多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通過積極地組織一些課外的思政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運用思政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感悟課堂所學的知識,明體達用。
高職院校應立足于學校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校的特色,不斷在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使其成為價值觀教育的一部分,提升專業課教學思政育人的高度和廣度,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互結合、共同發展。
(三)革新教學手段
針對高職生人才培養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習慣,可以優化高職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項目引領、實踐教學和考核方式。項目引領可以將思政課內容進行分類,通過建設紅色教育基地、志愿者實習基地、校企合作思政基地等項目,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互相融會貫通,使得理論教學能夠更深入地融入實際應用中。這種做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符合高職生的學習特點。思政課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內的理論灌輸,而是通過實踐教學輔助理論教學,使得思政課教學更加主動和有趣。學生在參與項目引領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思政課程的理論知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通過改進考核方式,能夠更全面地評估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和理解情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樹立全員育人的教育意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的德育意識和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全面貫徹落實。學校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能力水平和師德修養,定期組織討論交流和開展教學經驗講座等活動,促進教師在教學方法和理念上的互通、共享、進步和提升;同時,建立長效的學習提升機制,形成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合力,以實現思政教育的最終目標。
(五)優化“大思政課”課程設計
在課程思政教育改革中,首先要強化將思政課程作為關鍵課程的工作要求,構建“大思政課”體系,不僅是一種融合知識傳授和技能提升的立德樹人體系,還是一種通過價值引領滲透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體系。逐步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思政能夠不斷推進與革新,努力完善“大思政課”,以更好實現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
高職院校如何立足于“大思政課”背景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并貫穿于職業素養培養之中是有效途徑之一。
全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質增效,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既是堅持問題導向的工作方法,也是堅持系統觀念的需要。
(鄭重?作者系咸寧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人才賦能,以“芯”換“新”
下一篇:
深化代表行動 推進基層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有各項事業發展的廣闊舞臺,完全能夠源源不...
高職院校有責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建立專業化、多元化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平臺,推進鄉村振興,發揮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作用。
從孩子整體成長和發育規律來說,教養孩子是有科學合理的順序的。孩子的學習習慣,品格和學習能力培養好了,他學習知識就快了...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查生輝甘青作為師者,他是中學高級教師、湖北省中學物理優秀教師、咸寧市首屆十大優秀教育工作者,從教29...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通訊員田麗、謝蘭東報道:免費上大學,你準備好了嗎?近日,省衛健委、省教育廳聯合發布...
孩子需要我們父母去認真引導,如果強制孩子去干這干那,這樣無疑壓制了孩子的天真爛漫,孩子沒有選擇,只能被動的聽著父母的...
馬建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職業教育責任及行動策略》,教育發展研究, 2015楊琴,吳兆明:《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教育與培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生復述能力的培養和目標每個學段的側重點不同,部編版教材在編排中也有相應體現。
“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視基礎研究的過程性、應用研究的推廣性、數字技術的普適性,建立科技創新人才業內化、社會化和開...
”5月19日,談到自家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毛病,家住咸安的馮女士又氣又急,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咸寧市第二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