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裊裊,街燈柔柔。
下了順風車,朝同事微微笑揮揮手,然后踽踽獨行于街市。從高枧分校返家,他的周末時光由此上線。
商廈門前,小吃攤上,揀個位置,點兩小菜,開瓶啤酒,來碗米飯。填飽肚子,付完餐費,陳老師朝家的方向走去,不徐不疾的。家是兩層小洋樓,空空落落的。崇陽商廈距鹿門五里界有一段長長的路程。他不嗜酒,卻很享受這種小醉的感覺。飄零思緒在酒精里發酵,繾綣情懷在憶念中綻放。
1 眷侶情深
1981年,高中畢業的陳繼甫在五里界小學做起了“孩子王”。其間,他和同事汪碧云相戀。1984年,他們走上了婚姻的紅地毯。
自和妻子結為連理,兩口子互敬互勉比翼雙飛,在教學中屢創佳績,成為聞名遐邇的教學能手。
八十年代前期,公辦教師工資不高,陳繼甫夫妻倆均屬民辦教師,薪酬更是可憐兮兮。在小學當民辦教師的年月,三個孩子相繼出生。五口之家衣食住行樣樣得花銀兩,小日子那真叫一個字:苦!
陳繼甫的妻子是過日子的一把好手。盡管夫妻倆精打細算著家里的每一個鋼镚兒,但日子依舊捉襟見肘。和丈夫利用閑暇墾荒種菜,偷養幾只雞。瓜菜唱主角、肉蛋跑龍套的飯食勉強糊弄著一家大小。偶爾一點兒好吃的多半給了三個嗷嗷待哺的兒女,剩下的盛給身材單薄的陳老師;陳老師又把肉呀蛋的夾給了操勞的妻子。兩口子推來推去,最后只好分著吃了。
時間長了,感情深了。他曾笑對妻子說:“等孩子們長大了,日子過得滋潤了,我要天天好飯好菜伺候你這位功勛天使!”
2 厄運驟降
夫妻合心,其利斷金。1986年妻子汪碧云考上了咸寧市師范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金竹小學任教。身份轉變的妻子竭力鼓勵在櫟咀小學任教的丈夫抓緊復習,等待時機。
1997年,陳繼甫考上了湖北大學。兩年后,順利畢業的他摘掉了那頂“民辦教師”的油膩小帽,并先后在鹿門中學、下津中學和天城中學任教。
家庭有愛,兒女乖巧。2001年,陳繼甫的女兒考進全國重點大學吉林大學。2006年,二兒子和三兒子分別踏進了安徽科技工程學院、湖南大學的校園,而且小兒子叩開的又是全國重點大學的校門。
正當孩子們成人成才、兩口子把幸福掛在臉上的時候,厄運驟降。
已調入崇陽三小工作的妻子感覺身體非常不舒服。起初以為是工作勞累所致,等到省城醫院的診斷結果時,夫妻倆驚呆了:顱咽管瘤(腦顱長瘤)。聞此兇訊,陳繼甫不禁潸然淚下,徹夜難眠:即使一夜回到從前的清貧狀態,也要治好愛妻的病!這是陳繼甫今生最斷然的決策!
2001年,在武漢同濟醫院做了開顱手術后,病魔似乎倏地逃遁得無影無蹤。上蒼賜予了13載“歲月靜好”的光陰,讓陳老師的妻子得以重返講臺,安穩度日。
2014年,病魔瘋狂反撲。陳繼甫的妻子再次躺在手術臺上。腫瘤與神經粘連,這次復發癥狀更為復雜。在武漢協和醫院實施第二次開顱手術后,妻子右眼失明,左眼視力不及0.2,且引起了尿崩并發癥。
面對厄運,陳繼甫是堅強的,也是豁達的。自妻子第一次動開顱手術16年來,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娛樂,謝絕了所有應酬。工作之余,陳繼甫的中心任務就是陪伴妻子,為她洗漱梳頭,換洗衣服,問醫求藥。
3 艱難抉擇
2017年秋季,天城中學如常開學。
陳繼甫老師來時笑靨在臉,去時愁緒在心。
新任校長葉偉力、負責教學工作的宋麗華分別找陳繼甫談話了,談話的內容大同小異:學校決定派他去高枧分校支教一年,因為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盡管他的家庭情況非常特殊。
陳繼甫的家庭情況的確特殊:兒女雙全,可個個都遠在異域他鄉。妻子身患重病、視力困難,吃喝拉撒全要伺候。陳老師去了邊遠的高枧,他的病妻咋辦?
真是艱難的抉擇!
“我們學校有位黃姓老師,兒子才那么幾歲。聽說要派她到高枧分校支教,年幼的兒子生怕回家找不到媽媽,天天抱著她不肯出門。沒辦法,黃老師只好拖個油瓶去高枧——媽媽在那兒支教,兒子到那兒上學。我也知道這是個兩難的選擇,但是總校有難處,分校有需要。我只能服從,不能拒絕,還望諒解!”深知離開病妻所面臨的巨大壓力,陳繼甫反反復復細細心心地向各路至愛親朋陳著情說著理。
面對去意已定的陳繼甫,家人只好妥協。
臨別前,陳繼甫與妻子進行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長談。爾后,他背著身患重病、視力困難的妻子踏上南去的火車。就這樣把為他生兒育女、同他相知相伴、與他相濡以沫33載的病妻送到遠隔萬水千山的深圳,托付給在那兒有自己住房的女兒。
陳繼甫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枧分校的教學工作之中。每逢周末,陳繼甫會通過手機同遠在深圳的妻子視頻。這是他和她約定的“相會”時段,是老兩口的私人專屬時間,也是他們既激動又沉寂、既溫馨又苦澀、既期盼又惶恐的幸福時刻。
執教八、九年級物理,跨年級帶課。這個折騰人的安排,他欣然接受。
陳繼甫教得很專業,也很專注。他的學生很喜歡他,一半源于山里孩子獨有的質樸,一半源于這位支教老師可貴的特質:能擱置“小家”,力挺“大家”;雪藏“小愛”,奉獻“大愛”。
都說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陳繼甫卻以對山區孩子的高尚大愛向遠方的病妻告白了最真摯的長情!(通訊員 陳時勉)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王明:三尺講臺灑青春
下一篇:
崇陽縣白羊小學舒全林老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