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深秋,一次偶然的親友聚會,因門庭的幾副對聯,讓我認識了54歲的舒全林。
我的“凡人凡事”一書中記錄了無數平凡人物的形象,我想,這次相識,書中應該多一個名字——舒全林。
簡短的交流,卻無不飽含濃濃的鄉情,那種長年累月在山野中鍛造的質樸,在這個中年漢子的臉上顯露無遺。他,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在路口鎮白羊小學一干就是三十四年,執教三十四年,帶六年級語文三十四年,當班主任三十四年。三十四年,對他來說,不只是工作時間和職業履歷, 更是情和愛交織的心路歷程……
幸福篇 “從教一輩子,幸福一輩子”
八十年代,他走上了人民教師之路,從此,與三尺講臺結下不解之緣。
就在剛工作不久,朋友約他去深圳發展,他遲疑了一陣。那個時候,他的月收入只有三十幾元,但他隱隱發現,自己已經舍不得講臺和學生,于是,他留下了。九十年代,下海的熱潮讓許多同事嘗到了甜頭,有人對他說:憑你的文憑和能力,到沿海的私立學校收入要比家鄉高得多,他淡淡一笑:“家鄉的孩子總得有人教吧”。
思忖中,他再次留了下來。
不是么?早在88年,他就轉為公辦教師,九二年,也獲得了咸寧師專中文自修畢業證,九六年評上了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按說,下海發展機會更大。可是,他熱愛著家鄉,他是真的離不開培養他的母校和現在的孩子。如今,三十多個春秋過去了,他當年的信念與堅定,凝成了他發自肺腑的感慨:“當老師,我無怨無悔,從教一輩子,我幸福一輩子”。
心態篇 “從教一輩子,年輕一輩子”
他常說“一個人無法阻擋衰老,但心態可以永遠年輕。作為老師,每天都是在花叢中生活,所以,那顆童心永不泯滅。” 每天,孩子們的那些笑臉,那些眼神,那些身影,都一一呈現在他的面前,讓他很“享受”“小學教師”這份美好的職業。他像呵護花朵一樣,澆灌著這些苗兒。他也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保護著這些快樂的源泉。
乍一看上去,舒老師還是有些威嚴之感的,可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卻是一個“老頑童”。樹蔭下團圍的朗朗讀書聲、操場邊的嬉耍,山間的野炊,無處不見舒老師的身影,幾乎沒有孩子把他當老師,而是當成了伙伴。每每聽到學生親切的喊他“大哥哥”,舒老師的心啊樂開了花 。舒老師熟悉每個孩子的性格,喜歡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尊重成了老師與孩子之間交流的感情基礎。
課堂上,只要是舒老師提問,平常不愛說話的,性格怪異的,膽小的學生,總是高高地舉起小手。舒老師的同事打趣道:“什么樣的課堂較活躍?走進舒老師的課堂,就找到了答案”。是啊,舒老師就是這樣一直用“快樂”營造課堂氛圍,用年輕的心態抒寫三尺講臺的喜怒哀樂。
責任篇 “從教一輩子,牽掛一輩子”
走近舒全林,除了對他的敬畏,更多的是親和。在交流中,他時而娓娓道來,時而慷慨激昂,傾聽那些發生在校園內外的小故事,讓人陶醉在古樸的享受中。他熱愛生活,是一個典型的“樂觀派”。唱歌對他而言是哼歌,哼兒歌、紅歌、流行歌。他不會跳舞,可他是當地老百姓中最愛跳廣場舞的男士。白羊,一個人口不過兩千的小山村,在他的影響下,竟然有五六個跳廣場舞的點,每到夜幕降臨,山村里便熱鬧起來,舒老師總是忙碌在幾個活動點之間推波助瀾,山村的夜晚又多了一道快活的風景,這些都離不開他這位熱心人。
有人問他“你年紀這么大了,工作又那么忙,哪有那么多精力參與老百姓的事?”舒老師道出了他的心跡“熱愛生活就是享受生命”。
誰說不是呢!愛人病了,他邊跑醫院,邊忙教學,總是樂呵呵的。同事打趣,說為這點工資,值得嗎?他說,錢不是衡量得失的唯一標準,自己除了站講臺,干不了別的。有時為幫老百姓擬一副對聯,幾易其稿,為一個字,反復推敲。他覺得,群眾滿意就值。
舒全林的心里裝的全是學生。
哪怕只教學生一年,他都會關注學生一生的成長。他常說,無論學生走多遠,永遠走不出老師的視線,正是這些細微的關注,學生也把他當做自己的知己。初中生、高中生周末回家,總愛到母校看望舒老師,向他匯報一些學習情況。走向社會的學生,回鄉時,再忙也不忘了見上舒老師一面。看著這些個子都高過自己的孩子們,舒全林拍著他們有些壯實的肩膀,噓寒問暖,父愛般的溫暖停留在那些問長問短之中。
舒老師最忙碌的時候,就是每年的寒假,他要接待曾經教過的學生,要忙著給不能返鄉的學生發信息,打電話,他談的最多的話題,就是要熱愛生活,笑對人生。是啊,從教一輩子,牽掛一輩子。
永遠當一名普通鄉村教師
舒全林桃李滿天下,教學質量始終名列前茅,在學生家長群眾中的口碑很好,在當地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是難得的語文老師。曾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多次發表教學論文,主講公開課,示范課,青年教師總愛親切的稱呼他“師傅”。他常常手把手的教青年老師備課,親臨課堂指導老師講課,輔導老師寫論文,他總是鼓勵青年教師要愛崗敬業,學習提高,虛心求教,在他的影響下,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老師成長為路口教育的中堅力量。
有人問他“干了一輩子,你怎么還是一個普通老師? ”他說:“甘當綠葉護紅花”。作為人梯,他做到了,他的學生早就是校長;作為老師,他享受了,青出于藍勝于藍;作為園丁,他滿意了,他培育的花朵綻放在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是啊,一名普通鄉村教師,志在講臺,心系學生,情牽教育,難道這不是一種平凡中的光彩嗎?
即將告別,我請舒老師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舒老師很自然平和地笑著說:“我永遠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是啊,他幾乎用了一生的時間來詮釋這句最質樸的話語。
雨后的山村,顯得清新而寧靜。滿目的秋黃還透著幾分翡綠,植物在枯榮輪回間悄無聲息,生命的種子被播撒在每一個可以孕育的田間地頭,勤勞的耕耘者默默地守候南歸的雁兒……(通訊員 曾紅梅)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支教教師陳繼甫與病妻的幕后故事
下一篇:
邵勁松:教苑澆灌寫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