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微風飄進校園,從此,他的身影在校園閃爍;像陽光飄灑校園,從此,他的青春在講臺閃光……11月13日,記者走進咸寧高中時,一位青年教師撲入視野。他雖然平凡,但卻令人感動;他雖然普通,但卻令人敬佩。一位帥氣的小伙,從走出校門就投身于教育,把青春和理想飄灑,把知識和希望播種。他,就是咸寧高中文科高三A8班班主住兼歷史老師,B8班歷史科任老師王明。
今年29歲的王明,研究生學歷,上世紀80年代末出生。2007年6月,由咸寧高中考入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畢業后到崇陽縣職業中專支教,2013年通過咸安區統一招聘考試進入高中任教。他步入教苑雖然時間暫短,但卻像一顆星星正不停閃爍。
萌發夢想 實現理想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我熱愛教師這個職業?!薄耙簿褪钦f,你從小就希望長大能當一名人民教師,是嗎?”“對,從那時起,我就有了有這樣夢想。”這是記者當天采訪王明時的對話。
據悉,王明出生于嘉魚縣渡普鎮大路村4組,手上有個姐姐,父母親都是老實厚道的農民,以種田免強維持家計。王明從小聰明、懂事。在學校讀時,他每每看到一名名大學生畢業后來學校任教,心里羨慕極了。于是,他暗自下決心,一定好好讀書,爭取考個好大學,將來畢業后當一名老師。
目標確立了,王明充滿無限激情和力量。于是,他刻苦用功,勤奮好學;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在同學眼里,他是學習的榜樣,是生活的益友;在老師眼里,他是乖巧善良的好孩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很努力,成績優秀,終于,2007年6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畢后便如愿走上了教壇。
學習“充電” 提高能力
剛剛步入教苑的王明,為教好書,育好人,他首先注意“充電”提能,提升自己。于是,他一方面積極學習省、市、區和區教育局、學校一系列教育工作精神;一方面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樹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人為本、愛崗敬業”的師德理念;積極參加學校舉辦開展的文明施教的各類活動,以此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王明還積極鉆研教學業務,認真探討教學方法,研究新課程標準,翻閱教學書籍。他采取“挑燈”夜學、上網查詢學、向教師同事請教學和走出去求學。并且,王明還開展參與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撰寫教學論文,參與學校開展的交流、討論、教學設計學習活動。
一位學生家長高興地告訴記者:“王老師雖然年輕,但水平好、人也好,把孩子交給他教,我放心!”
真心真情 關愛學生
采訪時,記者獲悉,在王明的心里,學生就是他的親弟妹。從教幾年來,他始終真心真情地關愛著每一名學生。
據悉,他所教的班級共60人,就有精準扶貧對象戶的學生14人,低保對象戶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留守家庭學生等弱勢群體家庭學生多名。對于這些學生,王明一是從心理上、精神上疏導、鼓勵他們,做生活的強者,面對家庭的困境不悲觀、不泄氣,正確對待,勇敢面對,勸導他們不要因為家庭困難就背上思想包袱,影響學習。二是在學習上熱心幫助、耐心輔導他們,使他們的成績不斷進步。學生陳清(化名)父親患病去世,母親改嫁。由此,他悲上了思想包袱,學習成績逐漸下降。王明得知后,立即找他談心,勸慰鼓勵他克服消除心里“障礙”,振作精神,并積極幫助陳清爭取國家扶貧濟困等相關政策,讓陳清能在學校生活上有所保障。學習上,王明除自己貼心幫助輔導他外,還聯系各科任教師都來關心輔導他。通過這些舉措,陳清逐漸變了,以往一向沉默不語的他,現在開朗活潑起來;以往成績一直靠后的他,現在已步全班“第一方陣”。
“這就是年輕的王明老師,可謂青春在三尺講臺綻放!”采記結束時,記者腦海忽然閃現出這樣的贊美之語。(□圖/文 記者 葛建偉 通訊員 劉昌謀)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易秋生:園地耕耘終不悔
下一篇:
支教教師陳繼甫與病妻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