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2專題 >> 公益廣告庫 >> 咸寧好人 >> 正文

“咸寧好人”王定釗 十八年如一日守護古民居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4-05-22 10:04

十八年如一日,致力于守護家鄉古民居,讓江源村上萬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得以保留,被專家稱為“江源模式”。他憑一腔赤子情懷,帶動全村人掀起了古民居保護熱潮,也因此被評為“咸寧好人”。

他就是十八年保護家鄉文脈的江源村新鄉賢王定釗。

虔心一諾,只為守護老屋

2023年春節,來自通山縣江源村的一條板凳龍火爆出圈,引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20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也讓江源村這個近乎世外桃源的古村落被更多人知曉。

這其中的幕后推手之一,就是王定釗。

通山縣江源村是鄂東南地區明清建筑遺存相對集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區域代表。王定釗出生于江源村王氏老屋,在這生長的他,對老屋有深厚感情。

2005年底,在外工作的王定釗返鄉辦婚禮,便搬出老屋住進自家新建的水泥平頂房。那時,曾經能居住16戶人家的王氏老屋僅余2戶人家,很多空置的房間因年久失修,木結構毀壞,搖搖欲墜。

“如果這樣下去,老屋終將消失。”王定釗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四處奔走,呼吁保護,卻無人響應,反而招來別人的嘲笑:“破屋爛舍,保來何用,再說,憑我們的微薄之力,能保老屋幾時?”

王定釗堅定地說:“老屋養育了我的祖祖輩輩,我必定盡畢生力量讓它繼續保存下去?!?/p>

以此虔心一諾,王定釗踏上了長達18年的古民居保護之路。

歷經艱辛,自愿捐資維護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江源村人富裕了,家家戶戶拆掉舊房、蓋起新房。一座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在歲月的洗禮中逐漸衰敗、消失。

2010年5月,占地1361平方米的王氏老屋出現大面積坍塌。

“再不保護就來不及了?!蓖醵ㄡ撾S即收集史料,發掘江源村古民居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以“江源子”之名,在網絡發帖《清代進士府第亟待保護》,引起了社會與媒體關注。

在王定釗的努力下,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學者前來江源村考察研究。2014年6月22日,王氏老屋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氏老屋得以保全,但江源村近萬平方米的明清古民居依然岌岌可危,一些無人看管的老屋出現了自然坍塌。

保護古民居需要發動更多的力量。為守護江源村這近萬平方米的明清古民居,在南昌工作的王定釗時常往返于南昌與江源老家之間,苦心勸說鄉親們關注老屋,他還帶頭捐款保護江源村的古民居。

有時為了保護一處老屋不被拆除,王定釗時常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從幾百公里外驅車趕回村里找屋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引導說服。由于他的執著,很多即將被拆的老屋得以保全。

“不是他的堅守,江源老屋早沒了?!编l親們對他多年來為家鄉的付出稱贊認可。

從王氏老屋到老宗屋、義籌老屋等江源村古民居,王定釗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也算不清為保護老屋掏了多少次腰包,他說:“錢只要用得得當,用了再去掙,老屋拆了就沒了,就不可能恢復如初了。”

凝聚鄉情,傳承傳統文化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從2014年底開始,王定釗著手建立江源村古民居保護理事會,發動更多鄉賢村民參與到古民居保護中。

“我一天打幾十個電話,經常打得手機都發燙。”王定釗說,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心底都是熱愛家鄉的,相較于年長一些的村民,年輕人見識多,保護古民居的意識更強。

“雖然人在外地,但是家鄉群里總是能看到王定釗發的古民居保護動態消息?!编l賢王能志外出打工十年未曾歸鄉,但在王定釗的發動下,他擔任起江源村古民居保護理事會會長。

在王定釗的號召下,一大批在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地創業的年輕人回到了江源,參與理事會籌備事宜。

2015年8月30日,江源村古民居保護理事會在江源村義籌老屋掛牌成立,王定釗帶頭捐款1萬元,當天收到10余萬元捐款,近百名村民加入古民居保護的隊伍。

“成立理事會之后,再也沒有村民拆老屋了?!蓖跄苤菊f,江源村古民居保護管理理事會建章立制,規范了保護古民居的行為。

理事會的建立為古民居保護帶來了契機,更凝聚起江源村在外游子們的濃濃鄉情,延續了傳統古村文化傳承。

2018年初,為了留住江源文脈,在王定釗的倡議下,村民積極響應,江源村自發開始編纂《江源村志》,為文物保護留下堪存堪鑒的寶貴記憶。

2019年,王定釗牽頭發起“板凳龍”活動,引起關注。經歷疫情三年,2023年春節,“板凳龍”從江源村文化禮堂再次起舞,巡游在青磚黛瓦的古村落,三百余名村民參與其中,為保護古民居鼓與呼。

一座座古民居守望了江源村的歷史,也再次凝聚起江源村傳統文化的血脈。

記者 阮智愚 通訊員 阮紅旗


編輯:何珊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寧好人唐昭元:孝心暖親人 孝行感人間

相關新聞

  • 《荊風楚韻 鄂東南古村落品讀》出版 湖科教授為23個鄂東南傳...

    近日,湖北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彭勁主編的《荊風楚韻鄂東南古村落品讀》出版。將咸寧秀美風光、傳統建筑及厚重文化底...

  • 通城首屆東山野櫻花文化節 古道梯田游人如織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吳清龍報道:3月31日,春雨綿綿,霧罩東山,通城縣關刀鎮云溪東山村吸引近千游客參加首屆野櫻...

  • 秋游古村落

    彭文瑾(溫泉)深秋的陽光還和熙地照在大地上,路兩旁開滿淺黃的,深紅的,淡紫色的百日紅,微風幾許,花兒在清風中搖曳,讓人...

  • 最是古意出咸寧

    回眸咸寧的蒼茫古意,放下世俗的喧囂紛擾,任自己掉進這滿懷的古風古韻,剩下的只有回歸自然的沖動與輕松。

  • 垅口馮

    楊華4月25日,霏霏細雨,飄灑在氤氳寧靜的馬橋鎮垅口村垅口馮的青磚黛瓦上,我和60余位文朋詩友相約這座六百余年的古村落。為...

  • 魂縈夢繞故土情 ——走近崇陽本土作家程二春

    十年來,她握緊手中的筆,穿梭于崇陽的山水間,用真情記錄著一個個古村落、古民居及一座座古橋、一棵棵古樹的歷史變遷……日前,...

  • 【述說咸寧】古民居里寄鄉愁

    ”王定釗的腳步沒有閑著,他一直在為家鄉古民居的保護和旅游開發積極奔走呼吁,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他說,只要自己還“跑得...

  • 古民居修繕保護的背后

    特別是在保護古民居的過程中踐行的就是“五共”(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理念,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全面推廣。

  • 咸寧市政協召開對口協商座談會?加強古民居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咸寧網訊記者見博報道:12月6日,市政協召開“加強古民居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對口協商座談會。

  • 一磚一瓦有歷史

    記者翻閱該書,其收錄了通山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50余處,照片170余幅,用40余萬字真實記錄的古民居中,有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