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心靈驛站 >> 正文

一部有溫度的信仰史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1-04-08 15:12

 陳華文

?《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 張丁編 著 人民日報出版社
?

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收錄百年家書資料,時間上橫跨1921年至2021年,與中國共產黨百年的革命與建設歷史相吻合,分為“為了民族的解放(1921-1949)”“黨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1949-1978)”“永遠聽黨話,跟黨走(1978-2020)”三章,用家書獨有的真實和鮮活呈現黨史中的重要時期、關鍵事件和關鍵人物,從不同側面集中體現百年來共產黨人對信仰追求與堅守,是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百年歷史的縮影。

家書是親人之間交往的一種載體,歷代以來,中國人都有寫家書的習慣,很多家書,經過歲月的積淀,成為認識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或者一種思想的重要見證。閱讀有價值的家書,有的帶來思想啟迪,有的帶來精神力量,有的帶來深邃的思考。通讀《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一書,不僅可以感受到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之堅定,還從另外一個方面感受到共產黨人崇高的道德品質和修養。

本書編者張丁是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家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專注于家書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其成果頗豐,社會影響較大。除了本書之外,先前主編或編者的圖書有《抗疫家書》《抗戰家書》《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等等。

《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所選家書,包括老一輩革命家家書、先烈家書和普通黨員家書,是從6萬多封家書中精選而出,其中有的家書為首次公開發表。書中共收錄50余封家書,每篇家書由原文、家書背景、信仰之光組成,并穿插相關人物照片,各部分基本上以家書寫作時間排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百年大黨的奮斗史。

本書中收錄的一封封家書,充分彰顯了家書中關于共產主義信仰的精華,將波瀾壯闊的黨史與新中國史以生動真摯的方式娓娓道來。一封封家書或長或短,有的語言樸素,有的滿懷激情,在家書閱讀中完全可以感受到家書的作者們,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和無畏犧牲的境界。正是堅定的信仰,在共產黨人的心中生根發芽,他們才具有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動力,為民族解放和復興而鞠躬盡瘁。

書中的一封封家書,讀來令人感慨無限。1921年春,中國共產黨誕生前夕,17歲的任弼時自上海坐船,與劉少奇、蕭勁光等一起,取道日本,赴蘇聯留學。出發之前,他給父親任思度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只以人生原出謀幸福,冒險奮勇男兒事,況現今社會存亡生死亦全賴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此亦我輩青年人的希望和責任,達此便算成功。”信中,任弼時是一名體諒父母辛苦、胸懷改造社會大志的有為青年。他受先進思想的影響,以追求大多數人的幸福和社會進步為己任,不惜出國求學,尋求救國救民真理。

聶榮臻和任弼時一樣,青年時期就尋求救國之道。他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積極投身旅法學生運動,1922年轉赴比利時就讀于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在此期間,他給國內的父母寫信,信中寫道:“所學何為?絕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能享安樂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年輕的聶榮臻把小我融入國家民族的大我之中,在家書中顯示了將來為國家為民族不懈奮斗的氣概,他的家書就如同一份革命宣言書,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黨的事業。

夏明翰參與和領導我黨早期的工農革命運動,1928年,28歲的他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在漢口英勇就義。在刑場他寧死不屈,寫下氣撼山河的絕命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他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自己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其壯舉教育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臨行前,他寫給母親、妻子和姐姐的家書,讀來格外感人。在給母親陳云鳳的信中寫道:“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在給妻子鄭家鈞的信中寫道:“‘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留著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在給姐姐夏明瑋的信中寫道:“我一生無遺憾,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愿拋頭顱、灑熱血。”在他的字里行間里,表現出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勇氣,同時對共產主義信仰深信不疑,愿意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趙一曼是優秀的女共產黨員,“九一八事變”之后,她主動請纓到東北從事抗日武裝斗爭,最后被捕壯烈犧牲。1936年8月2日,她在臨刑前給兒子連寫兩封篇幅不長的家書。她是革命者,也是一位母親,在信中表達了自己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感到遺憾。但是在小家和大家的面前,她只能舍棄小家。對于自己即將離開人間,她并沒有感到恐懼和害怕,在信中,她希望兒子“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母親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親繼續斗爭,自己壯大成長,來安慰九泉之下的母親!”寫下兩封家書后,趙一曼英勇就義,時年31歲。

1927年在中國革命極為坎坷艱難之時,51歲的徐特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終身為黨奉獻。新中國成立后,他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八屆中央委員。一直想著群眾,為了群眾。他不僅這樣要求自己,還要求自己的家人。1953年9月28日,徐特立給女兒徐靜涵的信中寫道:“我希望你們每一日每一刻都不要為自己著想,上半晚想自己的困難,下半晚一定要想群眾的困難,以及政府的困難,機關負責人的困難。”對于子女,徐特立從不搞特殊化,從不以權謀私,徐靜涵此時是上海一家食品店普通的營業員。

孔繁森是新中國成立后成長起來的優秀援藏干部,為了建設西藏,他兩次援藏,克服高原缺氧、身體不適等眾多困難。在援藏過程中,他心里始終裝著藏區群眾,在文教、衛生、民政等工作中晝夜操勞。年近半百的孔繁森任阿里地委書記后,不到兩年時間里,全地區106個鄉他跑遍了98個,行程8萬多公里。1993年9月20日,他在住院中,給剛考上大學的女兒孔玲寫信。信中,他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誡女兒要學會獨立生活,勤儉節約,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希望女兒“盡早成為一個人格、素質俱佳的對社會有用的人。”他還寫道:“我現在只能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黨安排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做點貢獻。”孔繁森的家書雖然樸素無華,但是彰顯出一名優秀黨員實干苦干的崇高品質。

《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一書中,每一封家書讀來都令人動容。有的家書并沒有因時間久遠產生心理隔閡,反而讀來依然具有啟示和教育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收錄了2020年武漢戰“疫”中黨員醫務工作者、基層干部的家書。在這些家書中,呈現出新時代黨員在不畏生死、逆行出征、攻堅克難的戰疫精神。家書是家庭成員之間坦誠交流的一種方式,每一封家書的作者在家書中,都真誠地顯示了自己的所思所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共產黨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尋求民族解放和復興接續奮斗的征途上,他們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為百年大黨書寫輝煌。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萬古人間四月天 ——讀《林徽因傳》有感
下一篇: 整理那些舊書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