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段江婷
冬日的井岡山,依然滿目青翠。極目遠眺,層巒疊嶂,氣勢磅礴。
從海拔上看,井岡山不高,其最高峰海拔1841米,在世界諸多高山險峰中,實在排不上位。但井岡山很高,黃洋界上的炮聲、八角樓上的燈光、挑糧小道上的扁擔……這里一個個革命火種,鑄就了一座中國革命史上的豐碑。
巍巍井岡山,連著中國共產黨璀璨的歷史,90余年過去,它正書寫著新的篇章。
信念
井岡山茅坪謝氏慎公祠背后,一棟土黃色的兩層小樓靜靜矗立。這就是毛澤東曾居住過的八角樓。
當年,正是在這里昏暗的油燈下,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闡述“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如今,一隊隊身穿紅軍服的學員、游客,秩序井然地在八角樓前排隊聽著講解,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革命圣地的向往和對國家民族前途的自信。在他們的身后,羅霄山脈聳峙的群峰、參天的古木,無聲訴說著90多年前革命的艱辛與偉績。
一動一靜,兩個截然不同的畫面,讓人仿佛置身于時空的界面,一面是歷史的滄桑,一面是現實的盛世。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人建立的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而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書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篇。”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特聘教授余伯流說。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滋養過中國革命的井岡山精神,已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積蓄前行的充沛能量。
2016年2月2日,正是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郭晶攝/光明圖片
“大家好!我叫余梓洋,歡迎你們來到井岡山!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有一張這樣的照片,這是我的太姥爺謝桂標……”這是被稱作井岡山上“小紅軍”的余梓洋每一次給觀眾義務講解的開場白。
12歲的余梓洋,是井岡山中學初一年級學生,是革命先烈、中共第一屆湘贛邊界特委常委、原寧岡縣工農兵政府主席謝桂標烈士的第四代紅色傳人,每到雙休日或節假日,她便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茨坪革命舊址群等地方,義務為游客講解。
牢記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井岡山干部群眾按照“講好故事、緊貼實際、黨員帶頭、發動群眾、務求實效”的要求,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積極傳承紅色基因。各級黨委各基層組織,紛紛采取中心組理論學習、“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會、“三會一課”等形式,開展井岡山精神學習,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帶頭講,特別對《井岡山革命故事》和《紅色家書》,進行集中學習講述和誦讀。
一系列弘揚井岡山精神的主題活動連續開展:在清明節,有“不忘初心繼承先烈遺志?牢記使命實現跨越發展”為主題的群眾性公祭活動;還有“弘揚井岡山精神·講好紅色故事”“紅色詩詞朗誦”“紅色家書”朗誦比賽等活動,讓廣大干部群眾學革命故事、講革命故事,學紅色詩詞和紅色家書,誦紅色詩詞、紅色家書蔚然成風。
信念,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愈加巍峨。
道路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展廳,矗立著一尊醒目的雕塑:一團耀眼的火焰,定格在八角樓的老式油燈上;油燈底座刻著的八個遒勁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1930年1月,率部挺進贛南閩西的毛澤東同志,基于井岡山斗爭的偉大實踐,揮筆寫下6000余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篇長文運用唯物辯證法對中國革命道路進行了深入探索,闡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歷史必然性,指明了中國革命的發展方向。它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基本形成的標志。”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長龔劍飛說。
從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出發,向西北行車約27公里,便到了茅坪鄉神山村。
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一景。新華社發
走在村里的街道上,腳下是青石板路,周邊聳立著一棟棟白墻褐瓦的客家民居,流淌著潺潺溪水,讓人仿佛置身于文人墨客筆下的“夢里江南”。誰會想到,這里曾是個省定貧困村,村里到處是自建土坯房,全村54戶231人中,曾有貧困戶21戶61人。
正是在這個小山村,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對鄉親們說,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2017年2月26日,井岡山宣告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成為我國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具有深遠意義的節點。
走進村民彭夏英家中,她拿出自己一直珍藏的“登機牌”。這是她飛往北京領取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的留念,也是她生平第一次乘坐飛機的“憑據”。她說:“口袋里沒有錢,出門都是奢望。”因為貧窮,曾經的彭夏英不僅走不出大山,連來家里串門的親朋也屈指可數。
“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總書記來到家里做客,給我送來慰問和鼓勵。”她說,“我不想當貧困戶,貧困戶的小孩找對象都難。”在黨和政府幫扶下,彭夏英趁著鄉村游熱潮,開起了神山村第一家農家樂,兼賣筍干等山里特產,如今還發展了民宿。因為勤勞、誠信,客人絡繹不絕,大家吃得好、住得下,紛紛點贊井岡山上的“最美廚娘”。
如今,彭夏英不僅自己主動申請脫貧,還積極帶動村民一起脫貧。“現在,坐車坐飛機都不是新鮮事了,村里人自己買的車就有39輛,出山進山,想走就走。”彭夏英言語里透著自豪。
從“深居”大山到“飛”往世界,神山村的“彭夏英”們走出的是老區人脫貧奔小康的自信與自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像井岡山這樣的可喜變化,如星火燎原,在神州大地處處發生,以一個個社會發展進步的量變,催發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最終實現的質變。14億中國人民,正堅定不移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奮勇前進。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25日?05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熊亞玲(嘉魚)滿懷崇敬我來到了紅色根據地——井岡山八角樓的燈光照耀著中國大地工農武裝割據政權的建立農村包圍城市支部建在...
夏康全(溫泉)少有凌云志今登井岡山遠道來尋圣地到處是新顏挹翠湖波蕩漾水杉挺拔參天到了黃洋界白云繞山巔金風動山河振是人寰...
一次經歷、一次學習,就是一次歷練,一次靈魂的洗禮。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保護他們...
為紀念八七會議召開93周年, 8月7日當天,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舉辦系列紀念活動,其中《八七會址百年滄桑》專題展正式開展,將...
彭文瑾(溫泉)秋風在蒼涼的天岳關一路向前吹著,幕阜山呈現出一派秋天清爽的景色。且春可觀野櫻花谷,桃花莊的山花爛漫,夏有...
《書事:近現代版本雜談》薛冰著內容簡介:全書分為稿本、傳統出版、現代出版、裝訂、版權、裝幀和書外之物七輯,囊括368張珍貴...
聽說要到洪湖市開展紅色之旅,盡管初冬微雨且陰冷,但我們仍堅定信心,如期出發。游船宛如戰船,披風破浪,隆隆聲響,激起浪...
張家春(通山)通山縣鳳池山森林公園,是鄂東南著名風景名勝區,不僅風景秀麗,而且人文底蘊深厚,通山籍的“三位將軍”就長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彭小萍嘉賓名片省人大代表、陽新縣縣長明進華列席會議的紅安縣縣長劉堂軍省人大代表、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垸...
《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劇照胡堯視頻截圖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凝聚扶貧力量,宣傳基層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