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蟹時節,陳川榮與合作社同伴們每天忙碌不停
凌晨5點,駕船出湖
雙湖水質好,養的蟹兒肥
迎著朝陽起網收蟹
朝陽映襯下,湖面風光美輪美奐
收螃蟹的人,排隊等候
【記者手記】
依托品牌闖市場
依托斧頭湖天然的優質水資源,陳川榮憑著一腔熱血和執著的創業勇氣,堅守一份碧水情懷,花了十幾年時間,摸索出了一條水產生態養殖道路。
從蓄水草到進蟹苗、從投餌料到防蟹逃跑措施,白天組織生產,夜晚劃船巡湖,陳川榮處處親力親為。在他的經營管理下,湖區產蟹量逐年增加,效益也越來越好。
在喜悅面前,陳川榮是冷靜的。一直以來,在市場銷售中,他的螃蟹價格總比別人低,一番考察后他才發現別人的價格勝在“品牌”。恍然大悟的他帶著自己的螃蟹于去年參加了省里的螃蟹節,從省水產局手里拿到了‘梁子’牌這塊金字招牌。加入到‘梁子’牌的大家庭,陳川榮的螃蟹銷量大增。
相信,在陳川榮的帶領下,他們養殖的螃蟹將“爬”進千家萬戶。
【記者見聞】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金秋時節,我們慕名來到嘉魚縣渡普鎮雙湖水產養殖基地,一探養殖大戶陳川榮的螃蟹養殖經。
25日清晨,我們在陳川榮弟弟陳談會的帶領下,踏上漁船,向著斧頭湖深處劃去。一輪紅日從湖面上冉冉升起,三五艘木舟穿梭其間,好一幅漁家風光。
漁船行至湖心,湖面上兩人一組的小木舟上,蟹農們正迎著朝日起網收蟹。蟹農陳同橋和掌船的黃師傅已經起了好幾十斤了。
“眼下還不是收蟹的黃金時間,為了搶市場,我們提前出售少量成熟的螃蟹。”陳同橋邊拉蟹網邊說。
為了節省下湖時間,陳同橋和其他蟹農前一天晚上就住進在湖面搭建的竹棚里,天沒亮就出湖收蟹。
一個多小時后,我們回到岸邊,幾輛小貨車已經停在這里,一打聽,全部是等著買蟹的商販。
“現在湖里的蟹只成熟了兩成,那么多船忙一早上出去起蟹仍然滿足不了這么多商販的需求,要等到‘十一’之后才能大量供應。”陳川榮一邊招呼前來買蟹的商販,一邊跟我們說道。
“陳老板這里是全省25家‘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養殖基地之一,去年開始我就一直在他家買蟹。”來自咸寧的商販孫才明說道,他已經連續幾天來買蟹了。
“我這幾年的心血都凝聚在這塊牌子里。”談起梁子湖這塊牌子,陳川榮跟我們聊起了他的“螃蟹經”。
2000年,22歲的陳川榮放棄了在廣州的工作,回到家鄉,在斧頭湖承包2800畝水面,與上海的一個養蟹老板合作,由上海的老板提供蟹苗和技術,開始養起螃蟹。
2004年,上海的老板撤資離開了斧頭湖,當時許多一起養蟹的蟹農不敢接著養,沒技術,怕虧本,但陳傳榮卻大膽嘗試接著養。
由于缺乏經驗,選蟹苗出了問題,第一年自己養殖,陳川榮就虧了30多萬元。這對剛剛起步的陳川榮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不輕易言敗的他,第二年親自去上海,吃睡在蟹苗基地,挑選了第一手蟹苗,當年大獲豐收。
養螃蟹最怕水災。2008年,斧頭湖水位很高,沒過了網片和攔竹,陳川榮基地里的螃蟹跑了個精光。經歷了這些年的起起落落,陳川榮意識到,光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承受大的風險,于是“雙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2009年正式掛牌成立,吸納了當地17戶螃蟹養殖戶入社。
“挺看好前景的,這里的水無污染,我們借著‘梁子’牌這個綠色品牌,可以繼續做大做強。”陳川榮望著眼前一望無際的斧頭湖說道。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組圖:廣場舞 舞出健康新生活
下一篇:
行攝生活第51期
有一群人,頂風沙、抗酷暑;有一群人,舍假日,戰一線;有一群人,舍小家,顧大家。看著巨龍般的高速公路貫通山川河流時,他...
波光瀲滟的富水湖,通山人的最愛,也是通山人的自豪。
劃龍舟,這一傳統節目,讓人們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里有了一份期待。咸安區馬橋鎮嚴洲村至今仍保留著端午賽龍舟的習俗,而每年...
嘉魚縣至高鐵嶺鎮的公路上有這樣一道風景線:每天清晨,在薄薄的晨霧中,5名身著橘黃色衣服的保潔員,像一個個音符在飛揚的塵...
受氣候影響,山上的桃花、梨花比山下遲開三五天。目前,赤壁市余家橋鄉綠態果業桃園里,8000多畝的連片桃花、梨花盛開,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