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針灸治療儀代替手工攆針
悉心教導徒弟
借助儀器檢測病情,讓針灸療效更加好
找準穴位,精準下針
銀針嚴格消毒
拔火罐輔助治療
針灸療法,患者風濕明顯好轉
23日早上7點,咸安區永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灸醫療室內,梁世維和他的兩個徒弟,像往常一樣,打掃衛生,整理床鋪,等待患者就診。
針灸室不大,只有50多平米。環顧四周,十多幅錦旗懸掛在墻壁上,仿佛訴說著一個個救死扶傷的故事;錦旗下面,7張病床錯落有致的擺放,溫暖又貼心,狹小的空間頓感緊湊;醫藥單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記錄著患者的治療情況。
源于對中醫針灸的熱愛和執著,已過不惑之年的梁世維大學時候就學的針灸專業,畢業后,他走上了醫生的崗位,開始了自己的針灸生涯。“我喜歡這個行業,每當看到我的病人,從走進醫療室時的眉頭緊鎖、痛苦呻吟,變成走出醫療室時的眉頭舒展、有說有笑,便由衷地高興。”
十多年來,梁世維幾乎沒有休過假日,一年有300多天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聆聽患者心聲的同時,為他們提供質優價廉的針灸醫療服務。“曾經,我陪妻子到醫院做手術,就快上手術臺的時候,一個病人打電話過來,說讓我過去幫助治療,當時我內心非常矛盾,最后我還是選擇回到診室,雖然擔心妻子,但我更放不下那些需要我的病人。”
半小時后,前來就診的市民逐漸多了起來。63歲的三環方向機廠原保管員葛龍員已經是這里的“常客”了。多年來,她一直被腰椎盤突出所困擾,病情發作的時候,甚至疼得都動不了身。“前不久,我的腰椎盤突出又犯了,多虧了梁醫生,要不是他主動上門,幫我治療,估計現在我還躺在床上不能動呢。”談到梁世維,葛龍員贊不絕口。因為對待病人熱心,加之醫術精湛,梁世維在周邊一帶頗有名氣,在葛龍員的記憶中,就有很多住的離這很遠的人,慕名前來,找他看病。
慕名而來的,不只是看病的市民,還有拜師學藝的年輕人。
85年出生的陳漢斌去年3月才到這里上班,雖然只相處了一年多的時間,但梁世維的悉心教導給這位“80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天上班時候,面對真實的患者,陳漢斌很緊張,既找不準穴位,針也扎不進去。這一切都被細心的梁世維看在眼里。“師父走過來,手把手教我如何刺透表皮,達到相應的穴位,并告訴我如何克服這種緊張心理。”
敦敦教誨,銘記于心。一年多的時間里,因為有梁世維的關心和指點,又有自己的勤奮好學,陳漢斌迅速成長。現如今,他不僅是一位得力助手,更是一名合格的醫生。
“針除百病,情駐千家”,其中的一幅錦旗這樣寫道。在病人眼中,梁世維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徒弟眼中,他和藹可親,言傳身教,孜孜不倦。
“將針灸發揚光大,讓它造福更多的人。”臨別之前,梁世維言簡意賅的一句話,傳遞了一股信念,包含了一腔熱血。正因為這股信念,梁世維堅守針灸行業,十年如一日;也正因為滿腔熱血,梁世維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救死扶傷,矢志不移。
記者手記:
行醫路上的“雙重角色”
作為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針灸技術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寶貴的遺產,有著祖國傳統醫學獨特的魅力。
這種魅力,吸引并支撐著梁世維。
因為熱愛,他執著針灸行業18載,并甘愿為之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因為執著,他不顧即將走上手術臺的妻子,義無反顧回到工作崗位上,為患者排憂解難。
在堅守醫生崗位的道路上,梁世維扮演了雙重角色:一個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一個技藝傳承的嚴謹導師。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組圖:嚴洲洲村百年傳承龍舟情
下一篇:
組圖:為空巢老人點亮一盞燈
有一群人,頂風沙、抗酷暑;有一群人,舍假日,戰一線;有一群人,舍小家,顧大家。看著巨龍般的高速公路貫通山川河流時,他...
波光瀲滟的富水湖,通山人的最愛,也是通山人的自豪。
劃龍舟,這一傳統節目,讓人們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里有了一份期待。咸安區馬橋鎮嚴洲村至今仍保留著端午賽龍舟的習俗,而每年...
嘉魚縣至高鐵嶺鎮的公路上有這樣一道風景線:每天清晨,在薄薄的晨霧中,5名身著橘黃色衣服的保潔員,像一個個音符在飛揚的塵...
受氣候影響,山上的桃花、梨花比山下遲開三五天。目前,赤壁市余家橋鄉綠態果業桃園里,8000多畝的連片桃花、梨花盛開,蔚為...
咸安區向陽湖鎮寶塔村農科院試驗農場里,一座“鳥巢”型的大棚顯得格外顯眼。 “鳥巢”的主人名叫李輝,一個在外打工回咸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