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斌
家,本來是一個簡單的組合。兩個相戀的人在一起,同甘共苦,同心戮力,一起筑牢一個幸福的愛情堡壘。
家,應該是一個靜謐的港灣。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同船共渡,同氣連枝,一起面對一個波瀾不驚的人生。
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奧德修斯長年漂泊在外,“上下而求索”,正是“家”的念頭支撐著他。最后,當女神卡呂浦索勸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島上時,他堅辭道:“尊貴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會黯然失色,你長生不老,她卻注定要死??墒俏胰匀惶焯煜爰?,想回到我的家?!?/p>
老程說:“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這是老程依依不舍地告別一個他曾經為之奮斗的“家”。此“家”,是大“家”,是老程跋山涉水離開一個大“家”又服務另一個大“家”的蘇軾式的感悟。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春望》里的心聲。此“家”,是小“家”,是杜甫離開小“家”為大“家”而奔走的同時對家書的珍視。
書信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產生了。但“家書”一詞產生較晚,最初是指家中的藏書。
家書作為仕宦家訓的一種重要形式,早在兩漢時期就流行了。當時,在外地做官的父兄教誡家中的子弟,或者在家的父兄訓導在遠方的子弟,往往通過家書進行。西漢孔臧的《戒子琳書》、劉向的《戒子歆書》、鄭玄的《戒子益恩書》等,都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這出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唐代詩人張若虛的長吁短嘆,不就是“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而感慨“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那個他魂牽夢縈的小‘家’”。
無論是四世同堂之家,還是三口之家,家是一畝責任田。種下慈祥,收獲善良;種下希望,收獲夢想;種下剛強,收獲擔當。
無論是窮困潦倒之家,還是富庶之家,家是一座避風港??v是你要揚帆遠航,縱是你曾辟波斬浪,縱是你或遍體鱗傷,終究是要回家補給、保養或是療傷。
掛在嘴角的微笑,揚在臉上的和氣,是家人;豐盈大腦的知識,長在心底的勇毅,是家教;刻進生命的堅強,融進血液的骨氣,是家風。
諸葛亮的家風影響深遠,一直為后人稱道,其“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已成為激勵世人修養的至理名言。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華文化是家國文化,家國思想根深蒂固,家國情懷一脈相承?!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之處正是在于它將個人、家庭與國家聯系起來,這不僅僅是儒家內圣外王的政治哲學,也恰恰成為中國古代學優則仕者的理想彼岸。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未必是顧憲成先生看準了家事之中常有“風聲、雨聲”,如何避免“風聲、雨聲”?唯有讀書,唯有讀圣賢書。書香是家風的文化基因,是傳家之寶。書香傳家、勤儉持家、睦親治家……如此,則家和萬事興。
家的前面有你揚長奔跑過的街,家的后面有你哭泣笑鬧的房間。?;丶铱纯窗桑】纯窗职帧⒖纯磱寢?、看看你所讀過的書唦!爸媽想看到你乖乖的憨仔相,想聽到你瑯瑯的讀書聲。不是你說FAMILY就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嗎?
編輯: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