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周巍峙和兒子周月一起下放到向陽湖,被編在干校4連。他是戴著“法國特務”帽子下來的,屬“中央專案組”審查對象,只能接受最艱難、最孤單、最辛苦的勞動,處境可想而知。
他勞動最多的是放鴨子,“鴨司令”稱號由此而來。放鴨是非常孤獨的,也非常辛苦,早出晚歸,不能午休。他每天手執(zhí)長竿,腰挎水壺,帶領著前呼后擁的一群鴨子,看上去還挺威風。當鴨子在水面自由嬉戲時,他卻疲于奔命。只見他揮舞著長竿,拋石甩土,大聲吆喝,以圖控制鴨群。如果鴨子進入沼澤地帶,他就只得光著腳追趕,湖里菱角、貝殼甚多,經(jīng)常刺得他雙腿雙腳血跡斑斑。班師回營時,還須仔細數(shù)一遍鴨子,如果缺少,必須返入黑暗之中去找尋。有時為找一只鴨子,要折騰到大半夜。
他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黎明時打開鴨棚,看著地上一片圓圓滾滾的鴨蛋。為了提高鴨的產(chǎn)蛋率,他經(jīng)常趕著鴨子去吃活食,只要聽說哪里耕田翻土或抽水捉魚,他都會帶著鴨群趕到現(xiàn)場,甚至不惜走出十幾里。他科學喂鴨,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放鴨經(jīng)驗,使得鴨子產(chǎn)蛋率高達93%,名列干校前茅。因此,連里不斷給他增加鴨子數(shù)量,最多時他放鴨達到300多只,還帶出若干“徒弟”,許多連隊還專門派人向他取經(jīng)。
這個曾創(chuàng)作《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曾策劃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的文藝家,在向陽湖所從事的工作竟然是放鴨,歷史有時真是讓人啼笑皆非。1973年周巍峙病了,在周總理的關心下才被批準回京治病。后來他擔任過原文化部副部長和代部長。每當咸寧有人去看望他時,他總是念念不忘在向陽湖,他當“鴨司令”的那段最“開心”的日子……(吳裕舜)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向陽湖文化名人軼事23]韋君宜:力求“翻身”好助人
下一篇:
[向陽湖文化名人軼事19]嚴文井:"連升三級"樂助人
15年前,他懷揣著5元一幅的臨摹字畫穿行于深圳的街巷中等待買主;15年后,他執(zhí)筆潑墨一字值千金。他為眾多名人制印,40年的孜...
退休后如何與時光相伴?赤壁一位老人選擇了“書海沉浮”,“打撈”本地歷史和文化。近日,赤壁市文史工作者,古稀老人張海濤...
作為一位對保護和傳承鄂南民間文化有著強烈責任感的學者,20多年來,定光平一直行走在家鄉(xiāng)故土,開展基層調(diào)查、學術研究和鄂...
他,8月初受邀出席在意大利舉行的“中意書法交流論壇暨書法筆會”,為意舉辦方揮毫題贈“學無止境”墨寶; 他,書法作品...
咸安區(qū)官埠橋鎮(zhèn)文化站66歲的的退休干部王焰,十幾年來堅持業(yè)余詞曲創(chuàng)作,在全國《詞刊》、《歌曲》等音樂刊物發(fā)表作品100多首...
熊應華,1951年出生于號稱“木雕之鄉(xiāng)”的通山縣九宮山鎮(zhèn),1971年師從岳父陳新旺學習木雕技藝,后成為“通山木雕”陳氏第四...
1999年10月,中國藝術院舉辦“共和國50年藝術研討會”,他撰寫的提琴戲調(diào)研文章《活躍山區(qū)群眾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隊伍》參加...
咸安區(qū)汀泗橋鎮(zhèn)馬鞍村12組村民高緒才,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及農(nóng)閑時揮毫潑墨或創(chuàng)作詩歌,矢志不渝地...
在嘉魚縣,有這么一位收藏達人,名叫劉浩然,在家中打造“紅色展覽館”,耗時20多年收藏了毛主席語錄瓷器、毛澤東雕像、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