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刻刀在板上來回移動,一把剪刀在手中快速揮舞,不一會兒,一張精美且栩栩如生的刻紙作品就呈現出來……“刻紙是源于剪紙的一種藝術形式,需要在底板上進行刻制。而陳氏刻紙要不斷地扎進去來回移動,更顯入木三分。”說起藝術,65歲的陶建偉滔滔不絕,他是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烏拉刻紙的傳承人。
65歲的陶建偉看起來精神斐然
陶建偉退休前曾任吉林市豐滿區文化館館長。在工作中,他有緣結識了陳氏刻紙的傳承人陳國章,他對老先生的技藝和人品都非常欽佩。
當時,陳老一直在致力于創作《關東風情萬象圖》,這是一幅長達百米、展現東北風情的刻紙作品,陶建偉長期參與其中,還出資出力幫助作品進行宣傳和推廣。由此,他與陳老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更對滿族刻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后來,陳老想找一位接班人傳承技藝,而熱愛文化事業、喜愛傳統手藝的陶建偉成了陳老的首選,承擔起傳承陳氏刻紙的重任。
陳國章(左)和陶建偉
“拜師那天,我寫下了《拜師文》,還給陳老行拜師禮,沒想到陳老也回拜我,那場面很感人。”很多年過去了,陳老已在去年逝世,陶建偉回想起之前的情形依然動容,他說,陳老是個和藹、對藝術和生活有深刻理解的人,他一定要把技藝好好傳承。
陶建偉介紹道,陳氏刻紙是滿族的一項技藝,它的內容多來源于身邊的美好事物,展現的是關東地區接地氣的民間生活和美麗景觀。
陶建偉介紹刻紙手法
陶建偉展現了很多經典作品: “這是吉林市‘老八景’,這是藥廟晚鐘,這是龍泉映月……”每一處蘊含的歷史和文化,他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引人入勝。
作品《吉林市老八景》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陶建偉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他力求奉獻出一份文化力量。薄薄的紅紙、小小的刻刀,他刻出了一幅幅飽含戰“疫”力量的作品。
除了刻紙,陶建偉的愛好涉獵廣泛,書法、畫畫、寫作……陶老的精神生活已經和文化、文化事業密不可分、緊密相融。今年他還受文化館之邀,為網絡公益講堂授課,講述滿族刻紙的文化背景和創作方法,以及剪紙教學等,他的粉絲一直在增加。
“像陳氏烏拉刻紙這樣寶貴的非遺技藝,我能接觸到它,讓我覺得既幸運又幸福,我有義務把它傳承和保護好。”陶建偉說。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提名發布 將網絡作品納入評選范圍
下一篇:
新媒體助力視聽節目觸達更多海外觀眾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
此次活動,旨在讓楹聯詩詞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傳承中國文化,弘揚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及傳承人。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教室,伴隨著優美的藏戲唱腔,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藏戲演員達娃曲珍正向孩子們講解藏戲...
穿漢服、逛國風集市等也引領了一波端午新風尚。微博投票:琴棋書畫、京劇、武術、舞蹈等國粹藝術580票漢服、團扇、國風美妝、...
21日,政協第二聯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皮定宇委員對咸寧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了六點建議:第一,...
”咸安區群藝館館長羅利民介紹說,采風人員將藝人們唱的山歌全部錄音,回來后反復試聽,記出曲譜,然后結合《中國民間歌謠集...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吳丹報道:秋雨綿綿,涼風陣陣。”該縣提琴協會副會長饒浩良對崇陽提琴戲做了專業而又全面的介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一堂專業的戲曲教學近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文聯舉辦的咸寧2020年“戲曲進校園...
簰州說唱簰州圓子嗚嘟非遺美食好聲音肉質鮮嫩、鮮而不腥,輕咬一口,唇齒留香。上午,由嘉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嘉魚縣文...
咸寧網訊通訊員孫亞婷報道:11月28日,鄂南高中舉辦首屆“博雅杯”校園課本劇匯演。有立足課本、傳承經典的《荊軻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