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文娛動態 >> 正文

創新傳承競芳菲 ——嘉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側記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0-06-18 15:51
簰州說唱
簰州圓子
嗚嘟

非遺美食好聲音

肉質鮮嫩、鮮而不腥,輕咬一口,唇齒留香。流口水了吧?來嘉魚,一定要嘗嘗簰州圓子,這份“非遺美食”在用經典技藝弘揚傳統美食文化。

6月13日是我國的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午,由嘉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嘉魚縣文化和旅游局、嘉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協辦的非遺美食“簰洲圓子”宣傳活動,在二喬公園精彩上演。灰蒙蒙的天氣絲毫未影響“吃貨”們的愉悅心情,大伙歡聚一堂,一邊欣賞傳統制作工藝,一邊體驗舌尖上的“非遺”。

所謂“無圓不成席”,簰州圓子作為嘉魚知名美食已傳承千余年,是很多家庭佳節宴請的必備佳肴。它是美食,更是文化,作為嘉魚魚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全國乃至海外家喻戶曉。2019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評為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活動當天,還特別邀請首批湖北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嗚嘟的傳承人畢寅生現場助興,一曲嗚嘟獨奏《女兒情》,讓現場觀眾盡享非遺文化魅力。

嗚嘟,2007年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6月16日,筆者來到畢寅生的住處——嘉魚縣嗚嘟傳習所,一串串由嗚嘟演奏出的圓潤而悠長的旋律,讓這座歷史較久遠的建筑,更加增添了幾分古韻。

2012年,畢寅生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嘉魚嗚嘟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上到國家文化部,下到縣文旅局,各級部門都越來越重視非遺和非遺傳承人的保護。”畢寅生介紹,近年來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嘉魚嗚嘟的名揚四海,主動學習嗚嘟的人越來越多。全國各地都有前來學習的學生,包括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都市的學生,其中有企業家、有軍人、有領導干部……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都有。

近年來,畢寅生先后接到武漢傳媒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科技學院等院校的講課邀請,縣內一些中學也開設了嗚嘟課程。

如今人們提及嗚嘟,就不能不談水鄉嘉魚;提及水鄉嘉魚,也不能不談嗚嘟。嗚嘟已成為嘉魚的“文化大使”,揚名海內外,不僅提高了嘉魚的知名度,而且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

嘉魚“嗚嘟”和“簰洲圓子”兩個非遺項目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目前,該縣有省級名錄2個,市級名錄4個,縣級名錄24個,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嘉魚非遺項目之豐富、傳承人技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然而,在工業社會的快節奏中,以口傳心授為主要傳承方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逐漸失去生存與繁榮的土壤,有的甚至瀕臨滅亡。嘉魚也不例外。

嘉魚非遺命運的轉折,出現在2006年。這一年,該縣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制定了非遺保護中長期規劃,對全縣非遺資源進行普查、確認、整理、登記、建檔,建立非遺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一邊認真開展普查,一邊積極進行申報,以名錄的申報促進普查工作的全面開展。

目前,該縣共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有9類,遍布全縣8個鄉鎮。其中:民間文學289個,傳統音樂4個,傳統舞蹈3個,傳統技藝2個,傳統美術4個,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1個,曲藝1個,傳統醫藥2個,民俗1個。

藝術瑰寶放光彩

圍繞打造嘉魚藝術之鄉的目標,該縣加大對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積 極開展民間文藝創作活動。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嘉魚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間文化。精致流暢的簰州說唱、包羅萬象的嘉魚故事、拉腔唱魂的民間音樂……

“嘉魚民間文藝主要包括民間曲藝,民間文學以及民間音樂。”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童新介紹,民間曲藝主要有簰洲說唱、湖北評書等。簰洲說唱現流傳于簰洲灣鎮、潘家灣鎮、魚岳鎮等地區,湖北評書表演者為數不多,且年齡均在70歲以上,分布在簰洲灣鎮、魚岳鎮兩地。民間音樂主要有山歌、孝歌(也稱坐夜歌)、田歌、打硪歌等,主要流傳在渡普、陸溪、官橋、新街、潘家灣等地區,以愛情歌曲為主。

這些藝術瑰寶已成為嘉魚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代表。目前,該縣有3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數十名“民間文藝工作者”、50名縣級優秀民間藝人。

為讓嘉魚縣非遺“薪火相傳”,該縣幫助傳承人與銀行建立信貸關系,為傳承人分憂解難。一方面為非遺項目“雪中送炭”,協調落實傳習場,添置設施設備,播撒傳承火種,設立了嘉魚嗚嘟、簰洲圓子、嘉魚木雕非遺傳承基地和傳習所。另一方面為更多非遺項目“廣開門路”,積極推動非遺項目進景區、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機關企業,大力提升社會對嘉魚非遺的認知度、認同感和參與意識。

保護、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住嘉魚縣旅游發展的生命線。

近年來,嘉魚縣委、縣政府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并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為旅游服務,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將口頭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民俗、民間手工藝和餐飲老字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結合,已經成為提升嘉魚縣旅游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該縣文旅局局長丁淑嬌說。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嘉魚縣官橋鎮文化長廊服務社區居民
下一篇: 咸寧市文聯成立文藝創作基地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