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把咸寧打造成為全域養老公園,主要基于“三個高度契合”。一是打造養老公園與我市良好的生態顏值、豐富的資源稟賦、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我市正在推進的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高度契合。二是打造養老公園與新時代老年人追求的環境優良、設施優享、服務優質、便利自主的公園式養老新理念和老年人“康”“樂”核心需求高度契合。三是打造養老公園與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順應養老服務業發展大勢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發展康養產業,讓百萬老人在咸寧養老”的要求高度契合。
一、從“門庭冷落”的尷尬,看咸寧養老服務業的不足
2016年咸寧被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2019年入選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初步建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但是,我市養老服務設施和養老服務市場的“人氣”卻不高,面臨養老機構入住率低、養老項目招商成功率低、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利用率低的尷尬處境,養老服務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十分突出。
1.養老行業前景看好,近景艱難。養老服務業作為朝陽產業,將是巨大的產業藍海。但是受傳統觀念和老人支付能力等諸多因素影響,90%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絕大多數養老機構經營困難。
2.咸寧養老“家景”雖好,“家境”艱難。咸寧是公認的宜居宜養之地,但養老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在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支持、設施配套、市場主體、服務隊伍以及產業配套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突出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老人支付能力不足。依據養老機構平均收費標準和養老金“一高一低”的實際,老人要想住中等條件的養老院需將近一個月的養老金全部交給養老機構用于養老;居家養老的失能老人,如果需要請護工上門護理,按照我市社平工資4500元左右的標準,一般家庭更是難以承擔。
二是政策支持不足。我市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老年助餐補貼、家庭養老等還沒有支持政策;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保定點資質的申辦、醫保異地直接結算給老人帶來諸多不便;高齡津貼、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等老年人福利政策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養老機構建設補貼、運營補貼政策需進一步完善等。
三是養老服務水平不高。全市養老機構和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檔次不高;專業護理人員匱乏,護理人員總體素質不高,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四是城市適老設施配套嚴重不足。城市適老設施匱乏,沒有充分把“適老性”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和發展中進行統籌謀劃;大量的房地產項目實際上只適合年輕態群體,缺乏養老服務配套,有的雖然打的是養老或康養地產旗號,但概念居多,落地較少。
二、突出“康”“樂”特色,展咸寧“養老公園”魅力
2019年底,我市總人口305.3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48.3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5.8%。2016年以來,我市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約1%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2年達到55萬以上。要實現“百萬老人在咸寧養老”,單靠“內生”是不足以支撐的,還需依托咸寧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擴大“朋友圈”。如何讓廣大老年群體到咸寧“來得了、留得下”?這需要我們找到一個咸寧與老人之間的契合點,而且這個契合點必須具有獨特性。
(一)“康”“樂”正逐漸成為老年人核心需求
5月份,我們會同廈門智宇孝老集團咸寧孝心養老服務中心對咸安區金葉社區、學府社區、南昌路社區、鳳凰社區等幾個老人較多的小區隨機有效走訪調查了730名居家老人,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和精神文化三個大類的服務需求問卷中,老人選擇“需要”的占比分別達71%、80%和83%。由此可見,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從基本生活保障向健康養生和精神文化需求發展,健康、快樂逐漸成為老年人的核心關注。
(二)咸寧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正宜“康”“樂”
且不說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溫泉正合老人“康”“樂”胃口,更有那品種豐富的農林水產品和中草藥,類型多樣的景區景點、酒店民宿以及鄉村田園體驗設施,日漸完善的醫療服務設施,加上正在實施的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帶來的各種配套,都能給老人帶來極好的“康”“樂”體驗。將咸寧全域打造成康樂型“養老公園”,讓來咸老人在環境優良、設施優享、服務優質、便利自主的“公園”里養老,游出健康、吃出健康、泡出健康、住出健康、長時間保持健康,享受生活便利之樂、活動多樣之樂、精神豐富之樂、價值體現之樂,咸寧就一定能夠成為老年人養生養老的理想之地、向往之地!
三、做足“融”“通”文章,促咸寧“養老公園”建設
除了要解決百萬老人“來得了、留得下”的問題,我們還要著力解決“消費得起、消費得好”的問題。因此,咸寧要打造全域養老公園,必須做足“融”“通”文章。“融”是融合,就是要推進城市功能融合、服務體系融合、關聯產業融合;“通”是打通,就是要打通養老政策支持體系。
(一)推進“三個融合”
1.推進城市功能融合。在推進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城市老舊小區改造以及各種城市建設項目中,要優先考慮適老化設施配套,尤其要規劃好適合老年人的步行通道、游憩休息、文體活動、安全指引、公共廁所、無障礙通道等一系列適老設施,為老年人生活提供方便,在我們的城市之中營造濃厚的愛老敬老氛圍。要大力推進老年宜居社區建設,建設一批社區康樂驛站,打造一批康樂小區、康樂社區,開辦一批香城康樂食堂、香城康樂活動中心等,讓康樂充滿整個城市。
2.推進為老服務體系融合。一是推進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融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培育一批有實力的專業養老機構,推進機構社區化和社區機構化。鼓勵有實力、有經驗的養老機構投資養老服務業,興辦面向不同收入人群的養老機構和康復護理機構,實行專業化、連鎖化、規模化經營。二是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探索成立咸寧養老服務集團,整合公辦養老機構資產,實施區域集中、分類供養、社會化服務,推進托底和代養融合,把農村福利院打造成農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效益。
3.推進養老關聯產業融合。養老服務業是一個與眾多行業相關聯的產業,產業鏈延伸甚廣,包括老年地產、老年用品、養老金融、醫療保健、文化教育、家政服務等多個方面,通過推動與養老服務上下游產業融合,實現養老產業鏈的構建,既可豐富養老服務業態,形成覆蓋領域廣、提供服務多的產業新業態,又能在融合中相互促進,體現協同效應,提升經濟效益。結合我市實際,重點推進養老產業與以下相關產業融合。
一是推進養老產業與健康產業融合。依托我市中醫、中藥和溫泉資源優勢,重點加強中醫保健和中醫理療、溫泉養生與養老的融合。引進國內外健康養老領軍企業,鼓勵我市中醫醫院、溫泉項目以及養老機構優化重組,盤活存量資源,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養老企業集團,通過提供優質的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來打造咸寧康養品牌。
二是推進養老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主動對接老年人需求,調整、開發一批針對老年人的旅游項目和旅游線路;制定針對老年人的旅游優惠政策,吸引更多老人來咸旅游,讓咸寧成為老年人旅居、旅行、療養的首選地。
三是推進養老產業與房地產業融合。必須讓標示為養老地產的房地產企業真正落實養老服務;推進其它地產配置好養老服務設施,落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四是推進養老產業與農業融合。鼓勵有實力、有愛心的企業到農村,通過土地流轉集約使用,以租賃等方式整合農村閑置住房,建設集生態觀光、健康農產品消費、果蔬采摘、特色農業體驗和養老服務于一體的田園養老綜合體。
五是推進養老產業與加工制造業融合。據預測,到2025年,老年食品用品產業總體規模超過5萬億,市場廣闊。要依托高新區和已落戶高新區的甲子商城等相關養老企業,加大政策支持,推動老年食品用品的加工、生產和流通,建設老年食品用品產業園,把我市建成老年食品用品生產基地和物流中心。
六是推進養老產業與互聯網產業融合。加快推進“互聯網+養老”發展,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推進平臺建設和線上線下融合,運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新科技,為老年人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服務。
七是推進養老產業與教育產業融合。積極拓展老年教育辦學主體,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教育產品和培訓課程。依托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和咸寧職教集團等,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引進專業養老護理教育機構和專業養老機構來我市設置護工教育培訓基地,打造咸寧養老服務人才高地。
八是推進養老產業與體育產業融合。不斷完善城鄉老年體育健身場所、設施、器材,引導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帶動體育市場消費;配套建設老年健身活動場館,重點扶持發展一批老年運動項目;舉辦各種老年運動賽事和論壇活動,積極申辦承辦全國性、全省性老年體育賽事、論壇,形成咸寧老年人體育運動品牌。
(二)打通三類政策
根據國家和省相關文件精神,盡快完善我市養老服務業支持政策。當前,必須著力打通三類政策。
1.打通咸寧市內老齡政策。著力打通多層次養老保險、養老普惠金融、老年人醫療保障、長期護理險和老年助餐補貼、家庭養老等一系列老年人福利支持政策,尤其是要盡快建立針對低收入家庭的長期護理保險等支持政策,適當提高高齡津貼、經濟困難高齡和失能老人補貼標準,不斷增強老人支付能力。
2.打通咸寧養老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健全完善養老服務政策支持包,在建設運營、用地用房、稅費、公用事業收費優惠、融資、購買服務等方面給予養老關聯企業更大支持和激勵,全方位激發養老服務市場活力。
3.打通城市間老齡政策壁壘。在進一步完善醫保、長護險政策基礎上,打通武漢城市圈及其他周邊城市間有關政策壁壘,實現異地支付;要制定更加實在的老年優待政策,逐步將老年優待政策擴大到武漢城市圈乃至全國的老年群體。
(三)實施一批重點項目
打造全域養老公園,落實“推進三個融合、打通三類政策”的思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必須著力謀劃并實施好一批重點項目。
1.實施城市適老空間計劃。規劃、住建牽部門頭,城管、衛健、民政、文旅、體育等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對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商場、醫院、酒店、景區等公共場所以及樓宇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
2.實施社區長者康樂驛站計劃。民政部門牽頭,大力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康樂驛站、康樂食堂等為老服務設施。
3.建好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加快建成市區一體、市縣聯動、線上線下統一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4.組建咸寧康養服務集團。以市城發集團為主體,依托市社會福利中心,整合全市公辦養老機構資源,適當整合溫泉酒店、中醫養生及相關旅游資源,組建咸寧康養服務集團,打造成既能保障基礎、又能輻射帶動的養老服務龍頭企業。
5.實施養老服務“四化”工程。積極支持“健康久久”、“康泰”等養老服務企業專業化、連鎖化、規模化發展,實現品牌化。
6.引進、實施一批康養項目。組建康養項目招商專班,加大專業養老機構、老年用品企業、康養小鎮招商引資力度,推動一批優質康養項目落地。
7.實施養老服務專業教育計劃。推動我市大中專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引進一批專業護工培訓機構,培育一批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
8.實施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百千萬”工程。著力推進養老服務護理管理人員和老人家屬護理技能培訓,培訓百名院長、千名護工、萬名孝子。
9.建設老年食品用品產業園。建設老年食品用品孵化園,以此為基礎,加大老年食品用品研發和企業招商,逐步形成產業園區。
10.舉辦老年人運動賽事及康養論壇。體育、衛健、文旅、民政等部門積極作為,承辦或主辦相關賽事活動,努力辦成永久會址或活動品牌。
11.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醫保部門牽頭,積極推進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早日形成社保和商業保險結合,覆蓋城鄉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高養老支付能力。
12.出臺進一步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從完善老年人福利保障、支持養老企業發展、規范養老服務市場、推進區域聯動等方面制定一攬子發展政策,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以咸寧為圓心,以1小時車程為半徑畫圓,所覆蓋人口為1億左右;以3小時車程為半徑畫圓,所覆蓋人口達到6億左右。按我國2019年18.1%的老齡化率測算,其中老人分別達到1800萬和1億以上,這些老人都是到咸寧養老的潛在對象。只要我們突出“康”“樂”主題,做足“融”“通”文章,咸寧“養老公園”就一定會煥發出無限魅力,這些“潛在對象”就會成為“現實對象”,“百萬老人在咸養老”的愿景就一定會早日實現。
(市民政局局長 陳紅衛)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金融支持咸寧磚茶特色產業發展調查報告
下一篇:
加快咸寧高質量發展的四種可能路徑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近日,老年人被數字時代“拋棄”的新聞,頻頻登上了熱搜。在董登新...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 賈真、通訊員 李艷梅報道:7日,市政府召開“中醫藥健康養老模式介紹與探討”座談會,商討智慧養...
對于如何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養老難等問題,呂建中建議用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機械等,通過打造數...
在泰康商業模式的富足閉環中,泰康資產至關重要。目前泰康資產的企業年金管理規模穩居市場首位,同時,截至2019年底,全國29...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三部門發布關于建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機制的通知,...
“大健康產業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全生命周期的全部運動過程。”在圍繞大健康產業話題討論時,闞遠全委員表示,大健...
“我們對待老年人的態度應該像高速公路收費站一樣,有個綠色通道。針對這一情況,有的地方專門開辟“無健康碼綠色通道”。”...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陳志茹毛亞軒)冬日的咸寧,依然充滿生機和活力。示范區依托斧頭湖世界級湖區建設,結合豐富的濱湖...
針對家政業從業人員供給不足,人員素質、技能與消費者需求差距大等問題, “南粵家政”工程推出22項具體舉措,全面推動家政服...
低保家庭的幸福變遷講述人:謝桂香(咸安浮山辦事處雙龍社區居民)1980年,我和丈夫經人介紹認識結了婚。福利院里的養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