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不夠和區域競爭力不強,是制約咸寧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咸寧提出打造轉型發展示范區、特色產業增長極、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等三大戰略,并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六大”活動,力圖全面深化對咸寧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的認識,為謀劃推進咸寧高質量發展打牢思想基礎、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三大戰略無疑科學精準,但如何結合咸寧實際實現戰略落地,找準戰役突破的具體辦法并科學實施,本人不辭冒昧,淺談幾點膚淺認識。
1、適應工業化發展新趨勢,找準產業聚集新方向,打牢高新區提檔升級硬底盤。企業興則經濟興,企業強則經濟強。咸寧市區工業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得益于咸寧經濟開發區建設的科學決策和強力推進。2019年,咸寧經濟開發區已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實現一般公共財政收入12.8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8億元。我們在看到市區工業高速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市區產業不優不強、產業鏈條不長等癥結性問題。在繼續發揮好高新區龍頭作用,堅持招大商、招好商,做好引進紅牛、奧瑞金、南玻、立邦等“無中生有”發展文章的同時,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融入區域產業定位,打造主導產業聚集區,延長優勢產業鏈條,均是進一步推進咸寧工業跨越崛起的現實課題。建議如下:(1)立足咸寧區域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選準可以在更廣闊市場范圍內崛起的優勢產業,比如圍繞奧瑞金制罐梳理食品飲料上下游產業,圍繞武漢整車制造基地梳理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等,選型打造咸寧幾大百億、千億產業,圍繞主導產業設立產業基金,增加科創投入,集中精力做大總量、做強增量。(2)對接武漢東湖高新區、武鄂黃黃區域發展戰略,融入區域產業定位。請求省委、省政府和武漢東湖高新區支持咸寧發展符合區域產業特點的優勢產業,比如電子信息產業硬件板塊、生物醫藥原料藥基地、機電產業聯盟等,主動融入省級區域產業布局,破解咸寧在省級產業發展戰略中定位模糊的尷尬局面,實現省、市產業層面聯鏈發展。(3)開發利用咸寧嘉魚、赤壁沿江水運低成本優勢,把握全國鋼鐵產業整頓調整機遇,圍繞金盛蘭公司鋼鐵生產產能本底,沿著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產業鏈梳理選型,打造具有更強市場競爭優勢的咸寧鋼鐵產業巨艦。
2、適應城鎮化發展新階段,進一步提升梓山湖新城及周邊片區的發展品質。在后城鎮化時代,城市發展和人口聚集呈現新特點,灣區、新區、城市圈群,體現了城市聚集新形態,城鎮化發展的極化和不均衡發展等特征更加明顯。適應城鎮化發展新階段,咸寧從聯合省聯投共同打造梓山湖新城起步,既契合了武漢城市圈戰略,又遵從了西方發達國家在打造城市圈層過程中的衛星城發展經驗,客觀上讓咸寧較早地享受到了后城鎮化時代的發展紅利。在高昂市區龍頭,進一步發揮市中心城區內核作用的同時,更好地平滑梓山湖新城及周邊片區級差地租增長,有效實現稅收增長和后期高質量發展,打造城鎮化發展新亮點,形成市域發展穩定增長點,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科學實施、精心打造。建議如下:(1)打造武漢城市圈文旅康養休閑中心,學習借鑒國際城市群衛星城建設經驗,對標世界一流,進一步調整優化區域戰略規劃,科學謀劃區域控制性詳規,打造區域獨有、特色鮮明的武漢城市圈層新片區。優化中心城區、高新區、咸安開發區和梓山湖片區功能定位、產業布局,堅持產業興市,推進產城互動,進一步構建區域聯動發展新格局。(2)根據規劃要求,開展產業和市場分析,確定產業形態和招引目標,堅持招大商、招好商,高標準引進相關產業,形成符合區域發展定位、產業形態高端、聚集效應明顯的新型城鎮化生態。(3)整合利用區域溫泉旅游資源,補齊片區功能,開拓全國性商務會議、康養療養市場,打造區域性商務會議承接基地及康養療養中心,并發揮好這“兩個中心”的信息和人才聚集優勢,助推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
3、把握新農村建設機遇,高標準打造新農村建設平臺。進入后城鎮化時代及高質量發展階段,城鄉均衡發展的問題日益突出,鄉村建設投入不足、發展不夠從表面上看是問題,從本質上看是機遇,正在到來的新農村建設浪潮是中國經濟接力發展的資源富礦和持續增長點。我們既要看到“三農”問題復雜敏感,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需要穩妥把握、謀定后動,也要看到咸寧推進農業規?;l展先天不足,實施精細化發展尚有空間的現實狀況;既需要堅持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特色農業產銷適配等成功做法,也需要注重城鄉統籌、區域聯動的發展新趨勢和新要求。結合經濟發展規律和日韓成功經驗,如果把減少農民、遷村騰地、美麗鄉村、精細化農業認定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方向,那么,城鄉互動(人口、資本、信息流動)、土地增減掛鉤(資源整理、交換和變現)、建設新農村(新村新居)、農業產業化(農旅文融合、一二三銜接)就是根本手段。有效綜合運用四項手段,應當能夠探索出一條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新路。建議如下:(1)組建農業投資開發公司,平臺化統籌推進區域新農村建設。(2)加強農業勞動力培訓,推動農業人口城鎮化轉移、定向化安置。(3)開展土地整理,推進新農村建設,騰退發展用地,實施增減掛鉤,籌措開發經費,留足發展用地。(4)組織集中連片開發,實施產業化發展,集中化安置,實現居住和產業融合發展。(5)堅持走日韓臺精細化農業發展道路,努力蹚出一條高端、精品、小眾的農業農產品發展路徑。
4、謹防在信息化時代掉隊,穩妥有序構建區域云網絡。進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越來越深,引領著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倒逼著治理體系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這次信息化浪潮以科技為支撐,以解決信息不均衡、不對稱為目的,是人類織就的又一張巨大網絡。可以說,這次信息化浪潮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力,帶來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正在重塑著世界。順應了這次浪潮,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錯過了信息化浪潮,則會被時代甩在后頭。整體來說,咸寧對這次信息化浪潮認識不深、理解不夠,有小打小鬧,缺謀篇布局,既與時代要求不匹配,也與發達地區差距甚遠。在信息化時代,咸寧雖然在信息軟硬件產業、數字經濟等層面難以有所作為,但在穩妥有序構建區域云網絡,把區域各種資源、要素“織”進網絡,卻可以有所作為、不能掉隊,甚或能夠創造通用經驗。建議如下:(1)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圍繞信息存儲、運營維護、開發使用等方面進行系統規劃,保持系統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避免各自為戰、各搞一套。(2)效用為先,分類推進。堅持緊要性、效益性、體系性原則,科學擺布各類型網絡建設順序,具體目標、內容、步驟和相互關系。比如,融合媒體、社會服務網絡、人力資源開發服務網等,應當優先推進,加快推進。(3)逐步整合,建成體系。根據總體規劃要求和分體系建設進度,注重網絡之間的兼容共享和融合放大,形成對外開放、對內銜接、相互支撐的區域云網絡。
區域經濟發展難,實現高質量發展更難。在經濟大循環中參與分工、找準定位、謀求發展,既需要在宏觀層面謀篇布局、統籌力量,又需要在中觀和微觀層面謀劃戰役突破,講求實施辦法。本文不奢求面面俱到談發展,只就具備實現可能性的路徑談淺見。如果在這些問題上能夠達成共識,再輔之以選準人、搭好臺,事情往往能夠成功。
(作者 楊志文 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編輯:hushaopeng
市長? ?王遠鶴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連同《咸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12日至13日,嘉魚縣代表團的代表們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壯大縣域經濟實力、推動武咸同城、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大項目...
在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中共咸寧市委書記孟祥偉(2021年1月13日)各位代表、同志們: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經過全...
依次通過關于咸寧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咸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
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見博報道:13日上午,市委書記孟祥偉在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崇陽代表團,繼續同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
王遠鶴參加咸安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以更大擔當更大作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咸寧網訊記者王恬報道:12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
孟祥偉參加政協第八聯組討論時提出為開啟新征程見到新氣象貢獻智慧凝聚力量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譚宏宇報道:1月11日下午,市...
人民日報11月1日評論員文章:“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用中長期規劃指...
編者按:5月27日,我市舉行“六大”活動專題學習報告會,邀請三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5日至6日,嘉魚縣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圍繞報告談感受、談打算、謀發展,氣氛熱烈。要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