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咸寧各縣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隨著防汛響應級別的提升,特別是強降雨后地質災害易發、頻發、多發、急發的特點,防范地質災害的壓力越來越大,形勢嚴峻。
汛情就是命令,作為咸寧市唯一的地質工作專業隊伍,湖北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湖北省咸寧地質環境監測保護站)認真肩負和積極履行地質環境監測保護的事業職責,主動作為、勇于擔當,組織精干力量,全力投入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搶險救災,迅速開展地質災害監測保護工作,在咸寧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工作中,充分發揮專家技術支撐作用。
一是局黨委高度重視汛期咸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統籌調度,強化技術指導。為做好強降雨期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7月2日~3日,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華帶領局專家指導組到咸寧市檢查指導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李華一行冒雨查看了咸安區城區、大幕鄉及高橋鄉等地災災情點和隱患點,巡查了崇陽縣銅鐘鄉大嶺滑坡治理工程完工運行情況及高枧鄉旅游公路沿線地災應急治理工程項目現場,對地質四大隊積極開展汛期地災應急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強調,地災防治責任重大,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切實發揮地質環境監測保護站技術支撐的重要作用。期間,李華與咸寧市副市長吳剛就汛期鄂南地區地質災害防治有關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二是加強咸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伍管理。根據《省應急管理廳、省地質局關于組建湖北省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伍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局黨委安排部署,迅速成立省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咸寧支隊,支隊長由地質四大隊黨委書記石德強兼任,把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成常規性隊伍,落實經常性責任,積極參與應急救援,切實做好技術支撐。
三是隊黨委高度重視汛期地災防治應急工作,迅速落實省、市有關指示精神。咸寧各縣市出現持續強降雨期間,地質四大隊隊長邵志柏,黨委書記兼工會主席石德強等隊領導趕赴各縣(市、區)地質災害點察看災情,并指導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應急處置預案和汛期隱患排查工作。自7月7日起,該隊全面進入戰備狀態,帶班領導、值班干部以及長期駐守在咸寧市6個縣市(區)的12名網格協管員,按照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工作要求,緊密配合省自然資源廳巡回指導組和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赴縣(市、區)和市城區的7個巡回指導組的督導工作,與地方應急部門建立緊密聯絡,嚴格加強24小時應急值守,應急救援隊伍時刻處于待命狀態,確保做到響應及時、處置科學有效,強化措施壓實地質災害防治。
四是加強安排部署,強化配合協調。7月11日,地質四大隊召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傳達中央、省、市有關防汛工作指示批示精神,通報我隊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并要求針對近期咸寧市強降雨期間地質災害防治,進一步落實相關地災防治技術支撐服務工作。作為汛期地災防治應急的主力軍,隊屬環境中心聞令而動,及時抽調水工環地質專家以及技術人員組成汛期防災工作專班,強化汛期應急值守值班制度,并緊急抽調3臺越野車作為汛期值班車24小時待命,組織技術力量成立三個應急小分隊,應對突發地質災害險情,一旦出現險情,迅速趕赴災害現場,隨時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省地質四大隊積極開展汛期地災防治技術支撐工作,具體表現在:
第一,迅速響應,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開展應急調查,參與險情處置。其中,通山縣、通城縣、咸安區汛期地質災害成功應急避險5起。6月25日通山縣廈鋪鎮廈鋪村屋側發生崩塌,7月8日通山縣九宮山鎮106國道程許村公路邊斜坡發生小型崩塌,7月8日通城縣北港鎮楓樹村一組后山發生滑坡,7月9日咸安區桂花鎮盤源村19組發生滑坡,7月9日咸安區雙溪橋鎮湯垴村大屋金發生滑坡,險情發生后,根據地方應急要求,地質四大隊第一時間派出專業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調查、踏勘監測,確認險情及定性,為制定應急處置措施、劃定滑坡范圍及災害趨勢預警預判等提供專業建議,并積極協助地方,采取設警戒線、設置警示牌,安排專人值守等避險措施,及時安排人員緊急撤離,無人員傷亡成功避險。同時,對地質災害應急治理點提出采取永久撤離、臨時轉移等方式進行安全處置建議,切實為咸寧市地質災害調查防治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受到上級領導、地方政府和災區群眾的好評。
第二,加強地質災害巡排查工作。截至,8月2日,今年地質四大隊共派出專家及技術人員464人次參與地方地質災害防治巡排查。其中,參與應急調查處置67處,出具應急調查報告50份,巡排查共計410點次。同時,參與嘉魚縣農業農村局、教育局、水利局等組織的專項地質災害排查工作,共排查43點次。自汛期開始,該隊派駐協管員均按時到位,參與各縣市的地質災害巡排查工作。
第三,開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目前,地質四大隊在咸寧市已開展3個三級專業監測點,即咸安區大幕鄉舒上滑坡、通山縣通羊鎮北門嶺崩塌、通城縣塘湖鎮狼荷村18組仰山殿滑坡。汛期期間,通山通山縣通羊鎮北門嶺崩塌、通城縣塘湖鎮狼荷村18組仰山殿滑坡兩處滑坡有單個監測點發生過預警,預警后派技術人員現場復核后,現場無變形跡象。2020年,該隊擬開展16個三級專業監測點的建點工作。
第四,開展汛期堤壩滲漏無損探測技術應用探索。地質四大隊積極開展河湖堤壩滲漏探測的方法有效性應用探索,為汛期堤壩除險加固提供技術支撐。自6月進入梅雨季節以來,咸寧市多地暴雨頻發,江河湖泊水位升至警戒線以上。為配合防汛工作,該隊迅速積極組織隊屬探測中心專業技術力量和專業設備,采用高密度電法測量開展堤壩滲漏無損探測技術的應用研究,在短短3天內給咸寧市泉塘水庫和斧頭湖大(堤)壩由上至下進行分層掃描(類似醫學上的CT),查探出3個滲漏安全隱患位置,實時對其深度、規模和安全性作出科學評價,為防汛救災安全提供科學評估,為后續除險加固提供科學依據。據悉,通過給堤壩做CT,可短時間、無損性、低成本評價其健康情況,查探出滲漏、空洞、不均勻體、軟弱層等安全隱患,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現實意義和應用前景。
第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培訓及宣傳工作。地質四大隊積極協助組織咸寧市地質災害防治培訓活動,全市參訓學員共計150余人次;開展咸安區地質防治培訓技術宣講;積極參與各縣市地球日、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活動;積極協助開展崇陽縣、通城縣、赤壁市地質災害應急綜合演練。
第六,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調查項目。地質四大隊積極開展通城縣、崇陽縣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工作,截至7月底,已完成通城縣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野外工作;崇陽縣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野外工作,按計劃預計8月5日全部完成。
第七,開展生態環境地質項目。地質四大隊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主要是:開展咸寧市20點地下水水位監測及長江沿線縣市及重要城鎮地下水環境監測4點水位監測工作;開展咸寧市豐水期地下水水質監測,完成樣品采集送檢工作;開展咸寧市礦山水土環境監測,完成10個礦山水樣、土樣采集送檢工作。
第八,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地質四大隊已完成咸寧市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2020年度申報計劃,正在進行2021年項目申報工作;同時,擬完成崇陽縣22處隱患點的應急治理、通山縣2處應急治理工程設計任務。
(作者 謝慕武 單位:湖北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加快咸寧高質量發展的四種可能路徑
下一篇:
糧食的“糧食”須備好
5月12日上午,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普及部)聯合洪山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承辦的湖北省第12...
答對3題及以上獎文博紀念筆1份)主辦單位:咸寧市博物館梓山湖北大邦實驗學校4咸寧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覽活動時間:6月1...
咸寧網訊通訊員周米子、鄭安國報道:5月15日,咸寧市作家協會在市圖書館舉辦周益民中篇小說集《陪你去天涯》欣賞會。周益民介...
專訪省級農民教育培訓名師饒漾萍強化技術創新發展茶葉產業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亞平通訊員張恩和38歲的饒漾萍,是咸寧職業技...
先后獲評“咸寧市第二屆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咸寧市高層次人才”、“咸寧市巾幗建功標兵”、“湖北省女性科技創新人才”、...
”咸寧市圖書館館長蔡駿介紹,早在2019年,該館就陸續開始懸掛書畫作品,去年,還專門邀請咸寧市老年書畫家協會的知名書法家...
咸寧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公告第二號(2021年1月13日咸寧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咸寧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咸寧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會議決定,批準2021年市級預算,批準《關于咸寧市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咸寧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咸寧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2021年1月13日咸寧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