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而我更愿做一位燃燈者,在教育的漫漫長夜中,秉持著“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信念,相信每個孩子都是蒙塵的星辰,只需一縷微光的召喚,便能抖落塵埃,在屬于自己的天幕上劃出獨特的軌跡。這場《神筆馬良》的英語情景劇之旅,便是一次以心傳心、以光燃光的奇妙際遇。
初燃:星燧初開時的期待
當我以“神筆馬良”為引,開啟英語戲劇的大門,教室里頓時彌漫起雀躍的氣息。家長們“收到,一定參加”的回復,宛如托舉夢想的手掌;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是對未知世界的向往。這讓我想起《周易》所言:“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教育的初始,本就是一場關于期待與信任的神圣約定——我們約定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讓古老的智慧煥發出新的光彩;約定在團隊協作的熔爐里,鍛造屬于少年的勇氣與擔當。
然而,“寶劍鋒從磨礪出”,角色選定的難題如巨石擋路。當所有目光聚焦于“馬良”,當“貪官”“耕牛”等角色無人問津時,我以“獨木難成林,單絲不成線”作喻,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引導。孩子們漸漸明白,《詩經》中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從來不是單音的獨奏,而是萬籟的和鳴。當學生小宇最終點頭接過“貪官”的劇本,當晨晨同學主動為“耕牛”設計憨態可掬的動作時,我知道,集體主義的火種已在他們心中播下。
淬煉:千磨萬擊中的覺醒
飾演馬良的小釗,初次登上舞臺時如“驚弓之鳥”,聲音帶著難掩的怯意。我想起《禮記》中“玉不琢,不成器”的箴言,便與他共讀馬良“以筆為劍,以善為甲”的精神——那是“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執著,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毅。他開始在晨光熹微中練習臺詞,讓每個音節都飽含馬良的溫度;在暮色四合時揣摩步態,讓每個轉身都流淌著故事的韻律。這般“千淘萬漉雖辛苦”的淬煉,終使他在某一日眼中綻放出“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清亮光芒,那是角色與靈魂共振的閃耀。
小宇的蛻變則如“破繭成蝶”。這個向來正直的少年,面對“貪官”的狡黠一度無從下手。我引導他觀察“世事洞明皆學問”的生活哲理,教他從“眉梢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的反面去捕捉人性的復雜。他便如“庖丁解牛”般,在貪婪的眼神里注入“醉眼視財如虎豹”的陰鷙,在頤指氣使的語調中暗藏“笑里藏刀”的機鋒。當他最終以“貪官”的形象驚艷全場時,我忽然領悟,教育的奇妙正在于“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在于喚醒每個孩子潛藏的創造力。
綻放:星河璀璨處的告白
排練的日子里,曾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的迷茫,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持。內向的孩子在鼓勵中勇敢地張開了歌喉,如“小荷才露尖尖角”;發音不準的孩子在反復練習中找到了韻律,似“鐵杵磨成針”。而當舞臺的追光亮起,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暢快——小釗揮筆時的從容,是“胸中有丘壑”的自信;小宇撫須時的狡黠,是“戲如人生”的通透;就連扮演耕牛的晨晨,也在低首拱背間,詮釋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憨厚。那一刻,英語不再是冰冷的字符,而是“天涯共此時”的情感紐帶;古老的傳說不再是泛黃的典籍,而是“美美與共”的文化橋梁。
演出落幕時,我忽然想起敦煌壁畫中的“燃燈佛”,那千年前的慈悲目光,正如今日我們手中的燭火——它不執著于照亮整片夜空,卻專注于喚醒每顆星子的自我覺醒。正如王陽明所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教育的真諦,從來不是塑造完美的模型,而是守護每簇星火的獨特燃燒:讓怯懦者獲得勇氣的火把,讓內向者找到表達的明燈,讓每個生命都能在“各適其天,各全其性”的滋養中,綻放出“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絢麗風姿。
(咸寧市實驗小學 王麗娟)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學習,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
下一篇:
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獲悉,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老師今天凌晨在北京去世,...
我感動于學生的理解與信賴,感動于自己的努力和成長,感動于師生間的默契與共鳴。咸寧實驗外國語學校唐玲。
編者按: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文藝工作者也與全國人民一道攜手戰“疫”,守望相助、共克...
,本屆電影節的展映板塊亮點頗多,將設立“影界”“原力”“致敬”三大一級單元,并在此基礎上精心策劃推出七個二級單元,增設...
”教育的真諦,從來不是塑造完美的模型,而是守護每簇星火的獨特燃燒:讓怯懦者獲得勇氣的火把,讓內向者找到表達的明燈,讓...
編者的話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藝術可以講述英雄是怎樣的,更能回答英雄何以成為...
創新社會中的全能型人才講述人:汪永富(市教科院院長)在鄂南高中從事教學、行政工作21年后, 2016年,我調到市教科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