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出臺——
新課標下,生物課該如何學
2022年4月,《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出臺,(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確定了六個課程理念,即核心素養為宗旨、課程設計重銜接、學習主題為框架、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
可以說,新課標理念的進一步豐富,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那么生物課該怎么教,孩子該如何學?
咸寧市中學生物教研員石欣自新課標出臺后,一直帶領一線教師進行教學探索。5日,她接受了記者采訪。
記者:學科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研制工作的主線,也是學科課程建設的指揮棒。初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有何要求,怎樣讓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落地看得見,摸得著?
石欣:初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要求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生命觀念主要是引導學生“用什么想”,科學思維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去想”,探究實踐主要是引導學生“怎么去做”,態度責任則是引導學生“怎樣去用”。基于此,石老師帶領一線教師潛心研究新課標,深悟學科核心素養。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是“知識本位”教學向“生物學核心素養本位”教學轉化的核心。教師可以從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開始改革,讓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落地看得見,摸得著。
例如:《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二節《血流的管道——血管》以往的教學目標是: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特點及功能;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現象,區別動脈與靜脈。但在新課標背景下,這樣的教學目標就顯得太過單一,不能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關鍵能力和綜合素質。
教師可以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重構本節的教學目標:生命觀念——描述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和功能,形成結構和功能觀;科學思維——基于證據和邏輯,運用分析、對比、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得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特點及功能;探究實踐——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態度責任——了解動脈粥樣硬化、靜脈曲張等血管疾病,樹立健康意識,提出血管類疾病的預防方案,主動向家人傳播健康生活的觀念和意識。很明顯,修訂后的教學目標更加契合新課標理念。
記者:新課標強調要重視概念的建構和概念的遷移運用,一直以來,學習概念對孩子們來說是個難題,對概念的運用對孩子而言是個痛點,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石欣:在傳統的“知識性傳授”教學模式中,概念的灌輸屢見不鮮。但背誦、識記概念等方式容易讓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缺乏思維過程。所以,新課標強調要重視概念的建構,為概念的遷移運用奠定基礎。
我們帶領一線教師深研概念教學法,以概念的感知、概念的建構、概念的生成、概念的應用模型為主線,打造了多節經典課例到多個縣市區展示。比如:《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中,教材上直接介紹了“相對性狀”的概念,咸寧市中學生物名師工作室在打磨這一節課時,大膽創新,將高中教材中的關于豌豆性狀的一個表格作為材料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對表格進行橫向分析和縱向分析,學生在討論和分析中自行得出了“相對性狀”的概念。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驗自主建構概念的方法。
記者:立德樹人是教學的根本,在新課標下有何體現,老師如何教,孩子怎樣學?
石欣:新課標背景下,生物學課程需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注意將學科知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豐富學科內容,回歸學科教學的育人本真。
我們發現,生物學教材中袁隆平、王應睞、施一公等科學家的故事為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于是指導生物老師組織“重溫經典——向科學家致敬”生物故事大賽,以講科學家故事的方式來學習生物科學史,弘揚愛國精神,激發愛國志向,獲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在《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中,我要求教師與時俱進,將新發展理念、全球共同體觀、國際合作等融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命共同體理念。勇于擔當起共建生命共同體的責任,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建議,培養態度責任,切實將立德樹人落實到學科教學中。
記者:都說學以致用,實踐出真知,如何使學習變成學生在實踐中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科實踐的育人功能才能得以較好的體現?
石欣:為深入落實新課標理念,按照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探究實踐的要求,我們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程建設為主線,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引領我市生物學學科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目前已申報市級課題《新課標背景下中學生物學科活動課程的設計與研究》,該課題主要是以學校、湖北省林木種苗場、醫院、企業等為基地,針對咸寧市的初、高中學生,依托專職生物教師結合生物學科的知識,設計和開發一系列與生物學科相關的活動項目。
比如,植物的嫁接技術、植物的扦插技術、植物人工授粉的技術、葉脈書簽的制作、植物的分類與掛牌、急救、動物的養殖、釀酒技術等。這些活動項目是對教材上理論知識的實踐與拓展延伸。通過課題的研發,培訓一部分生物教師,將多樣化的活動項目形成系統的活動課程。引領咸寧市的生物教師結合所學的知識因地制宜地開展實踐活動,一方面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提升素養,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知行合一,服務社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甘青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如何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下一篇:
怎樣高效利用網課
咸安區實驗學校章福枝他潮紅的臉上掠過一絲鄙夷,口中念念有詞。正因為這份愛與責任,學會了包容學生的魯莽與過錯,因此得到...
咸安區實驗學校章福枝他潮紅的臉上掠過一絲鄙夷,口中念念有詞。正因為這份愛與責任,學會了包容學生的魯莽與過錯,因此得到...
8月27日,我市召開學生服質量推進工作會議,要求確保全市學生服質量安全。會議要求,要強化學生服使用單位責任人的質量意識,...
有老師介紹,這些特色作業對于低段學生來說,很多需要家長配合指導完成,能促進家長與孩子溝通,增進親子感情。”咸寧實驗外...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熊大平通訊員黃敘東)延期開學以來,咸安區永安中學將在線教學與疫情相結合,精選疫情素材,開發了...
咸寧網訊:為落實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關于2020年春季返校工作的部署要求,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提高全員新冠病毒肺炎應急應變能...
昨日,鄂南高中1114名高三學生迎來開學第一天,老師幫助轉運行李的貼心之舉,校長開學寄語的暖心鼓勵,這種特殊的入學儀式,...
咸寧高中實施“史上”最嚴規矩“請學生保持間距,有序入校。據悉,該校在4月24日組織開展了復學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后分別在4...
廖慶的班主任朱全意老師介紹說,為保證安全,學校將每個班級一分為二,確保每個班級人數不超過30人,同時將學生座位拉開間隔...
5月18日,伴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我市初三年級學生正式返校復學。開學第一天,我市各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庚子年的全民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