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木蘭替父從軍、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故事、美麗的咸寧……元旦前夕,咸寧實驗外國語學校第五屆英語文化節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激情上演,八年級學生們全英文主持、表演,近百名八年級學生秀出了30個好看又好聽的節目,展示出了外校學生的英語素質。
好聽好看 賽出英語古風
不同的故事,一樣的熱情,多樣的展示。日語社團一首《Doraemon》,拉開了本屆英語文化節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的序幕,唱出了初中生的青春朝氣。
哆啦A夢玩偶在歡樂的歌聲中出場,被搓動后的竹蜻蜓飛向觀眾席,瞬間臺上臺下連成一片,這一互動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
進入講故事環節,每一名演講者結合故事主題,制作精美的PPT或視頻,動感的舞臺背景讓故事更加生動,更有貼心的同學配以中英文字幕,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抑揚頓挫,或情緒高昂、或欣喜不止、或低沉闡述,生動地演繹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表演以演講為主,為配合故事情節,很多團體節目插入情景劇。情景劇加旁白演講兼具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神筆馬良”現場作畫,肢體語言豐富,對故事原文進行了更深刻地闡述;花木蘭替父從軍的環節,女扮男裝的花木蘭手持戰劍英姿颯爽,堅定的目光,將木蘭奮勇報國的精神淋漓展現。
精彩的表演,讓講故事變成了大家聽故事、看演出,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深受師生喜愛。
創意十足 盡展千年國韻
此次講中國故事活動是一場中國傳統故事的盛宴,同學們不僅形式上創新,內容上緊扣“中國”這一主題,展現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這些故事按照歷史事件分三個章節,開天辟地、英雄兒女、繼往開來。既有表現中國人堅毅勇敢的《夸父逐日》,又有展現中國人鍥而不舍精神的《精衛填海》;既有體現踐行孝老忠心報國、英勇善戰精神的《花木蘭》,又有展現偉大愛國精神的《岳飛》;既有近現代為民族獨立而棄醫從文的《魯迅》,也有胸懷祖國投身雜交水稻的《袁隆平》。諸如此外,還有刻苦鉆研的陳景潤、扎根偏遠鄉村辦學的張桂梅、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精神、傳統的圓桌文化、綠色生態保護的中國行動……從上古傳說到古代英雄兒女;從近現代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物故事到重大歷史事件。作為學習者、見證者和傳承者,大家滿懷著對歷史、對前輩的敬仰,娓娓道來。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人故事,引起了在場觀眾的共鳴,增加了同學們對英語的信心。“用英語表達傳統文化故事,可能有點難,但今天你們做到了。”外教Gerry聆聽了這些動人的故事,增加了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并鼓勵大家學好英語,向世界展示更多的民族文化,弘揚民族文化。
演講過程中,同學們流利地英語表達,也講出了濃濃的中國味。“學英語、用英語,是為了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將中外文化自然地交融到一起。”英語老師余瓊說,這讓英語教育有了更崇高的使命感。
形式多樣 回歸育人初心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是本屆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學校外事辦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在各年級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四年級的英語手抄報、五年級思維導圖、六年級單詞探秘,七年級英文歌曲合唱競演。每項活動分兩個階段,從班級篩選到年級評比展示,旨在鼓勵每一名學生參加活動,展示自己。
歷時兩個月的英語文化節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味英語、享受英語并感受英語的無盡魅力。此次系列文化活動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了解外國文化、語言的平臺,不僅體現了英語新課標中要求的英語學習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而且營造了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該校副校長楊斌斌表示,世界的溝通是無限的,文化的魅力是無窮的。讓每個孩子感受英語,應用英語,享受英語,讓英語文化節成為孩子們的節日。這也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進一步推動學校英語文化建設,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
(記者 熊大平 通訊員 龔金娟)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咸寧東方外國語學校開展《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主題黨課教育活動
下一篇:
咸寧市第七小學組織學生開展應急救護體驗
明星權力榜?用數據說話與粉絲同行▼陸柯燃DORAEMON×GUCCI成都遠洋太古里主題限時店活動,俏麗可愛,復古率性,神奇的粉色任...
徐海?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一掃近代以來積貧積弱、任人欺壓和宰割的局面,國家贏得獨立,經濟社會獲得發展,人民生活日...
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10月1日至8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戳視頻↑↑↑...
題: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一個記者節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白瀛、何凡牢記初心使命,奔赴新聞現場,見證時代...
長卷尋寶活動由中共上海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以下簡稱“上海市委外宣辦”)歷時半年策劃,與立足上海的青年插畫團隊聚變工作...
作者:馮凌宇(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了第三十次集體學習。...
從雜交水稻的揚帆出海、援非醫生的無私奉獻,到人工智能的技術攻堅、國潮設計的驚艷世界,越來越多值得分享的“中國方案”,...
疫情來襲時,我們是千萬“逆行者”中的一員9月28日,記者重返武漢,再次抱起“小石榴”洪水奔涌時,我們奮戰在抗洪一線脫貧戰...
堅定“四個自信”,加快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著力把中國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有助于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