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的鄭建,是咸寧高中一名數學老師,近40年教齡,一直工作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一線,先后獲得省數學骨干教師、咸寧市常規教學先進個人、咸安區學科帶頭人;發表論文10余篇;咸高青藍工程骨干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全國比賽,獲全國數學聯賽優秀教練。
7月4日,鄭建接受記者采訪,暢談學生如何學好數學,老師應如何培養好學生分析問題、分類討論問題的能力,如何幫助學生找到成功的“勾股定理”。
記者:在您眼中,數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
鄭建: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模型建構能力。高度的抽象性、結論的確定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特點。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具備三大能力,即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其中邏輯思維能力是核心,運算能力是基礎,空間想象能力主要用于做題中,而邏輯思維能力包括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數學建模能力以及對數學解題的分析能力。
記者:多名學生在您的指導下,高考時拿到了數學滿分的好成績;也有很多人慕名找您,希望您能提高自家孩子的數學成績。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教學秘訣”?
鄭建:40年,我在教學中不斷的摸索教學方法,怎樣讓孩子學好數學,是我和所有數學老師共同追求的目標。
第一,記住公式。我要求學生牢記一周所學的新公式。公式是學生學好數學、切好數學這道菜的切菜刀,只有將所有公式牢記于心,才能更好的學好數學。
第二,公式的運用。課堂中,我會適當提醒學生如何運用公式,解答數學題目。不管是公式的單獨使用,還是花式綜合使用,我都會給學生更多的演練機會,讓他們在更大的空間里運用所學。
第三,解題基本方法。通過解題實戰,讓學生在形、定義、導數等內容上進行判斷,解說有哪些基本做題方法。
第四,基本解題技巧。進入高三后,我要求學生的桌子上不準再出現公式表,一旦發現,便會現場抽查公式內容的背誦,我要求他們將所有公式都刻在腦海里。
最后,梳理易錯點。老師和學生一起梳理所有易錯點。學生自己先分類梳理一份,然后再由老師幫忙總結,分析問題所在,再將易錯點總結打包,老師根據這些分類,進行綜合講解。
教學生學數學,其實沒什么訣竅,關鍵是培養好學生分析問題、分類討論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里,不斷強化以上五點訓練,并不斷分析自身問題,老師再幫助解決問題,并讓學習養成愛思考、懂思考的習慣。
記者:面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老師如何讓孩子有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如何突破學習的瓶頸?
鄭建:在課堂中,老師應充分將教育和教學結合一體,在學生感到茫然時,及時給予幫助,不斷鼓勵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這么多年以來,我一直有個教學育人的理念,那就是:幫學生找到成功的“勾股定理”。
在課堂中、在課外,我會在恰當的時機里給孩子做思想工作,最經常做的事就是給學生講名人勵志奮斗的故事,恰當地輸入民族自強、國家興旺等社會主義價值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升學生學習動力;還會組織學生分組總結鼓勵自己和自己的同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好班里“大家都在學、大家都在向前奔、大家都在向更好的自己邁進”的積極向上的良好課堂氛圍。
曾經班里有位學生說他高考數學是準備直接放棄的。我找到了他,問他為什么要放棄數學,他說,一是他準備高中畢業后直接去當兵,二是數學在日常中使用很少,幾何、函數,學著沒什么用。
我語重心長的跟他說:“當兵做軍人,是報效祖國很好的方式,方向很好,你很有志向,如果能高考時考個軍校就更棒了,進入部隊就是軍官,能帶領更多有志向的人保衛祖國。人生分為很多個不同階段,高中是學習積累的階段,長大后要謀生,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收益人生價值,這樣就必須有平臺,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學習的目標,小學時學好語數外,初中時學得更多,高中的學習又不一樣,工作后也應有學習目標,格局應放大一點,數學用處不大,但如果學好了,高考分數上升一個大臺階,就能讓你上一所更好的軍校,也就能讓你離軍人夢想更近一步?!?/p>
數學是一門藝術,學好數學,要善于培養動力、能力、強力“三力”,讓學生在“我想學、我在研究怎么學、如何學好”中互相促進,形成良性、科學的學習動力。
記者:近年來,你一直在帶高三畢業班,對于沖刺高考,您有哪些心得?
鄭建:迎接高考前,我們老師都提前為學生安排好了復習備考的時間,班里每個學生也都訂立了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中,我們主要抓基礎復習。我會領著學生,將高三以前的所有數學課程,最基礎的進行全盤復習;第二輪復習中,我主要強化重點。我會將歷年高考真題進行分析總結,帶領孩子進行臨題模擬和分析;第三輪復習中,我會進行有針對性的刷題,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戰中。
記者:作為骨干教師,您在教學方面如何保持不斷創新的?
鄭建:我是非常熱愛教學工作的,40年來,我始終保持著一顆真誠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為了教好每屆學生,我不斷學習,積累更高效、更科學的教學理念,不斷總結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每節課前,我都會提前備好課,在圍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上下功夫,將所思所想融入課堂。
記者:高考是一場車輪戰,但并不是意味著是學生一個人的戰斗。對于高中學生的家長,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鄭建:高中孩子都特別敏感,這與孩子的青春期與高壓期的重疊有關。進入高一后,家長應始終與孩子保持好良性的溝通,讓學生開心地接受來自家人的建議和觀點。
家長與孩子說話前,可以先在腦子里過一下要跟孩子說的話,慢慢引導。高考后,學生會去一個不同的平臺,看到不同的風景,選擇不同的風景,從而收獲到不同的人生。老師的責任所在就是送孩子去更高更好的平臺,也希望家長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幫孩子思考,與老師站在一線,幫孩子選擇好更好的未來。(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編輯:胡慧娟
上一篇:
下一篇:
專訪市教科院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金艷荷
小學數學教材編制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因此知識大多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知識生活化,讓學...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通訊員汪延煜報道:“老師問一下,你在學校里面有沒有人欺負你?”5日,在大畈中心學校,校長徐良富正...
市第二小學高級語文教師馬海明,從師范學校畢業站上神圣的小學講臺,他一直堅持用粉筆書寫青春,用紅筆丈量前行的道路。不僅...
2日,鄭慧芬接受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說,語文學習要靠積累,作文教學中要給學生插上想象翅膀,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23日,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接受記者訪談,深度分析中考歷史、地理、生物試卷,用“創新情境,對接高考”“內容科學,難易合...
班級小組建設,激發了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
吳瑩,一個崇陽女孩, 2018年9月考入市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培智一班班主任和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吳瑩先后獲得“咸寧市特殊教育...
此次企業精英進課堂,是該校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的一個方面,不僅讓學生接觸到了優秀的設計師,解答了學生在學習中的...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陳蕾報道:5月14日,在咸寧高級中學學術報告廳,該校競賽部舉辦了第一屆英語節·畢業季專場,為...
針對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差、容易誤入歧途等特點,吉新佳結合中小學生心理特點,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圍繞發生在學校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