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接受記者訪談,深度分析中考歷史、地理、生物試卷,用“創新情境,對接高考”“內容科學,難易合理”“立足學科,落實素養”來評價這三門科目。
歷史:創新情境 對接高考
中考歷史試卷的命題原則是什么?
試題以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考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備程度為核心,以考查新情境下問題的解決能力為重心,是2021年中考歷史試卷命題的主要原則。命題以四月三市調考試題為模板,參照調考數據,充分考慮到黃岡、孝感、咸寧三地的教學差異,適當調整難度、合理把握深度,審慎命題。試題注重考查黨史相關內容,強調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強調學科思維方式、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
中考歷史試卷如何聚焦黨史?
聚焦黨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的信念。
第一,學史明理。選取習近平總書記《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相關內容,通過百年來我黨的非凡歷程,從黨走過的風云激蕩的歷史中、從黨開創和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中,體會我黨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材料分析題25題第一問就是圍繞此展開。
第二,學史增信。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材料分析題25題第二問,圍繞我黨在百年光輝歷程中順應了哪些世界大勢,教育學生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增強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第三,學史崇德。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選擇題18、19題通過考查抗美援朝精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使學生深入體會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和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賡續英雄模范的精神血脈,從而鼓起奮戰新征程的精氣神。
試題如何體現學科核心價值取向?
第一,強調信息處理能力考查。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對情境所提供和暗示的信息予以讀取、歸納、提煉和解釋的能力。如選擇題17題給出一張書頁,提供的文字信息如下:袁世凱在清朝皇室與革命領袖孫中山中周旋并最終成為大總統,要求學生據此做出判斷,引導學生多閱讀歷史書籍。選擇題13題,提供三幅不同地域的青銅器圖片,使學生理解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注重對歷史事物的辯證分析和評價。通過提供資料,要求學生整理信息和獨立思考,學會對歷史的分析和判斷,并在此過程中反思歷史。選擇題21題提供美國獨立初期的兩個重要文獻《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要求學生對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美國的民主制度既有進步性,又有嚴重局限性的結論。
試卷怎樣對接高考評價體系?
第一,突出基本知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當下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概念定義、過程影響,而是通過情境融合知識要素,注重對相似概念的比較辨析和不同概念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如選擇題20題考查西歐封建莊園,22題考查20世紀50-70年代西歐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
第二,構建知識網絡。以學科素養為導向,有效選擇必備知識將之體系化、結構化,以達到突出重點、理清線索、便于理解的目的。選擇題15題將中國古代相權的變化做了梳理,從秦朝獨相——唐朝群相——明朝無相的變化,理清中國古代皇權不斷強化直至發展到頂峰的發展脈絡。
第三,設置適切情境。“無情境不成題”。命題創設具有典型性、生動性且能夠體現核心價值引領作用的歷史情境,據此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體現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水平的考查和評價。選擇題14題以唐朝杰出女性人物創設情境,使學生深入體會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試題凝練了對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的考查。
地理: 內容科學?難易合理
中考地理考察的是什么內容?
首先,考查學科主體內容。如經緯網定位,判別方向、山谷、二分二至節氣,分布特征概括等基本知識的考查。其次,反映知識內部聯系和基本規律。如人口分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氣候的影響因素,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等基本規律的考查。再次,體現理論聯系實際。如氣候與旅游,等高線與路況起伏判斷、水庫選址,防災減災與地震自救相聯系,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考題設置中,地球和地圖部分占28%,世界地理部分占32%,中國地理部分占40%。難度題10%,中度題20%,容易題70%。
試題設置有何特點,有什么亮點?
育人為導向。如13題,“中華各民族在服飾、風俗、節慶、體育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組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和關注”的背景素材,提升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培育民族自信,注重發揮考試評價的育人功能。
注重關鍵能力考查。如第9題根據中南半島河流的分布、流向判斷地勢特征;第11題根據俄羅斯鐵路分布圖概括其鐵路分布特征,均屬于讀圖能力、地理學習方法的考查。又如15、16題通過考查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及區位因素,重在考查學生地理空間關聯能力。
以生活實踐情境為載體。如第5、6題以夏季英國人酷愛意大利羅馬的陽光沙灘日光浴為情境,考查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判讀能力,體現了地理的生活性,引導學生用地理眼光看待生活現象。又如23題,以教材重點等高線地形圖為載體,以生活中小鄉村到城鎮購買物資的路況為情境,考查學生在地形圖中判讀地勢高低起伏的能力。24題以山區修建水庫選址為載體,考查學生在圖中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生活情境考查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學科素養為導向。如27、28題通過考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因地制宜發展的種植業特色,尤其結合2021年新疆長絨棉相關時事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及人地協調觀。如29題以教材《水資源》為藍本,以漫畫的形式,考查學生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力。如30題考查學生在自然災害中應急自救的方法與能力,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考查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體現地方性。如第19題以咸寧本地縣級行政區劃為情境載體,考查學生對我國三級行政區劃的理解及對家鄉的區域認知。第20題以咸寧本地河流冬季水文特征為載體,綜合考查了學生對家鄉地理位置、氣候特征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
生物: 立足學科?落實素養
生物試卷的試題設置有何特點?
生物試卷設置總體目標是加強價值引領和學科素養的滲透,關注學科知識的應用和拓展,引導學生關愛生命、學會生活。
首先,是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考慮到疫情對本屆學生的影響,該份試卷更多的是在考查基礎知識。比如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等,考查生命現象、生態系統、細胞的基本結構、動植物的基本組織等基本生物學概念的掌握。但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不是直接考查概念的簡單記憶,而是要求學生在記憶的基礎之上加強理解,比如第2題考查生命現象,不是直接考查生命現象的概念,而是讓學生從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判斷哪些是生命現象,從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現象的本質。
其次,是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多項選擇題中,考查重點在知識的系統性和關聯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運用能力。比如第27題、28題、29題,都是圍繞“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微生物”、“人的生殖、遺傳和變異”等大主題展開,考查相關的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聯。
學科知識的應用和拓展在哪些方面得到體現?
試題第1題以“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決定,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為背景,考查調查法的應用。既緊扣時事,又滲透生物學科知識,試題第17題以“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背景,考查育種的知識,既是對學科知識的考查,也是對科學家的致敬。
生物的進化觀是生物學科非常經典的一個理論。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的觀點。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相適應,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是貫穿整個生物學教材的一條主線。第25題就是通過實例來考查學生對“結構和功能相適應”這一觀點的理解。
試卷如何體現引導學生關愛生命、學會生活?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教材主要以人體的生理活動為主線,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生理活動如何進行,以及人體的有關系統基本的解剖結構。這一部分內容與人體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既是考查的重點也是難點。如:第11題、12題、19題、23題、24題,圍繞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內容,既考查教材上的主干知識,又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身體結構,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關注健康,關愛生命。(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查生輝 甘青)
編輯:胡慧娟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寧市第十三小學即將改擴建 2022年7月完工
班級小組建設,激發了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
吳瑩,一個崇陽女孩, 2018年9月考入市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培智一班班主任和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吳瑩先后獲得“咸寧市特殊教育...
此次企業精英進課堂,是該校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的一個方面,不僅讓學生接觸到了優秀的設計師,解答了學生在學習中的...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陳蕾報道:5月14日,在咸寧高級中學學術報告廳,該校競賽部舉辦了第一屆英語節·畢業季專場,為...
針對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差、容易誤入歧途等特點,吉新佳結合中小學生心理特點,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圍繞發生在學校周邊、...
專訪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蘭希園用赤誠“匠心”把講臺融進車間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查生輝王恬通訊員張恩和他是學生眼中的金...
1919年, “巴黎和會”上,列強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獲得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北洋軍閥政府代表準備在和約上簽字,以學生斗...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田麗報道:4月28日下午,湖北科技學院大四學生李灝背著書包,來到學校西區宿舍旁的“倍閱”校園書...
光明日報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劉博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在中小學組織開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
“不知道是不是功課壓力變大的原因,明顯感覺孩子現在每天情緒都很焦灼。咸安區中學教師宋嵐介紹,克服焦慮情緒,學生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