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查生輝 甘青
劉侶萍,法學博士,湖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副教授,美國丹佛大學訪問學者。在《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俄羅斯研究》和《社會主義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湖北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級項目3項,曾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二等獎、湖北科技學院師德標兵、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等榮譽。
12日,劉侶萍就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如何深度融合,怎樣讓思政之鹽融入課程大餐,接受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
記者:何為思政課?為何要開設思政課?
劉侶萍:思政課即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概念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16號文件)中被正式確定,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三大基本特征。從思想性來看,思政課必須一以貫之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教學,啟發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改造自己的思想和實踐。從政治性來看,思政課必須站穩政治立場、講清政治觀點、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從理論性來看,思政課必須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現實并指導實踐,必須用徹底的理論來說服人,做到懂理講理說理。思政課的基本特征決定了課程具有極強的規約性、統一性、穩定性,必須與黨的思想、方針、政策、國家意志保持高度一致。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中承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中堅力量。
記者: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課,讓學生終身受益?
劉侶萍:第一,營造良好的課堂對話氛圍。課堂教學環境是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物質環境,也包括精神環境。營造良好的課堂對話氛圍重點在于建設課堂精神文化環境。通過設置共同議題、創設對話空間、建立對話機制,營造相對自由、平等的課堂對話氛圍,有助于受教育者向教育者敞開心扉、深入對話、暢快交流。反之,壓抑的課堂氛圍將嚴重阻礙教育者傳播價值理念,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二,創新課堂評價機制。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效果評價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評價應減少對知識性目標達成的測試和評估,強化對能力、情感、價值達成的測試和評估。不僅如此,還要考察課堂教學過程的“開放度”、學生的“參與度”、情感共鳴的“達成度”。只有把“課堂活力”納入“情感在場”課堂的評價體系,才能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入腦、入心。
第三,創新思政課話語體系。話語本質上是一種權力關系,以某種敘事方式呈現出來。思政課承擔著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敘事風格上具有明顯的政治性、階級性特征,因而難免出現宏大敘事、道德說教、枯燥闡釋等狀況。當代的青年大學生思想活躍、價值多元、個性鮮明,思政課教學如果不轉換話語體系,不貼近學生需要,將無法贏得青年學生的真正認同。因此,“情感在場”的思政課堂,既要用學術語言講政治,又要用生活話語講理論,關照社會熱點,充分滿足學生心理需求。
記者:怎樣當好思政老師,讓學生真心喜歡?
劉侶萍:首先 ,思政課教師要在課堂中厚植“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國家和民族懷有高度的認同和無比的熱愛,是一個人對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幸福生活懷有本真的心愿與美好的理想,是一個人對個人志向建構在為國家和人民建功立業之上的使命擔當,是一個人彌散的和持久的心理狀態、樸質的和原發的情感態度、高尚的和實踐的道德品性。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主力軍,肩負著為黨和人民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偉大歷史使命。沒有對國家和民族發展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認同,就不可能厚植“家國情懷”;沒有對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幸福的深切關懷,就不可能把黨的理論方針講出深情厚誼。因此,思政課教師要緊跟時代、關注社會,經常性置身于紅色革命圣地、改革開放成就前沿、國家重大戰略實踐場域,不斷增強對黨史、國情的全面系統認識,不斷汲取鮮活的素材,不斷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的能力。
其次,思政課教師要有“仁愛之心”。情感性道德教育范式強調人的情感性素質是個人道德性的深刻基礎,也是道德教育現實化的重要保證,是人類道德及道德教育的基石。思政課教師的“仁愛之心”就是既要有知識的傳導,也要有人格的塑造,尤其在課堂中要以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態度與學生平等對話、友好交流。只有教師與學生真正形成了情感交流的“情感場”,教師的“價值傳播”才能真正奏效。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
情感傾注到每一位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位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如果沒有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價值觀的傳播基本是天方夜譚。
再次,思政課教師要有“育人情懷”。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思政課教師既要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講清楚“四個選擇”,還要在課堂中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講解,不斷打通專業壁壘、突破年齡隔膜,真正成為學生“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好老師。思政課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不能只重“教”,而忽視了“育”。除此之外,思政課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職業素養,鉆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以扎實的學識為學生答疑解惑,以理論的徹底性來說服青年學子聽黨話、跟黨走。
編輯:胡慧娟
上一篇:
?踐行“綠色教育”理念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下一篇:
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汪永富 深入專注提升咸寧教育教學質量
4月12日下午,重慶師范大學運用全息投影技術、動畫制作等技術手段,通過講述誦讀、情景演繹等新穎的形式,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
吳瑩,一個崇陽女孩, 2018年9月考入市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培智一班班主任和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吳瑩先后獲得“咸寧市特殊教育...
此次企業精英進課堂,是該校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的一個方面,不僅讓學生接觸到了優秀的設計師,解答了學生在學習中的...
針對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差、容易誤入歧途等特點,吉新佳結合中小學生心理特點,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圍繞發生在學校周邊、...
專訪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蘭希園用赤誠“匠心”把講臺融進車間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查生輝王恬通訊員張恩和他是學生眼中的金...
光明日報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劉博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在中小學組織開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
咸寧網訊通訊員馬滿昌報道:口算是計算的基礎,為進一步提高教師重視口算訓練的意識,掀起學生練習口算的熱潮,促進學生計算能...
咸寧網訊?通訊員?劉泉水?雍莉民報道: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加強體能鍛煉,培養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團隊意識及吃苦耐勞品...
咸寧網訊通訊員廖勝楠報道:咸寧市第二實驗小學今年率先推出少兒英語課程,開課至今,學生學習熱情普遍很高。為了進一步激發學...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學開學時間推遲,這幾天,赤壁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十分忙碌,正加班加點地進行生源地助學貸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