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查生輝 甘青
他在教育戰線奮斗了26年,連續8年參加湖北省高考作文評卷,先后在省級以上語文核心期刊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40多篇。
他被評為咸寧市教學科研先進個人,被聘為咸寧市第一屆教育督導評估專家、新課程研究課改專家指導團專家、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副理事長、《教師教育論壇》《湖北教育》雜志社編委。
10日,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汪永富接受咸寧日報采訪,暢談如何提升咸寧教育教學質量。
咸寧日報:我們教科院的職責是什么?
汪永富:教科院的職責從大的方面說,是研究、指導、服務,圍繞“提升咸寧教育教學質量”這一目標,通過教育科研,努力做到服務學校、服務教師、服務學生、服務教育管理決策。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支撐,咸寧市教科院就是要為中小學創新育人模式、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提供專業化的指導與服務,貢獻專業智慧,為全市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發揮教研支撐作用。
咸寧日報:我們教科院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汪永富:取得的成績更能直觀反映教育教學質量,以去年工作來觀察,教科院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開展教育科研工作進一步加強,共組織了線上或線下備考、優質課展評活動50余場;線上線下教師培訓活動40余場;主持或參與各級各類調研活動30余次,撰寫高質量調研報告10余篇;組織全市教師成功申報了4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申報立項了49項市級課題,結題了29個市級課題;深入大集中學、眾望高中等5所學校開展集中教學視導工作;高水平命制了包括中考在內的2次全市統考試題,各學科撰寫了中考、高考質量報告共20余篇;湯標名師工作室、廖明芳名師工作室共組織開展專題講座17場,送教下鄉10余次,發表論文23篇。
去年,教科院全體教職工個人教研能力進一步加強,全院教研員共進校聽課500余節;指導教師參賽獲省級以上獎項38人,其中6人獲國家級獎項;發表高質量論文21篇;主編或參編著作18本;主持或參與市級以上課題17項;受邀赴武漢、襄陽、天門、仙桃等地以及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湖北科技學院、湖北文理學院等高校開展學術講座24場。
咸寧日報:今年,我們教科院的核心工作有新變化嗎?
汪永富:面對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教研工作肩負新使命,也面臨新挑戰。今年我們將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創新、五個聚焦、三個保障”工作思路,努力探索“1、2、5、3”的新教研工作格局。堅持“提高全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一個中心,圍繞“教研內容、教研方式”兩個著力點進行創新,聚焦“課程體系、課堂教學、課題研究、教育評價、教師隊伍”五個建設,抓好黨建文明創建、制度和教研隊伍三大保障,更好地提高服務水平、工作實效,逐步推進教科研治理現代化,引領支撐全市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咸寧日報:教研內容、教研方式怎樣進行創新?
汪永富:教研內容方面,我們將探索高中教學視導新機制,規范視導流程,拓寬視導覆蓋面,做到薄弱高中學校視導全覆蓋;拓展視導深度,將專題視導和預約視導相結合,提高視導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通過視導,促進學校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規范化,促進高中學校特色化發展。同時,我們將啟動義務教育學段(幼兒園、小學)教科研基地學校建設工作,遴選10個教科研基地學校,探索市縣(區)兩級教科研部門聯合地方高校工作協作共建機制,發揮教科研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智力支撐作用。
教研方式方面,我們將啟動智慧教研新模式,建設咸寧市智慧教研平臺,利用智慧教研平臺開展線上和線下、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優勢,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咸寧本地網絡研修骨干教師團隊,并自建課程資源,逐步形成具有咸寧本土特色的優質教育教學教研資源庫。同時,我們還將聯合各縣(市、區)教研室,依托名師工作室,開展市、縣、校三級雙向預約教研活動,促進區域間交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內名師工作室交流合作共贏。
咸寧日報:在課堂教學建設上,有什么新動作?
汪永富: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正移到教學改革上,從“課改”到“改課”。推動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將是教研部門的重點工作。課堂教學建設上,今年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落實“五育并舉”育人目標,要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力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研究學科育人策略,深入挖掘學科核心素養內涵,探索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策略,發揮學科育人功能。第二件事,是建好優質課例展示平臺,組織2021年咸寧市初中階段名師課堂活動;繼續開展各學科學段“湖北好課堂”和高中“說高考”等活動。以學科教學重點、難點為切入點,扎實開展課例研究、課堂教學與智慧教研深度融合研究,將“名師課堂”“說高考”等活動打造成為教學活動品牌。第三件事,是建優課堂教學改革聯動平臺,確立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課堂評價維度,以提高課例研修為抓手,加強與武漢教科院、黃岡教科院、孝感教科院等教科研院所聯系,通過同課異構、聯合視導、專題講座等活動開展聯合教研活動,圍繞課堂教學改革等議題深入探討交流,實現教研相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咸寧日報:教師隊伍建設上,有什么新舉措?
汪永富:教師隊伍建設上,要在五個方面發力。第一,發力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工作室,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選拔一批優秀教師組建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工作室,開展團隊教研,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充分發揮優秀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引領作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二,發力組織高中教指委換屆,聚集咸寧市高中、高校優秀教師資源,為教研活動和教學評價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增強教研工作活力。通過換屆,選拔業務精湛、敬業精神強的教師,使教指委能動起來、忙起來,成為用得上、信得過、靠得住的專業團隊。
第三,發力建優建強四級名師工作室,成立咸寧市第三屆名師工作室,建優建強省、市、縣、校四級名師工作室,把名師工作室作為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促使名師自我提升,帶動區域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手段。支持名師工作室特色發展,推動咸寧市名師工作室積極“走出去”;探索咸寧市市內名師工作室交流新機制。
第四,發力舉辦各類促進教師成長活動,以“湖北好課堂”為載體,分學科學段開展學科優質課展示、實驗展示、說課展示、論文、案例評比等競賽活動,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聯合湖北科技學院教育學院開展課題研究培訓送教下鄉活動,增強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引導教師把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在集體研究中專題化、課題化。舉辦咸寧市首屆青年教師素養大賽,為青年教師發展指明方向。
第五,發力優化各類教師培訓活動。認真做好2021年國家及省級教師培訓項目相關工作。各類培訓活動要向教師傳達新的觀念,傳遞新的信息,引導教師加強學習,及時“充電”。
編輯:胡慧娟
上一篇:
深度融合 讓思政之鹽融入課程大餐
下一篇:
咸安區實驗學校教師董同輝: 點亮學生心中的明燈
咸寧網訊記者王恬報道:2月18日, ,省教育廳公布了《2020年“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人選名單》,該校語文教師程靜成功入選,...
通山,通通是山,在山區的201所學校, 90608名學生是如何跨越大山的阻礙,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通山縣教育局局長王定明說,經...
咸寧網訊通訊員汪永富報道:12月5日—7日,第三屆全國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高峰論壇暨“后疫情時代”全國名師工作室發展建設2020研...
通過此次培訓,大家明確了建立名師工作室的目標,掌握了建好名師工作室的方法,提振了建設好名師工作室的信心,大家紛紛表示...
咸寧網訊通訊員姚志紅報道:近日,在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基礎上,經評審委員會專家網絡評審和綜合評議,我市黃新階名師工作...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通訊員孫文英、朱麗春報道:近日,咸寧市中學化學實驗創新大賽在鄂南高級中學舉行。此次活動由咸寧市教科院...
雷宗剛名師工作室, 2016年成立,核心成員4人,是市級名師工作室,致力于中學數學教育工作,推動全市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
咸寧網訊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報道:近日,赤壁一中傳來好消息,出自吳幼林名師工作室的楊媛媛老師,在中國好教育“荊楚聯...
冬雨蕭蕭,寒風瑟瑟,擋不住送教下鄉的熱情。此次送教活動,為城鄉教師之間搭建了互動交流的平臺,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推動...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通訊員余璐報道:為進一步提高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讓孩子能“健康、快樂”地進入小學。家庭教育沙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