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在講臺授課,一會兒又走下講臺輔導學生……13日,記者在咸寧高中教室走廊看見一位老師正在上課。
據介紹,這位教師叫譚建偉,今年38歲,上世紀70年代末出生于咸安區汀泗橋鎮赤崗村。2002年從湖北師范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咸寧高中任教。現任理科高三A6班及文科重點班A7班語文老師。彈指間,已走15個春秋。雖然平凡普通,但也閃爍出“點點星光”。
用行動教育影響學生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譚建偉剛到咸寧高中教書時,家住官埠橋鎮八斗角,離學校有七、八里路程。但是,譚建偉為了給學生作表率、做榜樣,用實際行動影響教育學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第一個趕到學校,等待學生到來;每天放學時,又等待學生走完,最后一個離開,從不遲到早退。一次,孩子感冒了,有些發燒,愛人讓他等一會,等孩子醒后,帶孩子去醫院診治,可譚建偉想,那樣自己就會遲到。于是,他對愛人說:“你帶孩子搭‘的’去吧,我不能遲到,那么多學生等著我,我當老師怎么能遲到?”就這樣,他出了門,提前趕到了學校。
學生陳健家住大畈,剛開學時總是經常遲到,理由是說他住得太遠,但當他得知老師譚建偉家住八斗角,每天第一個趕到學校時,感動說:“譚老師,我今后一定向您學習,每天堅決不遲到。”在譚建偉的帶動影響下,該班以后不再有遲到現象。這是譚建偉用實際行動教育、影響學生的一個縮影。
用愛心真誠轉化學生
15年來,譚建偉始終視學生如朋友。用他的話說,吾是學師亦是友。時常用愛心真誠轉化學生。2005年10月,學生陳航(化名),成績較好,性格一向開朗樂觀。但自從父母離異后,他便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與同學老師接觸,學習心不在焉,成績逐步下降。對此,譚建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譚建偉主動接近他,找他交心談心。看見陳航穿著破舊,就將家里一些成色較好衣服拿來送給陳航穿,有時候自己還掏錢請他吃飯。經過譚建偉的耐心教育鼓勵,真城關心幫助,陳航終于振作起來,逐漸恢復了往日學習熱情,成績日漸見好,高考以600多分考入武漢大學。
2013年11月,學生李浩(化名),父母在外打工,他長期寄住在姑姑家,無人管教,時常進網吧上網,在外“混”,成績直線下降。為此,譚建偉立即找李浩談心、溝通,上至講到建設祖國需要知識,下至講到沒有文憑將來不好就業等道理。“老師,我錯了……”,通過譚建偉苦口婆心的開導教育,李浩認識到自己錯誤。于是,他逐漸變了,學習慢慢刻苦用心起來,期末考試時成績沖刺到班上前5名。
用信任培養提升學生
如果說初中是學生步入成熟的起點階段,那么,高中則是學生走向成熟的升華階段。學生對做人、做事,逐步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教育管理上,譚建偉充分"放權",信任學生,著力培養學生自治自理能力,讓學生在自我意識中產生進取心,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讓學生從課文里的故事中品嘗到生活的真諦,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一次,在上課時,譚建偉讓學生結合一篇課文內容,每人講一個童年記憶最深刻的故事,也就是對自己有一定影響的故事。對此,學生們認真思索起來,各自尋找童年的記憶。“九歲時,我去鄉下玩耍時,一名童年的小伙伴不慎掉入水塘,我這時急得團團轉轉,可另外一名小伙卻一聲不吭地跑到村頭拿來一根竹桿將那名落水小伙救起,他沉著、冷靜、機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我啟發很大。”學生劉志(化名)首先開了個好頭。接著,學生張奇(化名)憶起奶奶見隔壁鄰居王大媽家困難,主動將家里的大米、食用油接濟王大媽家故事。“從這件事中,我學到奶奶樂施好善的優秀品德……”張奇一邊回憶著,一邊這樣講。
不知不覺,學生們度過了一堂輕松、愉快、釋放思維個性的語文特色課,各自從中受到了啟迪教育,找到了自信,升華了品位。
校園似學海,譚建偉在這學海里正領航遨游,飛向彼岸。此刻,記者突然產生這樣的感嘆。(□圖/文 記者 葛建偉 通訊員 劉昌謀)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邵勁松:教苑澆灌寫忠誠
下一篇:
記通山縣通羊鎮宋家橋小學校長成良泉
易秋生,在咸安區教育界可是個響亮的名字。他今年51歲,咸寧高中高三B7、B9班地理老師。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北省黃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