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不愁三保障”“廁所革命”“易地搬遷”“家門口就業”等,都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高頻詞匯。今年兩會,還有一個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相關議題中,那就是“文化”。
文化在扶貧工作中的力量有多大?玉克賽克·西加艾提委員帶來了一個新疆小村莊里的貧困小伙阿力木江的故事——通過參加村里的農民文藝隊,阿力木江變化很大,他的愛人高興地告訴玉克賽克·西加艾提:“阿力木江現在變了一個人,他以前不管家里的事情,現在幫我做家務。”玉克賽克·西加艾提不僅幫阿力木江聯系木工活,還幫助他家開起一個裁縫店,現在,一家子的收入都提高了。
因此,玉克賽克·西加艾提委員認為,“文化的力量”在改變和塑造農村群眾生活狀態、精神面貌方面有重要作用。
此外,還有全國人大代表、生活于農村的“拇指作家”馬慧娟建議,加強農村綜合文化協管員隊伍建設,留住基層文化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呼吁,用藝術喚醒鄉土,逐步構建鄉村文創產業生態,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等等。
當前,減貧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脫貧攻堅“考卷”上有了更多“文化題”,側面反映了貧困地區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進一步保障,越來越多地考慮精神追求。
文化,有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記者在河南新鄉調研時,遇上戲班來村里演曲劇《啞女告狀》,全村老少將戲臺圍得個水泄不通。當含冤受誣的“啞女”被解開啞穴,終于發出一聲哀鳴時,蹲在墻根、坐在三輪車上、站在平房頂上的村民們頓時雀躍,齊聲歡呼,陣陣掌聲。村支書告訴記者,每次村里舉辦完文藝演出,村民鄰里之間的矛盾沖突都會減少?!肮澞坷锏恼芰磕軉酒鸫迕裥睦锏纳屏?、勤勞和正義感。”這位村支書說。
文化,還能為扶貧工作“搭橋開路”“保駕護航”。文化不僅可以“嫁接”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有效拓展扶貧的廣度和深度,也可以滋潤頭腦,讓人們思路更開闊,決策更科學,行動也更合理。
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是個“90后”非遺傳承人,志將“赤水竹編”發揚光大。完成這個目標,楊昌芹靠的不僅是一雙巧手,還有每年到高校充電的頭腦,以及將傳統技藝和現代生活審美相結合的思考和探索。“傳統文化是未來鄉村振興的‘靈魂’,它讓各地產業有了精氣神,不會千篇一律?!彼f。
隨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文化可以成為一個有力抓手。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也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比如,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掌握與互聯網相關的文化知識,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的生存技能之一。加之電商網購、帶貨直播越來越成為助推脫貧的有效手段,因此,解決了認字讀書的問題后,有必要也讓脫貧人口“觸網上云”,熟練掌握互聯網文化知識,進而能讓5G、物聯網等成為他們得心應手的“新農具”“金扁擔”。 (本報評論員王若辰)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華網評:用奮斗定義時間的價值
從取得決定性成就到奪取全面勝利——從全國兩會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華社記者“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
據總臺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片分為《最后的硬骨頭》《共同的事業》《一個也不能少》三集,記錄了全國40多個貧困村、尤其是“三...
面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在確...
“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不僅有黃花,還有寧夏肉牛、黑龍江藍莓、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系統論述了中國脫貧攻...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姜明助報道:4月29日上午,市委常委班子召開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專題民主...
紅土地上的“綠色減貧”決戰——大別山“將軍縣”金寨脫貧紀實新華社記者陳先發楊玉華姜剛陳諾巍巍大別山,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映...
《擺脫貧困》習近平著內容簡介:本書初版于1992年,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文章?!吨袊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