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城為核”
堅持規劃引領
形成全域空間“一張圖” ,把好山好水、歷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設,著力打造華中地區獨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提升城市品質
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生態新城產城融合,豐富城市業態。加快舊城區更新步伐,加速棚戶區改造。
優化城市管理
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實施城市道路暢通安全工程,實現城鄉垃圾無害化治理一體化,強化控違拆違,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與市民文明素質。
3“三篇文章”
做好現代農業文章
實施糧油產業提升工程,加快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建成運營一批田園綜合體,著力打造赤壁特色農業品牌。
做好現代工業文章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集群式發展5個百億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創建全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加快工業和信息化融合,全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做好全域旅游文章
積極融入長江黃金旅游帶,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深入推進“旅游+”,加強旅游服務要素和服務體系建設,打響擦亮旅游公共品牌。
5“五帶聯動”
加快發展107國道經濟帶
推進107國道拓寬改造和城區段外遷工程。支持官塘驛鎮打造區域性商貿中心、中伙鋪鎮建設城郊新鎮、連點成片打造城南低碳綜合示范區、茶庵嶺鎮建設湯茶養生小鎮、趙李橋鎮打造湘鄂邊界明星鎮。
加快發展渣楓線特色經濟發展帶
支持新店鎮茶旅文化古鎮建設,合理保護開發明清石板街、土城遺址,深入推進茶旅、文旅融合發展。支持余家橋鄉打造特色水果之鄉,重點發展精品高端水果產業,培育、打響一批地域水果品牌。
加快發展旅游快速通道經濟帶
推進沿陸水河大道、陸水節堤樞紐至城區段航道工程等項目建設。加快蒲圻辦事處特色產業園建設。支持車埠鎮建設工業重鎮,支持普安村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支持黃蓋湖鎮打造農旅融合特色鎮。支持赤壁鎮打造全國旅游名鎮。
加快發展陽羊線生態景觀帶
加快陽羊公路及延伸段建設,打造生態旅游景觀精品線路。建成運營隨陽愛情小鎮項目。加快建設張司邊醉美生態竹鄉。改造升級玄素洞風景區。開發金峰、中心坪等一批紅色旅游景點。
加快發展赤神線生態農業示范帶
支持神山鎮打造現代農業強鎮,加快中伙鋪鎮“慢村”建設。加快月亮小鎮建設,著力打造黃龍文旅特色小鎮。
6“六區支撐”
著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加快構建以應急裝備制造為龍頭,以建材及新材料、循環及新能源等產業為支柱,以現代電商及物流為特色的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國家應急產業基地。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著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
編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規劃,創新建設運營模式,加快建設赤壁長江綠色碼頭,打造“現代產業聚集、城鎮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綠色發展示范區。
著力打造蒲紡紡織產業園區
重點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盤活存量資源,做大做強蒲紡創業基地,探索智慧健康養老模式,深度發掘三線軍工遺址景觀資源。
著力打造陸水湖自然風光旅游區
構造“湖島—環湖—兩山”發展模式,編制《陸水湖自然風光旅游區發展規劃》,升級改造湖內島嶼現有產品,加快陸水湖隧道和環湖綠道建設,整合環湖旅游資源,編制區域內村莊建設規劃,啟動陸水湖風景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
著力打造創新聚集區
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人才,建立知識產權信用擔保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引進設立一批金融專營機構,培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將創新聚集區建設成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金融要素聚集區和人才創新創業超市。
著力打造湯茶養生休閑度假區
打造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湯茶文化旅游圈,著力打造羊樓洞·世界茶業第一古鎮,支持萬畝茶園·俄羅斯方塊小鎮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加快趙李橋磚茶小鎮建設,打造湯茶旅游核心區。
赤壁全面推進“1356”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
赤壁市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綠色崛起,推進“一城為核、三篇文章、五帶聯動、六區支撐”區域和產業發布局(以下簡稱“1356”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爭當縣域發展排頭兵,加快建設強而優中等城市。
一、“一城為核”
1.堅持規劃引領。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綜合交通、市政、防洪防澇體系和城市設計與城市風貌專題研究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歷史街區文化保護、全域旅游等專項規劃,劃定城市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完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形成全域空間“一張圖”。盤活山、湖、河、城、林等要素,把好山好水、歷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設,著力打造華中地區獨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2.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黑臭水體治理,注重景觀打造,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生態新城產城融合,建成七縱十橫交通路網,建成運營文體中心、砂子嶺公園、政務服務中心和檔案館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不斷豐富城市業態。加快舊城區更新步伐,大力推進東洲人行橋、陸水湖(南環)大橋、城市道路升級和夜游陸水河等項目,加速棚戶區改造,建設蒲圻古城和歷史文化名人紀念場館。
3.優化城市管理。加強“智慧城市”建設,用好數字城管平臺,提高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實施城市道路暢通安全工程,完善道路標識、標牌、標線系統,規范交通秩序。加快農貿市場、專業市場建設,加強馬路市場、夜市攤點、渣土運輸、廣告招牌等專項治理。因地制宜實施垃圾分類,創新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實現城鄉垃圾無害化治理一體化。強化控違拆違,確保違建存量遞減。完善“領導聯社區、黨員進網格、干部包街道”工作機制,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與市民文明素質。
二、“三篇文章”
4.做好現代農業文章。實施糧油產業提升工程,爭取耕地地力提高0.3個等級,確保糧食安全。加快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打造茶、獼猴桃、小龍蝦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力爭2021年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1。建成運營一批田園綜合體,加快農業與旅游、文化、生態等產業融合。農業標準化程度達到65%以上,生產標準入企率達到100%。著力打造赤壁特色農業品牌,農產品獲證占比達到4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
5.做好現代工業文章。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持續實施技改工程,改造升級傳統優勢產業。集群式發展應急裝備、紡織服裝、電力循環、電子信息、茶產業5個百億產業,不斷延長產業鏈。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建全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加快工業和信息化融合,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行業領域覆蓋滲透。全面推行資源化、循環化、減量化的綠色生產方式。到2021年,力爭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750億元,年均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
6.做好全域旅游文章。積極融入長江黃金旅游帶,加快構建“一心、兩極、三景、四區”旅游產業布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增強三國赤壁古戰場國家5A景區核心吸引力和感召力,輻射帶動旅游發展。深入推進“旅游+”,提升改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區、線路,大力發展研學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支持創建一批國家級旅游景區。加強旅游服務要素和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宣傳推介,打響擦亮旅游公共品牌。到2021年,力爭海內外游客達到16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9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以上。
三、“五帶聯動”
7.加快發展107國道經濟帶。全力推進107國道拓寬改造和城區段外遷工程,將107國道沿線鎮村打造成人居環境樣板工程。支持官塘驛鎮打造區域性商貿中心,做實做強泉口工業集中區,壯大竹木加工產業。支持中伙鋪鎮建設城郊新鎮,打造鄉村農耕生活體驗區。推進鳳凰山生態修復和城市綠色發展,啟動建設中船重工(赤壁)國際災害體驗城,連點成片打造城南低碳綜合示范區。支持茶庵嶺鎮建設湯茶養生小鎮,加快區域溫泉、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支持趙李橋鎮打造湘鄂邊界明星鎮,推進鈣石產業、竹木加工產業轉型升級。
8.加快發展旅游快速通道經濟帶。推進沿陸水河大道、陸水節堤樞紐至城區段航道工程、陸水河車埠大橋、陸水河綜合貨運碼頭和鄂南(赤壁)現代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加快蒲圻辦事處特色產業園建設。支持車埠鎮建設工業重鎮,延伸紡織產業鏈,發展新材料產業,建設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加快推進荷色滄湖建設,支持普安村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支持黃蓋湖鎮打造農旅融合特色鎮,謀劃建設黃蓋湖軍事文化體驗區、周郎咀瑜喬文化度假區。建設松柏湖有機水產品基地,打響田園柳山品牌。支持赤壁鎮打造全國旅游名鎮,全面提升鎮區面貌,豐富鎮區業態。
9.加快發展陽羊線生態景觀帶。加快陽羊公路及延伸段建設,實現外環南線貫通。依托雪峰山、水滸城、芳世灣大橋、葛仙山、白羊林山等資源,突出生態休閑、運動健身主題,加快游客中心、汽車營地、文化長廊、人行步道等旅游設施建設,打造生態旅游景觀精品線路。建成運營隨陽愛情小鎮項目。加快建設張司邊醉美生態竹鄉。改造升級玄素洞風景區。開發金峰、中心坪等一批紅色旅游景點。
10.加快發展渣楓線特色經濟發展帶。支持新店鎮茶旅文化古鎮建設,合理保護開發明清石板街、土城遺址,深入推進茶旅、文旅融合發展。支持余家橋鄉打造特色水果之鄉,重點發展精品高端水果產業,培育、打響一批地域水果品牌。
11.加快發展赤神線生態農業示范帶。支持神山鎮打造現代農業強鎮,建設獼猴桃、茶、苗木、水產和優質稻五個萬畝基地,加強西涼湖生態保護,打造特色水產品品牌。以鄉村樂享度假為創意,加快中伙鋪鎮“慢村”建設。加快月亮小鎮建設,著力打造黃龍文旅特色小鎮。
(四)“六區支撐”
12.著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優化功能布局。大力實施“四大工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加快構建以應急裝備制造為龍頭,以建材及新材料產業、循環及新能源產業、光電子信息及大數據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紡織服裝產業為支柱,以現代電商及物流為特色的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國家應急產業基地。全力支持維達力項目建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到2021年,力爭園區入駐企業235家,規上工業企業超16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30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份額70%以上。
13.著力打造蒲紡紡織產業園區。重點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加快發展金色康養、軍工文化產業,努力把蒲紡打造成二、三產業融合先行區。盤活存量資源,做大做強蒲紡創業基地,建設蒲紡第二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到2021年,力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0家,工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探索智慧健康養老模式,加快建設智慧康養特色小鎮。深度發掘三線軍工遺址景觀資源,推動旅游、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
14.著力打造創新聚集區。努力將創新聚集區建設成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金融要素聚集區和人才創新創業超市。培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快湖北技術交易大市場(赤壁)建設。引進設立一批基金、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專營機構。探索建立知識產權信用擔保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強化人才創新創業超市運營管理,加快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人才。到2021年,力爭園區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億元,新增優質企業50家,形成1-2個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入駐孵化企業達120家以上。
15.著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高起點、高水平編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規劃,不斷完善細化各類規劃。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創新建設運營模式,重點發展旅游、文創、云計算和數碼、國際貿易、健康養生、教育、新能源、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九大現代產業。加快建設赤壁長江綠色碼頭。努力打造“現代產業聚集、城鎮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綠色發展示范區。
16.著力打造陸水湖自然風光旅游區。堅持跨出湖內做湖外,構造“湖島——環湖——兩山”發展模式。加快編制《陸水湖自然風光旅游區發展規劃》。升級改造湖內島嶼現有產品,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快陸水湖隧道和環湖綠道建設。整合環湖旅游資源,開發湖泊度假、戶外運動、養生休閑等項目,適度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編制區域內村莊建設規劃,加強陸水湖水體和濕地保護。啟動陸水湖風景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
17.著力打造湯茶養生休閑度假區。深入挖掘茶、溫泉、古鎮等獨特資源,著力打造集文化休閑、文化體驗、主題度假、農業觀光、湯茶養生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湯茶文化旅游圈。加快羊樓洞古鎮修復、茶馬古道景區和生態田園休閑區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羊樓洞·世界茶業第一古鎮。支持萬畝茶園·俄羅斯方塊小鎮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加快趙李橋磚茶小鎮建設。依托羊樓洞茶文化產業園,加快推進五龍山溫泉度假區續建項目,打造湯茶旅游核心區。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山經濟開發區 堅持“四心”助力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
奮進新時代 續寫新輝煌 —— 熱烈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
9月23日,新華保險“贏在新華”大型組織發展活動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活動深入貫徹公司2019年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圍繞隊伍抓...
圖: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8月16-17日,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加速構建發展競爭壁壘,科學合理編制年...
李兵王小龍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
至此,全縣8.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抓實重點、補齊短板、做強弱項,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小兵赴四邑村調研集體經濟發展縣委書記胡春雷在簰洲灣鎮花口村指導“三資”合同清理嘉魚縣召開全縣發展...
“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要抓住五個關鍵: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減量發展是特征,綠色發展是基礎,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以人...
核心提要:大健康產業被譽為21世紀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產業”和“朝陽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