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差,會在目的地拾回兩三粒石頭,主要是為了放在花盆里,防止土壤板結;有時也放在辦公室,偶爾捏在手上,活絡一下筋骨;有時能尋到幾顆晶瑩剔透的,丟在家里作小物什玩賞。
最近,聽了一次廉政黨課,授課人送給聽眾三塊石頭----奠基石、磨刀石、壓艙石。授課人的主旨鮮明,以“夯實信仰之基、練就立世之本、駕穩人生之舟”與大家共勉。
奠基石讓我想起了被董必武稱為“紅色教育家”的錢亦石。追悼錢亦石大會上的挽歌是他忠誠信仰的寫照----“你是黑夜的明燈,你怒吼著號召奴隸們斗爭;你用自己的心血,寫著為民族解放自由而戰!從書房到前線,從理論到實踐,你生在斗爭中,你死在抗戰的前面。你雖沒有看見光明的實現,可是,請安息吧!奴隸們在努力翻身,誓爭取勝利的明天! ”
磨刀石讓我想起了一生勤奮好學、志在“矯世變俗”的王安石。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展示了撥云見日的氣概和高瞻遠矚的境界。其“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真知灼見,仍是激勵改革創新者的座右銘。其“寒時暖處坐,熱時涼處行,眾生不異佛,佛即是眾生”,正是禪宗的氣息和智慧。
壓艙石讓我想起了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終成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的齊白石。其作品《我最知魚》,畫著小魚圍逐釣餌,是齊白石“少時作慣之事,故能知魚”;其所畫的黑蜻蜓、紅甲蟲,是因為齊白石還記得鄉里人叫黑蜻蜓作“黑婆子”,叫小甲蟲作“紅娘子”,這正是群眾眼中的生活,也是人民的審美情趣。齊白石壽高93,從來沒有當官愿望、懶于應酬、不管閑事、始終以一顆純真的心,沉浸于藝術的體驗中,收獲于藝術故鄉里。
普通的石頭可作鋪路石,特殊的礦石可煉制成金屬,大理石可用于建筑,太湖石可壘假山……總之,或用作奠基石、或用作磨刀石、或用作壓艙石,或用作其他,每一塊石頭都有其可用之處。
有的人就像一塊頑石,置于花盆可防止板結,捏在手上可活絡筋骨,捧在掌心可觀摩玩賞。
有的人就像一顆玉石,如錢亦石、王安石、齊白石,流芳百世。但是,錢亦石、王安石、齊白石畢竟是鳳毛麟角,未經歷風霜雪雨,何以以成“鳳”成“麟”?
人,若是做不了玉石,也不要做絆腳石,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更不要做落井下石之徒。做一塊毫不起眼的頑石,做他人向前向上的鋪路石、墊腳石,又何嘗不可?
親愛的讀者,從錢亦石、王安石、齊白石身上,您找到了信仰之基、立世之本、人生之舟否?(柯建斌)
編輯: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