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觀潮】
疫情期間,各類“宅家經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電影觀眾紛紛從線下轉移到“云上”——
網絡電影在升級中探索未來新增量
作者:朱傳欣(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黨委副書記)
近日,隨著全國服務業有序復工復產,塵封已久的實體影院迎來復蘇跡象。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國各地的電影院漸次開放,逐步恢復常態化運行。截至目前,國內實體院線停擺已逾百日,直接票房損失超過百億元,新冠肺炎疫情對電影產業造成的巨大沖擊仍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疫情期間,各類“宅家經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電影觀眾紛紛從線下轉移到“云上”,網絡電影承接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居家觀影需求,成為當前電影產業發展的新增量。
從“蹭IP”到買版權、從“草臺班子”到專業團隊、從“手工作坊”到工業化生產,實現全方位升級
2019年以來,網絡電影市場總體上表現出穩中向好的基本面,重導向、重質量、重創新已成為全行業的基本共識,網絡電影的播放量、好評率、分賬額明顯提升,市場主體紛紛轉變發展思路,主動謀求改變,力爭自我進化。
在網絡電影發展初期,影片題材的局限非常明顯,堆積在玄幻、懸疑、喜劇、動作、愛情五種類型。如今,網絡電影制片方普遍能夠有意識地向現實題材回歸。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線影片涉及的類型、題材超過40個,一批主旋律、都市、科幻、體育等題材的網絡影片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由北京市廣電局指導的扶貧題材系列電影《我來自北京》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不俗的經濟效益,近期備案的抗疫題材影片《疫戰》《一車口罩》《守望黎明的曙光》受到廣泛關注,加之此前上線的《大地震》《毛驢上樹》《花兒照相館》等影片,這些扎根現實、觀照時代的作品所形成的積極導向,很大程度上為網絡電影“去污”“正名”。
此外,網絡電影制片方普遍摒棄以往“花小錢、賺快錢”的投機心理,奉行規范化、專業化、精品化路線。單部影片的平均投資規模從2016年前的不足100萬元上漲到300萬元左右,多部影片的制作成本超過千萬元。從“蹭IP”到買版權、從“草臺班子”到專業團隊、從“手工作坊”到工業化生產,網絡電影在故事、表演、影像、聲音、美術、服化、特效等方面實現了全方位升級,影片的內容質量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鍛造出一支理解網絡用戶需求、熟悉網絡敘事語言、洞察網絡市場邏輯的青年人才隊伍,成為未來中國電影事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資源。
與此同時,隨著網絡與電影的深度融合,互聯網在網絡電影市場資源配置中的集成作用逐漸發揮出來,網絡電影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在網絡生態中被重新整合。《大蛇》《水怪》《奇門遁甲》等幾部頭部影片通過與短視頻、網絡音樂、在線生活服務等其他品類以及線下渠道展開有效互動,實現了流量的導入與反哺,摸索出不少全新玩法。未來,綜合運用包括廣告、會員付費、出版發行、衍生業務、IP授權在內的多種貨幣化手段,可能使網絡電影擺脫依賴站內資源和點擊分賬的單一模式,實現自身價值的增值。
存量和增量、改編和原創、網絡與實體等矛盾正在政策扶持下逐步化解
與網絡電影市場的新風貌、新趨勢相伴而生的,是一些日漸凸顯的新矛盾、新問題。目前,由于不少網絡電影劇組尚未完全復工復產,必然導致此后一段時間的新片供給受到影響;而此前積壓的庫存影片往往由于題材、品質、格調等因素,已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網絡電影市場生態,將造成存量影片和增量影片的矛盾。如何盤活和優化存量內容,保質保量地推出新內容,應作為制片方在后疫情時期重點思考的問題。
另外,改編和原創的矛盾日益凸顯。隨著網絡電影市場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購買和改編IP一時被奉為行業競爭的制勝法寶,西游記、封神榜、濟公、狄仁杰、盜墓小說幾乎成為網絡電影的標簽,手握知名IP的制片公司通過主題化、系列化、差異化的內容編排,打造出各自擅長的產品線,保障了項目的成功率。但其負面影響在于,對既有IP的依賴無疑限制了從業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這一年輕行業的長遠發展。
再者,由于網絡觀看活動往往是在即時性、碎片化、伴隨式的場景中展開的,這種消費方式本身便是快餐式的;也正因如此,現實主義的網絡電影難創作、難傳播,造成了網絡平臺上的現實主義作品始終未能擺脫“叫好不叫座”的窘境,網絡電影尤其如此,這使得影片點擊量和分賬票房長期集中在“仙俠神怪”。
在今年春節檔中,《囧媽》《肥龍過江》等幾部院線電影轉網上映,“院網同步”“先網后院”“院網融合”再次成為整個電影行業熱議的話題,網絡院線與實體院線的矛盾也逐漸凸顯。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電影公司和電影人入局網絡市場,給不少網生電影公司帶來“騰籠換鳥”的危機感;而越來越多貼上“龍標”的網絡自制影片,又顯示出網絡電影行業試圖打破邊界、登陸銀幕的野心。
不過上述新矛盾與新問題正在政策的扶持下逐步化解。統籌好線上供給,同時加強對院線電影網絡播出和網絡電影發展的通盤規劃,積極利用互聯網推動電影發展,將是未來政策扶持及規劃的方向。
觀眾追求影片質量和思想內涵、倒逼制作水準提升、助力行業走向成熟
矛盾與風險背后,轉向中的網絡電影市場同樣面臨著政策、市場、社會以及技術方面的發展機遇。去年以來,行業主管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面向網絡視聽領域的規范、引導、扶持政策,貫穿覆蓋網絡電影項目的全周期、全領域,通過強化思想引領、完善立法機制、明確行業標準、升級備案制度、開展創作研評等方式調節市場弊端,驅逐劣幣,托舉良幣。
平臺方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版分賬規則、開放后臺數據,以賦能思維激發市場活力;制作方在“寒冬”之下選擇抱團取暖、跨界求生、合作共贏,一些聯合出品項目在規避投資風險的同時客觀上提升了制作水準;此外,網絡電影產業的配套服務日益健全,出現了市場調查、版權運營、人力資源、保險風控等方面的專業化公司,行業體系走向成熟。
經歷了五年時間的過濾與沉淀,原先的網絡觀眾對影片視聽質量和思想內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需求側倒逼供給側的改革。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內容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著基礎動能,近在眼前的5G時代無疑將為網絡電影擴展出巨大的成長空間,豎屏電影、互動電影、影游融合、AI選角、云端制作、智能分發等新技術、新手段的探索和應用,讓我們看到網絡電影領域在未來出現顛覆性創新的可能。
當前,網絡電影正處于市場重啟、價值重估、生態重塑的關鍵時期,此時尤其需要全行業堅定信心、凝聚共識,借賽道轉換之機駛入良性軌道。因此,網絡電影應當合理把握“精”“輕”原則,追求與院線電影的差異化、互補性、協同發展,奮力成為新型電影產業的支柱力量之一,助力全行業迎來錨泊后的再次啟航。
(文章系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0日 15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非遺好物帶回家 這場非遺購物節直播不容錯過
下一篇:
網絡小說與傳統文學之爭是個糊涂戰
《發財日記》《少林寺之得寶傳奇》《濟公之英雄歸位》在2018年春節上線去年春節, 《肥龍過江》探索單片收費模式今年春節, ...
由項氏兄弟電影、兔子洞文化、優酷聯合出品,盧梵溪、項秋良、項河生監制,項秋良、項河生執導,青年演員劉林城、邵蕓、老戲...
電影分為“戈達爾之前”和“戈達爾之后”。而從歷時維度考察,網絡觀影脈絡和網絡電影的所指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21世紀初開始...
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發展,我國網絡文藝已蔚為大觀,不但以數字化呈現的便利,擴大了文學、音樂、影視等傳統文藝的傳播范圍,...
本片劇情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有幽默的相親趣事,也有緊張懸疑的刺激場景……整部影片趣味十足,扣人心弦,折射出當下大齡青...
◎李寧電影《懸崖之上》是張藝謀初涉諜戰題材,看上去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為類型化的一部。例如, 《中國海的怒潮》這部直接講...
尹力執導的影片《沒有過不去的年》首映,展示了國產影片的創作實力。尹力的電影作品落筆細膩、感情真摯,關注社會話題,具備...
從7月20日至10月27日,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走過了100天的復工歷程。昨天,在由燈塔和毒眸聯合主辦的“重啟百日電影市場全面繁...
電影《春潮》和《灰燼重生》先后線上公映,兩部影片的主創在不同的場合被問到同一個問題:你們為什么不等等呢?中國電影工業...
題:十余部電影“點燃”2021年五一檔新華社記者國家電影局5日發布統計數據, 5月1日至5日17時,全國電影票房達16.03億元,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