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近 報道,5.65 億年前,地球差一點遭受滅頂 之災。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古磁學研究學者 理查德·博諾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對位于 加拿大東部魁北克的斜長石和單斜灰石 的單晶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單晶形成于 5.65億年前。
研究中,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低 地磁場強度,揭示了當時磁場逆轉頻率很 高,顯示地球發(fā)電機正處于崩潰的邊緣。 地球發(fā)電機能產生讓地球抵御毀滅性太 陽風的磁場。
研究進一步指出,5.65 億年前,地球 磁場開始變弱。磁場一旦消失,太陽風就 會“剝”去地球大氣層,有害射線開始向地 球表面發(fā)起大規(guī)?!稗Z擊”,地球生命將會 面臨嚴重挑戰(zhàn)。
學者彼特·德里斯科爾在《新聞與觀 點》上發(fā)表文章指出,幸運的是,當?shù)厍虼? 場處于最微弱時刻,地球內核成核正好完 成,形成固態(tài),迅即為地球發(fā)電機充電,拯 救了地球磁場,也就使地球逃過重大一劫。
有關地球的一個永恒神秘是其固態(tài) 內核的年齡。長期以來,地球科學家一直 想揭開這一謎團,這一發(fā)現(xiàn)給地球內核形 成提供了新的觀點。科學家認為,地球內 核固態(tài)的形成時間十分漫長,估計在5億 年至 25 億年之間,最終在地球磁場最微 弱時形成。這一發(fā)現(xiàn)還有助于對外星生 命的探索,為天文學家對行星如何維持生 命形式提供新的視角。
有關專家指出,地球磁場位于內核最 深處,沒有任何人能夠抵達地球核心,但 通過對地震沖擊波的分析,物理學家可以 大致分析出其結構。地球心臟是固態(tài)內 核,約有月亮的三分之二大,主要由鐵組 成,溫度達到5700攝氏度,與太陽表面一 樣酷熱,但由重力產生的壓潰壓力可使其 不會融化變成液體。
內核的最深處是固態(tài)的,產生地球的 磁場,保護人類免受宇宙輻射的侵害。其 外層厚達 2200 公里,主要由鐵和鎳組 成。在這里的金屬因壓力較低是液態(tài) 的。流動的金屬液體在這里產生電流,繼 而變成保護生物的磁場。 (本報綜合)
編輯:chenguo
上一篇:
新型自生長材料像健身增肌那樣變強健
下一篇:
《流浪地球》里的科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