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寧湯標地理工作室研究的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轉化途徑實踐研究》(2020JB345)順利結題,這是12名地理教師深入課堂,歷時三年的成果。也是該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以來,又一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課題研究實踐。
近年來,該工作室立足學科課堂改革、教師專業成長,建章立制,碩果累累,推進咸寧中學地理教育教學發展。
聚焦學科實踐力 深化課堂改革
近年來,以高考評價體系新理念為指引,國內地理高考在試題立意、命題方式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彰顯了時代主題,時代變革,構建新穎情境的特點,如現實生活生產的變化或者真實地理環境問題,突出地理學科實踐性和探究性,讓教學導向意圖更明顯。
為適應新高考改革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要不斷整合地理教學內容,注重地理核心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工作室主持人湯標堅持以學校為藍本,以地方為基礎,開展特色地理活動,推進課堂及課程改革。其中以鄂南高中學生為主體,走進地理專業相關部門,如,咸寧市氣象局、咸寧市國家氣象觀測站、咸寧市水文站,進行實地參觀和考察,了解區域氣象、氣候、水文狀況,聽取專家指導。
在通城大坪村探究水庫和土質;在淦河邊了解堤壩建設特點;在水文局檢測淦河不同河段水質;在黃鶴樓酒廠探尋工廠沿著地勢而建的奧秘。在一次次走進生活的課堂中,帶領學生領悟生活中的地理。
此外,工作室引領成員結合學生年齡段特點,開展特色課堂拓展活動,助力課程效率的提升,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地理思維和興趣;高中探索地理學科深度研究。工作室成員,咸寧實驗外國語學校地理教師楊月在七年級開展手繪地圖、外國風土人情的手抄報游記比賽,在八年級深度開展區域地理特點、自然環境等方面的手抄報比賽等。學生胡冰倩搜集日本地域特點的資料,形成了集著名景點、地貌特點、特色經濟類型的旅游攻略,獲得比賽一等獎。“通過比賽,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楊月表示,通過生活化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學科思維方式。
在嘉魚一中,從2021年初開始,在兩年時間內舉辦了兩屆地理模型大賽。比賽中,同學們集思廣益,認真鉆研,一塊塊涂色黏土變成了一個個《中國地形》《中國山脈》《冰川地貌》等模型。通過地理模型制作比賽,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地理實踐能力,全面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構建教師助力站 引領專業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歡樂,使每天的上課不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請你把每個教師引上開展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如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湯標表示,培育教育家型教師、促進學科高品質發展,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將工作室打造成教師成長的助力站是核心目標。
論文寫作和課題研究就是教師提高教研能力的主要途徑。湯標認為,要提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就要善于反思總結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工作在教學一線,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鮮活的教育教學案例、感悟和靈感,這些就是撰寫文章和研究課題的素材。
赤壁市車埠高中地理教師萬彤松精于研究地理地圖,自學了多個制圖軟件,對地理教學有很多思考。加入工作室之后,不斷深入學習研究,結合教學實際,發表了多篇教學論文。如地理新教材提到《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和《區域發展》,萬彤松和工作室年輕成員蔡娟一起深入研討,從新課標要求出發,結合赤壁市特色農產品青磚茶,采用地理單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總結提升。讓學生體味青磚茶發展歷史的自豪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讓青磚茶重新煥發活力的使命感。通過反思,他們從這一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厚植家國情懷的論文,在《湖北教育》發表。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積累,萬老師參與多個課題研究并結題。
教師的成長最終要將教育思想融入課堂,轉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尤為重要,而賽課就是促進教師素養提升最快的方式。地理教師左孟春2014年畢業就來到鄂南高中任教,高中的教學任務已經很繁重,2020年,她被推選參加“湖北好課堂”比賽。由于經驗不足,初講暴露了很多問題。經過工作室成員聽課、評課,歷經八九次修改,前后歷時兩個多月,左孟春最終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省一等獎的好成績。“一堂好課,如何講透講好重難點是關鍵,有很多技巧和小細節。而這些都是多次講課磨課后總結下來的經驗。”左孟春表示,磨課就是自我歷練成長的過程。
以工作室帶動教師成長,通過以點帶面,以老帶新,向全市地理教師輻射,促進地理學科發展,是工作室提高教師素養的途徑之一。崇陽一中的袁國忠,是學校的地理教研組長,他參加工作室學習交流、賽課取得了很多成績,并將優秀經驗做法輻射到本校的地理教學中。他在學生中開展地方旅游資源探究的研學,在全校開展優質課競賽,其中青年教師程鵬飛在他的指導下,獲得國家級優質課特等獎。這一成功的做法受到多所學校的借鑒和好評。
助力教研新生態 推進工作室建設
近年來,工作室多次被評為市級優秀名師工作室,成員發表論文40余篇,主編參編教材及專著10余本,20余人次受到國家、省級表彰;10余人次獲優質課國家級、省級一等獎……諸多成績的背后,是如何煉成的呢?湯標表示,跳出舒適區,建立系統評價機制。
工作室成立之初,建立了各項制度,在發展中不斷反思工作實際,不斷修訂完善發展計劃與目標。每年年初及時制訂本年度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明確每個季度的工作內容。內容具體、形式多樣,囊括教研教改等工作室相關工作的各個層面,有效地促進了工作的推進與落實。工作室成員明確達成個人學習、研究的總體目標之外,還根據自身特長,安排延展性的活動推進任務,既提高成員的活動參與度和有效性,也保證了活動的有序開展。
在具體工作中,工作室不僅滿足于完成聽課、評課、送教下鄉、書籍閱讀等常規工作,還建立了長遠目標,主持人對全體成員成長預測和規劃,建立嚴進寬出的機制,成員還設置了半年考核機制、末位淘汰制度等。
嚴苛的工作室制度,構建了地理學科教研新生態。工作室立足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開展地理課堂教學創新、地理校本課程開發、地理課題立項研究,讓地理學科素養教育真正能在地理課程中轉化和落地,讓教師專業素養日益精進。
記者 熊大平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咸安區首個深度融合型教聯體掛牌成立
下一篇:
全市基礎教育調度會召開 深化改革統籌推進“四大工程”
湯標,咸寧市中學地理教研員,中國地理學會會員、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常務理事、聯盟首批專家庫專家、人教版和中圖版中學地理...
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學科教育與家國情懷相融合。當然也有的同學遇到了“攔路虎”,不時撓撓后腦勺,很傷腦筋地望著桌上的拼...
為弘揚科學精神,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普及地理科學知識,推進地理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2020年12月9日,我很榮幸地被咸寧...
萬彤松,赤壁市車埠高級中學地理教師、咸寧湯標名師工作室(咸寧市中學地理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
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學業水平考試,其考試成績以等級方式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
該校地理學科教研組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的開展,形成了良好的地理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形成教與學的良好...
近年來,我市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名師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陸續出現,工作室活動如火如荼。
杜甫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描繪的就是中線的交通地理,沿江而下,到宜昌或荊州轉向北,過了襄陽之后,沿...
《大地中國》韓茂莉著新經典·文匯出版社我們通常習慣于從時間維度來講述中國歷史,這也就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中國通史、斷代...
費老師先后獲得了咸寧市“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的稱號,榮獲了咸寧市地理優質課競賽一等獎, 《演化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