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傳統提琴戲的保護
2007年,換屆后的縣提琴戲協會根據聲腔改革后民間劇團用新的腔板調演唱提琴戲已成習慣和絕大多戲迷觀眾要求演唱傳統提琴戲的呼聲,秉承“傳承鞏固為己任,發展繁榮為目標”的工作方針,先后走訪白霓鎮金龍村沈家、汪家、大市村程家,老鴉村甘家、歇馬山村孫家、青山鎮艾家洲吳家、青山村廖家、石垅村廖家及岳陽等地,拜訪提琴戲民間藝人,收集民間傳統提琴戲劇本,聽取提琴戲唱段唱腔,并用收錄機或攝相機錄制保存起來。調查訪問的情況說明,崇陽提琴戲由臨湘琵琴戲發展而來,琵琴戲藝人在崇陽的演唱過程中,充分吸收當地民間音樂元素,經藝人們不斷的創作加工形成的崇陽提琴戲,既保留有琵琴戲的許多元素,又再現出崇陽提琴戲音樂的特色神韻,是崇陽廣大群眾所喜愛、藝人所接受的戲曲音樂。但是,自90年代始,改革后的崇陽提琴戲失去了本真,遭到了批評。擺在新一屆提琴戲協會面前的狀況是:民間提琴戲老藝人雖然歇業多年,仍保留著不少的傳統劇本;雖然老藝人年歲漸大,但其演唱過的戲曲名段仍然記憶猶新,其嗓音依然清晰洪亮,琴師們的提琴演奏曲調仍然嫻熟,民間仍然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提琴戲曲藝術資源。
為此,針對“文革”十年的禁演和改革年代從事戲劇演藝人員長期未能全面接觸到傳統提琴戲的唱腔板調等狀況,新一屆提琴戲協會采取組織演藝人員,用排演大型傳統劇目的方法來展現傳統唱腔曲調的方式,將傳統提琴戲的唱腔曲調挖掘保存起來。2008-2014年,協會從熱心提琴戲劇事業的企業人士中募集到部分資金,先后組織中老年藝人排演傳統提琴戲《銀牌記》《梁祝姻緣》《趙五娘》《雙合蓮》《秦雪梅》《孟姜女》劇目6個,唱功選段專輯3套4母牒。再現了一批傳統提琴戲劇目,培訓鍛煉了一批戲劇演藝人員。傳統提琴戲中原生態的正調正板、原板、急板,哀調正板、原板,一字調,夢調,陰調,拖子等主要唱腔板調、花腔、小調及開霸、傘功等表演技藝得到展現,瀕于絕跡的憂情調、湘陰調和一些傳統鑼鼓曲牌被挖掘出來,并錄制成影牒資料保留下來。
為了保護傳統提琴戲的曲藝,也為滿足廣大戲迷觀眾的欣賞要求,協會在排演攝錄傳統提琴戲劇目及選段的同時,將唱詞、板調、曲牌逐一打上字幕,制作成母碟,除送文化主管部門審查、閱看、保存外,將母碟加工成影碟,大量贈送給戲劇界演藝人員,或上市出售,或宣傳備用,既傳播了傳統提琴戲的劇曲藝知識,又發揮了提琴戲劇對人民群眾的渲染教化作用。
同時,針對雜腔雜調盛行的情況,動員天城、路口、白露等6個私營劇團在協會成立大會上發表《致全縣提琴戲愛好者倡議書》,倡議“把握提琴調,唱好提琴腔,弘揚正宗崇陽提琴戲”。2008-2014年第七、八、九屆提琴戲劇節期間,把“各參演劇團必須用提琴戲的腔板調演唱”作為評選“優秀劇團”和“優秀演(奏)員”的必備條件,促演藝人員學唱傳統提琴戲。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七、崇陽提琴戲的前景
下一篇:
五、崇陽提琴戲的變化
一些劇團還經常碰到群眾接戲時,把是否會唱傳統提琴戲作為演出成交的必要條件,充分反映出崇陽戲迷觀眾對傳統提琴戲的欣賞需求。
崇陽提琴戲的曲藝民國年間,提琴戲吸收了崇陽山歌、田歌、孝歌等民歌的句式處理、行腔終止和曲體結構等手法,形成了具有濃厚地...
光明日報訊(記者劉艷杰?通訊員姚青)9月1日晚,青島萊西市呂劇團創作排演的現代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在青島人民會堂首演。...
阮家傳(市直)前不久,陪母親連看了兩場黃梅戲,那種久違的感覺無以言表,至今回味無窮。從那時起,我便知道了黃梅戲,同時...
在皮影藝術博物館樓上的西安音樂廳劇場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魏金全,與脫口秀藝人聯袂帶來一...
咸寧網訊記者譚宏宇、陳紅菊報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5月10日上午,在咸寧高新實驗外國語學校學術報告廳...
讓參訓教師學員熟練掌握黃梅戲經典唱段,深入地了解以黃梅戲為代表的戲曲基礎知識,培養獨立組織開展小型戲曲的排練排演的能...
”彭雄早表示,作為老統戰人和老民宗人,他將積極發揮余熱,增強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將京劇社辦好,唱出咸寧人民...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王凡、通訊員錦陽、劉旺云報道:連日的陰雨帶來陣陣寒意,但并未影響村民舞動的熱情。4日,在崇陽縣青山鎮...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王凡、通訊員汪璟報道:20日,記者獲悉,崇陽縣國稅局、地稅局聯合開展納稅信用等級評定。數據顯示,64%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