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大代表、黃岡市市長李軍杰。
黃岡日報 供圖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是武漢、黃岡探索城市圈聯動發展的示范性園區。
黃岡日報 供圖
大別山水,人文黃岡。作為武漢城市圈中面積最大、特色明顯、人口僅次于武漢的城市,黃岡在武漢城市圈中的總體定位是什么?有何創新融圈舉措?1月22日,武漢城市圈主流媒體聯盟記者聯合對湖北省人大代表、黃岡市市長李軍杰進行了專訪。
記者:2021年12月2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座談會在黃岡召開。會議提出,以“九城同心”推動“發展共進”,全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影響力的省域城市圈。黃岡在武漢城市圈中如何定位?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軍杰:依托大武漢,融入大循環,是黃岡發展的重要戰略路徑。我們對標全省區域發展布局,強化“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理念,加快推進武黃同城化發展,著力打造武漢城市圈重要功能區。圍繞武漢“五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全面融入武漢供應鏈體系,積極建設武漢城市圈重要產業功能區、創新成果轉化區、品質生活服務區和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協同發展區。
一是同頻共振,抓規劃嵌入。對標武漢城市圈相關規劃,實施推動“主城崛起、兩帶協同、多點支撐”市域發展布局。編制城市更新五年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黃團浠都市區國土空間等專項規劃,加快主城區與東湖高新區對接、團風與長江新城對接、白潭湖-巴河片區與花湖機場對接,推進黃團浠一體化打造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編制沿江高質量發展帶、大別山綠色生態經濟帶五年規劃,深度參與武漢城市圈產業分工,在更大空間、更高層次推動產業協同、集群發展。
二是協作配套,抓產業導入。以對接東湖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轉移、承接花湖機場多式聯運相關產業功能為主攻方向,建立重點產業鏈“雙鏈長”制,借力武漢開展專業招商,舉辦同城化招商活動,2021年共招引武漢市場主體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項目53個、總投資284億元。聚集了一批以人福藥業、TCL環保科技為代表的“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岡”項目,以中船重工水中裝備動力、貴族真空為代表的“研發在武漢、制造在黃岡”項目,以星暉智能汽車、綠宇環保為代表的“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黃岡”項目。
三是借船出海,抓創新聯動。啟動光谷科創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建設,著力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產業轉移示范區、成果轉化示范區、協同創新示范區。引進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智能裝備工業技術研究院在黃岡設立協同創新中心,設立武漢科技成果轉化黃岡分平臺,23家企業已登記信息。110家企業與武漢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對接,建立省級專家工作站27個,柔性引進科技副總360名、科技特派員208名,簽約產學研合作項目37項,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54億元,授權專利4044件。
四是合作共建,抓節點打造。深化與東湖高新區合作,圍繞共建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謀劃設立首期規模30億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產業投資基金,推進產業配套、協同招商、成果轉化,共同打造同城化發展示范工程。
記者:同城化發展,每個地方的路徑都不一樣,但核心是發揮自身比較優勢。黃岡的比較優勢是什么?如何發揮黃岡的比較優勢,加快同城化發展?
李軍杰:黃岡是武漢城市圈重要成員,是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核心區,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在城市圈中,黃岡面積最大、距離武漢最近、人口僅次于武漢。黃岡市區至武漢中心城區直線距離只有50公里。緊鄰兩座機場,貫通八條鐵路、九座長江大橋、十條高速公路,形成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的交通格局。在長江經濟帶發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光谷科創大走廊等諸多戰略機遇疊加的大背景下,黃岡的交通區位優勢、人口規模優勢、國土空間優勢、礦產資源優勢、自然生態優勢、歷史文化優勢、市場容量優勢、多式聯運優勢等相互協同、融合互動,可以容納更多、更大的產業集群,可以培育更大、更強的龍頭企業,可以催生更多、更好的商業模式。黃岡市正在成為一片極具創新創業活力、極具發展潛力的熱土。
下步,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在更大范圍內集聚要素、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全力以赴把我市的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市場樞紐優勢,把資源要素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系統推進與武漢特別是東湖高新區“五同”對接,更好承接產業和人口。深度參與花湖機場和陽邏港功能分工,在更大的供應鏈體系中找準新定位。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深化專業招商,落實重點產業“雙鏈長制”。瞄準在產業鏈上下游有較大帶動作用的頭部企業,開展精準招商。積極向武漢借智借腦,深化校企合作和產學研協同,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黃岡落地轉化。推動大別山內陸開放,重點培育產品銷售渠道和文旅融合載體。支持小池與九江、散花與黃石、紅安高新區與長江新城深度合作、相互賦能。積極謀劃黃岡市綜合保稅區等重大項目,實現唐家渡一類水運口岸開關運行,建成市進出口服務中心,爭取將黃岡臨空經濟區納入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綜保區和自貿區“雙輪驅動”的疊加效應。在更深層次推動政務服務、教育醫療資源、高端生產要素、生態環保等互通互認、共建共享。
記者:作為武漢城市圈的重要成員,省委、省政府賦予黃岡“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歷史使命。黃岡如何積極融入全省區域發展布局,扛起發展之責,完成光榮使命?
李軍杰:黃岡作為革命老區、鄂東門戶、版圖大市、人口大市,是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是老區人民的熱切期盼。黃岡將以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為引領,深入實施“主城崛起、兩帶協同、多點支撐”市域發展布局,干在實處、加快振興、譜寫新篇,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作出黃岡貢獻。
圍繞實現“現代化”,一是推進經濟體系現代化。力爭五年內全市經濟總量超過3500億元,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麻城市、武穴市沖刺縣域經濟“全國百強”,黃岡高新區沖刺國家級高新區“百強”。二是推進空間格局現代化。與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取得標志性成果,分工合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市域空間格局全面建立,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三是推進對外開放現代化。全面融入重大區域戰略布局和“雙循環”體系,更大范圍集聚高端要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政務服務、營商環境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四是推進生態文明現代化。綠色產業發展、資源能源利用、清潔能源發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五是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的高效執行體系基本形成,政府作用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六是推進公共服務現代化。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共同富裕基礎更加堅實。
圍繞打造“區域性中心”,堅持全市“一盤棋”,立足全面融入大武漢、引領振興大別山、主動聯通“中三角”、積極服務“雙循環”,加快建成區域性制造業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貿消費中心、科創中心、文化旅游中心、教育中心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記者:從城市圈各城市區位優勢看,黃岡主城區與武漢主城區物理空間距離最近,從光谷到黃岡僅15分鐘車程。黃岡如何搶抓武黃同城化機遇,加快推進主城崛起?
李軍杰:我市將武黃同城化作為主城崛起的最大機遇,面向武漢城市圈,科學編制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完善城市功能,推動產城人融合,提高市區首位度。
一是按照百萬人口現代化新城宏偉藍圖,一體規劃黃團浠地區城市戰略定位、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編制城市更新五年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黃團浠都市區國土空間等專項規劃,適時推動行政區劃調整,以城聚產、以產興城,推動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城市能級。
二是系統推進城西片區與東湖高新區對接、團風與長江新城對接、白潭湖-巴河片區與花湖機場對接。以對接東湖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轉移、承接花湖機場多式聯運相關產業功能為主攻方向,實質性優化主城區產業結構。啟動包括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黃岡產業園和環蔡家潭、余家潭在內的科技產業新城片區整體開發。加快燕磯長江大橋建設,啟動白潭湖-巴河片區空港物流基地建設。推進團風與長江新城產業協同、與市區同城對接,推動G347舉水河大橋、城市中軸線振興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鄂黃長江大橋9座以下客車免費通行,謀劃武黃市域鐵路、鄂黃第三過江通道。完善白潭湖片區社會服務功能,承接更多居民落戶。
三是著眼承接新興產業人口和外來消費人群,高起點高品質改造和建設城市,高水平高效率管理和服務城市。推進赤壁公園改造,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特質,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啟動沿江片區改造,推進最美長江岸線、城市綠道建設,打造現代濱江園林城市;建設光谷科創大走廊重要功能區,打造創業之城;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城市。
武漢城市圈主流媒體聯盟 黃岡日報記者楊輝 汪秀玲 長江日報記者蔡早勤 高喜明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把武咸同城化放在經濟社會發展首要位置 ——訪湖北省人大代表、咸寧市市長楊軍
下一篇:
全力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 讓群眾享受同城化紅利 ——訪湖北省人大代表、孝感市委書記吳海濤
9月25日,由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武漢旅游體育集團主辦的“2020打卡武漢玩轉江湖”活動啟...
7月29日,嘉魚縣潘家灣鎮東湖圍堤, 62歲的“老水利”游道書在察看堤岸,對內坡進行清溝瀝水,保持堤坡干燥,防止散浸集中形...
英雄社區愛國情,鄰里守望感黨恩。本屆鄰里感恩節將從9月26日持續到10月8日,期間將以“鄰里頌”“鄰里情”“鄰里秀”“鄰里幫...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四聯五到位”解決百姓急難愁盼事——湖南寧鄉推動黨史學習教...
高新區作為城市新中心,交通便捷,輻射能力強,施政效率高,資源和政策優勢突出……躋身高新區“國家隊”方陣之后,咸寧高新...
2月26日正月十五,武漢楚劇院的演員們將在武漢蔡甸花博匯中心廣場,為游客免費送上經典楚劇折子戲《賀端陽》《小姑賢》,與大...
33年前,在“武漢地圖外兩厘米”的地方,誕生了一個簡陋的新型機構——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近年,全球、全國“首創現象”...
受強降雨影響,我市湖泊水庫水位持續上漲。
武漢東湖新城社區黨委書記陶久娣——基層治理強,居民更幸福1月14日,陶久娣(中)和社區抗疫先鋒隊隊員在一起。黨員干部下沉...
1月16日,位于武昌區東湖西路116號的“桂鄉咸寧”嘉魚體驗館,陸溪野生蓮藕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龔木前將600斤野藕送到這里展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