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法巡回講堂
隨著互聯網的大面積普及,未成年人安全的范疇已經不僅限于人身安全。如何保證未成年人擁有一個健康清朗的網絡環境,在享受互聯網便利的同時盡量避免不良信息的危害?9月14日,北京互聯網法院攜手人民法院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打造開學普法第一課,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皚、北京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三庭(少年法庭)法官經雯潔、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主持人徐涵力開展線上直播,為網友們帶來一堂未成年人安全上網普法課。
網絡沉迷 · 網絡成癮
如何辨別網絡沉迷?
馬皚教授對于網絡成癮的標準展開了科普。根據《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網絡成癮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互聯網使用沖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后導致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損傷。網絡成癮的具體表現為,一心想著上網,包括回想以前的網上活動或期待下次上網;需增加更多的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感;多次努力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未能成功;在努力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感到煩躁不安、悶悶不樂、憂郁或易發脾氣;上網的時間不受計劃控制等。
網絡沉迷有哪些不良影響和危害?
“網絡成癮或者網絡沉迷,和違法犯罪可能有重要的關系。”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把未成年人出現問題的行為分為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犯罪行為。其中不良行為里面就有沉迷網絡一項。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的關于游戲大額充值、打賞主播的案件中,未成年人都有網絡沉迷的情況。廣大家長應該高度重視,正確引導,避免網絡沉迷引發進一步的危害。
法律對預防網絡沉迷有哪些措施?
經雯潔法官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保護專章規定,各部門要開展預防網絡沉迷的宣傳教育,監督網絡產品和服務者履行預防網絡沉迷的義務。學校、社區、圖書館、文化館、青少年宮等場所提供上網服務設施的,應當安裝網絡保護軟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智能終端產品的制造者、銷售者應當在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或者以顯著方式告知用戶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的安裝渠道和方法。未成年人未經學校允許,不能將智能設備帶入課堂,允許帶入的,也要統一管理。
《家庭教育促進法》則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該提高網絡素養,規范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在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機軟件上開啟青少年模式。
針對網絡游戲領域,未保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玩游戲必須實名。此外,去年有關部門又規定了更加嚴格的“游戲宵禁”,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游戲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而在網絡直播領域,未滿十六歲的未成年人不得進行網絡直播,年滿十六周歲的,應該進行身份認證,并征得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同意。網信辦等部門的規范性文件,也規定了未成年人不能進行直播打賞。
家長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網絡?
“每個網絡沉迷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原因,家長要先知道原因,再對癥下藥。”
馬皚教授表示,如果孩子沉迷網絡交友,說明孩子安全感差,父母應多陪伴鼓勵,帶孩子建立自信,參加集體運動,從網絡之外的興趣入手,擴大交友范圍;如果孩子沉迷在網絡上獲取成就感,父母要多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增強孩子完成任務的信心;如果孩子上網是為了宣泄情緒,父母要創造條件多溝通,讓孩子將負面情緒表達出來。
經雯潔法官表示,網絡打破了地域、民族、年齡的界限,破除了很多的信息壁壘,同時也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家長很難用“堵”的方法來避免孩子接觸網絡,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正面引導孩子健康上網。
她建議,第一家長要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規范用網行為;第二讓孩子使用各個平臺的未成年人模式;第三要保管好自己的電子設備、支付賬號密碼。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的未成年人大額充值打賞的案件中,很多都是父母未妥善保管電子設備和賬號密碼,任由孩子使用,孩子自制力比較差而導致糾紛發生。最終即使打賞金額可以退回,但網絡沉迷對孩子的傷害是無法用金錢彌補的。
網絡欺凌
調研顯示,71%的青少年都遭遇了不同形式的網絡欺凌。隨著網絡環境的日益復雜,信息種類增多,網絡欺凌不只是侮辱、謾罵等形式,還存在新的形式,比如排擠、孤立、騷擾等。有些網絡欺凌行為還可能伴隨著侵害隱私等其他違法行為,這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影響非常大。
經雯潔法官表示,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的案件中,也會遇到成年人因個人好惡或個人矛盾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情形。一些案件中,有些成年人因為感情糾紛在社交平臺上互相謾罵,甚至暴露了對方未成年子女的信息,這都有可能構成對未成年人權利的侵害。
馬皚教授建議,家長和孩子都要提高網絡素養,了解法律明確規定的霸凌行為,當達到違法標準時,及時留存好證據,以便后續維權使用。
經雯潔法官介紹,北京互聯網法院在2019年曾經發布過一份涉明星名譽權案件中青少年網絡言論失范的調研報告,體現了“飯圈”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這些案件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這些青少年普遍法律意識較為薄弱,認為“法不責眾”;二是很多青少年使用一些“飯圈黑話”,以為這樣不構成侵權。
這些青少年被訴后,通常表現出幾種極端反應。有的青少年看到要面對法律的懲罰,立刻和網絡上那種恣意謾罵的狀態大變樣,及時賠禮道歉;有的是自己甚至不敢出面,由不知情的父母來應訴;也有個別的青少年,已經深受飯圈文化影響,完全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堅信自己被訴可能是經紀公司故意針對的行為。這些人也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卷入和其他粉絲無休止的相互網暴中。
對于追星孩子的父母有何建議?
馬皚教授表示,追星是青少年時期孩子尋求自我價值的一種現象,在追星圈子里,孩子會得到認同感,有互助、有競爭、有愛豆的肯定,會獲得情感上的滿足。追星是一種階段性現象,父母可以不鼓勵,但是不要嚴厲打擊孩子。
追星分兩種情況:有的是粉絲自發組織形成的、小范圍的活動;有的是經紀公司做推手、以商業營利為目的,以營銷明星為手段。經紀公司利用明星效應調動粉絲積極性,變相讓粉絲打賞、購買明星推薦商品的方式,易讓青少年產生不理智現象,互相攀比,也會讓父母產生財產損失,助長非理性甚至畸形的經濟行為。一方面家長要加強引導孩子理性追星,讓偶像明星成為孩子正向引導;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引起重視,打擊灰色利益鏈條。
經雯潔法官認為,未成年人有追星的心態是很正常的,作為父母來說不能一味禁止。未成年人正處于自我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間,對海量的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較弱,作為家長,要注意關注孩子,正確引導孩子,避免其沖動行事。同時,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心態,比如幫助孩子建立廣泛的興趣愛好,多鼓勵孩子參與一些戶外活動、體育鍛煉,增加親子陪伴等等。
網絡詐騙
未成年人識別風險的能力較弱。經雯潔法官講述了一個真實案件,案件中的孩子在游戲平臺玩游戲,騙子謊稱便宜賣游戲裝備,誘導孩子從網上購買很多電子購物卡,并實時到賬實時發貨。等家長發現再去找購物平臺和網店,已經實際發貨完畢無法阻斷。雖然平臺及時注銷了可能涉嫌犯罪的賬號,但是已經造成的損害,只能由公安機關追繳。騙子的騙術并不高明,但未成年人非常容易落入圈套。所以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和復雜的網絡環境,家長要切實承擔其監護責任。
馬皚教授認為,各種詐騙都來源于信息不對稱。騙子一般會利用人的兩個基本需求進行詐騙,一是損失厭惡,人會急于解決發生的事件,而忽略了對信息的核查。二是利益誘惑,給孩子一定的誘惑,使其上當受騙。為了避免孩子被網絡詐騙,平時還是要多了解詐騙手段、防騙知識等,多聽多學多演練。
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
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有何建議?
馬皚教授表示,孩子容易受騙,最好的辦法是不讓孩子掌握這些隱私信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管控好銀行卡、手機的支付密碼,并且不將重要信息讓孩子知曉,管控好零花錢;在日常生活中,少曬娃、少炫富,避免被不法之徒盯上。
經雯潔法官介紹,對于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特別規定,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個人信息處理者應該設立專門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處理這類信息,需要征得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單獨同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要求信息處理者更正、刪除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信息處理者應當及時采取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父母“曬娃”,分享孩子的成長,但是家長要特別注意保護好孩子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不要隨意發布孩子的學校名稱、具體地址、私密照片、視頻、病歷信息等。在保護未成年人個人隱私方面,家長還是要多注意,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隱私。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成長加油站|大學生沉迷網游,病根在哪兒?
下一篇:
網絡文明 | 衡水市衛生健康委組織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專題講座
通過展示幻燈片、互動問答、案例講解等,李劍鋒向學生們宣傳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文明上網須知、網絡利弊等內容。與此同時,學...
○劉念《拖拉一點也無妨》是作者拖了15年才寫成的小書,從另一個角度介紹了拖延并非是世上最糟糕的缺點,可能有愛拖沓的毛病...
待模擬高考結束后信號即會恢復正常為了給廣大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試環境, ? ? ? ? ? ?考試時間如您查詢不在考點附近手機...
近日,有家長抱怨,說自己家的孩子不愛學習,整天抱著手機玩兒。
針對學段特點開展網絡教育《報告》指出,未成年人的網絡社會屬性在初中開始形成,高中得到鞏固,應基于這一特點進行差異化教...
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數字鴻溝”問題,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
一方面政策驅動產業發展持續向好,一方面行業產能受限,下游企業遭遇短期困境。近一個月,已有10家光伏企業發布硅片、電池、...
據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消息,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印發《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二版)、《互聯網上網...
從“數字遺民”到“數字移民”, “銀發族”這樣跨越鴻溝——中國老年人數字生活研究報告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
假日期間,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開啟“假日不休息,檢查不停歇”工作模式,進一步督促文旅經營場所切實落實各項措施,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