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保護法》本月起實施,良法如何實現“善治”,引兩會代表委員熱議——
法護母親河 ?解析五大關鍵字
襄陽漢江月亮灣濕地
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的鳥兒
長江上的貨船
《長江保護法》3月1日起正式實施,上中下游如何共護一江清水?長江精靈如何與人類和諧共生?這一中國首部流域法的貫徹落實,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關注熱點。
今起,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推出全媒體系列報道《法護母親河》,通過記者現場踏訪、會內會外采訪、省際媒體聯動,深入探尋良法如何實現“善治”。首篇聚焦湖北團人大代表及住鄂全國政協委員的相關建言,結合湖北實際,解析《長江保護法》中的五大關鍵字。
加大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支持
關鍵字①水
法律摘要
《長江保護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區、水質影響控制區、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區管理要求,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增強水源涵養能力,保障水質穩定達標。
水源地保護,是長江保護法的重要內容。湖北作為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地,要保證一江清水北送,水源保護尤為重要。昨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呂文艷提交《關于進一步加大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及漢江中下游政策支持的建議》。
呂文艷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解決我國華北地區尤其是京津地區資源性缺水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和重大戰略措施。通水6年來,中線工程累計調水350億立方米,受益城市24個,受益人口超6900萬,有力支撐了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但對水源區漢江中下游而言,大規模、遠距離的水資源調度改變了漢江流域原有的水循環過程和水資源配置格局,給漢江中下游水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
她建議,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及配套政策,推進漢江中下游地區建設成為綠色流域、生態流域;加大中央資金支持力度,推進漢江中下游生態環境修復;加大鄂北調水工程水資源配給,優化漢江水資源格局;開展水生態環境影響評估,防范化解調水工程水生態環境風險。
加強綜合治理再現“洪湖魚米鄉”
關鍵字②湖
法律摘要
《長江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國家加大對太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滇池等重點湖泊實施生態環境修復的支持力度。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富營養化湖泊的生態環境修復。
“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當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文聯名譽主席熊召政40年前聽著這首歌第一次來到洪湖時,嘗到了讓他畢生難忘的洪湖鮮魚。而如今,曾經“處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畈稻谷香”的洪湖,也面臨水質惡化、生態功能退化等生態問題。昨日,熊召政作為第一提案人,與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提出聯名提案,建議加強洪湖綜合治理。
“若把母親河長江比作一條藤蔓,兩邊的湖泊就像是藤上結的瓜。藤蔓生命力若不旺盛,瓜也不會香甜誘人;要是所有的瓜都是歪瓜裂棗,那藤蔓也必然不會常青。”熊召政用如此比喻,來形容加強洪湖綜合治理的合理性和急迫性,描述長江和周圍湖泊的關系。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熊召政作為第一提案人提出《關于加強洪湖綜合治理的建議》,建議建立“中東部平原河網地區淺水型湖泊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先行試驗區”以及“四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并合理確定洪湖水質階段性改善目標。其中提到,建議對洪湖各類生態修復項目開“綠燈”,適當放寬要求,確保工程實施;建議依據退漁還湖和長江“十年禁漁”的補償和安置標準,對洪湖涉及農戶進行補償等。
洪湖是江漢平原四湖流域中下游主要調蓄湖泊,承載著1萬多平方公里的上游來水,通過涵閘定期與長江換水。熊召政認為,長期以來,湖泊的綜合治理,也始終面臨著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之間不平衡這一癥結,發展過快,污染源就增多,水治理的難度也就變大。
熊召政說,洪湖在整個中東部的湖泊中,具有典型的意義。湖北省對洪湖進行鐵腕養殖拆圍,實施退垸還湖,開展生態修復,試點生態補償,持續做了大量工作,但湖區內源性污染嚴重,湖泊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外源輸入性污染依然較重,湖泊外來物種泛濫。
在此次提案中,熊召政還建議,國家要進一步指導湖北優化洪湖退垸方案,減小生態修復施工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并針對性地恢復湖濱帶、灘涂和鳥類棲息地,提高生物多樣性,恢復濕地景觀。
保護和修復長江魚類棲息地
關鍵字③魚
法律摘要
《長江保護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國家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嚴格捕撈管理。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建議建檔登記,保護和修復長江魚類棲息地。”昨日,長期關注并呼吁保護長江生態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向大會提交《關于加強長江“十年禁漁”配套生態修復措施的提案》。
徐旭東說,長江“十年禁漁”是“共抓大保護”的有力抓手,經過十年禁漁,將使魚類獲得2到3個世代的繁衍增殖,對于扭轉長江生態危局起到關鍵的作用。
“然而,長江生態惡化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酷漁濫捕是一個重要方面。”他分析說,干支流建壩,以及湖泊與長江之間建閘,阻斷了魚類的洄游通道,也破壞了自然的水文條件;因航道建設和防汛需要對長江岸坡采取硬化、截彎取直等措施,破壞了淺灘漫灘等魚類棲息地;因上游蓄水、河道下切等原因導致水位下降,濕地植被面積萎縮,水生動物棲息地減少。
因此,在采取“十年禁漁”這一重大舉措的同時,需要盡可能地配套實施其他生態修復措施,滿足水生動植物的生長繁殖條件,促進長江生態獲得更為全面、快速地修復。
徐旭東建議建檔登記,保護和修復長江魚類棲息地。應組織長江魚類棲息地的普查和確認工作,并登記、劃定范圍,對重要棲息地劃定生態紅線,由政府部門公布;在航道建設等規劃中避開重要的水生動物棲息地或采取實質性彌補措施;在適當區域修筑丁壩、魚巢等,增加魚類棲息場所,一些并非防洪需要而構筑的民垸子堤也可拆除,恢復為魚類棲息地;加強污染防治工作,在魚類棲息地附近杜絕污水排放。
同時,實施水庫聯合調度,滿足中下游生態需水。另外,建議試行季節性開閘,部分恢復江湖連通。徐旭東說,歷史上許多原本通江的湖泊因為防洪排水等需要筑堤建閘,阻斷了江湖連通和魚類洄游,這也是長江魚類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建議在條件合適的湖泊試行季節性開閘,讓這些湖泊獲得與長江的部分連通和魚類洄游。”
為接收船舶污染物設專項資金
關鍵字④船
法律摘要
《長江保護法》第七十二條規定,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建設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船舶液化天然氣加注站,制定港口岸電設施、船舶受電設施建設和改造計劃,并組織實施。
2018年4月2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時,一下飛機便前往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察看企業搬遷、改造以及碼頭復綠情況。
“做好長江大保護,興發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子。”全國人大代表、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璋介紹,近年來,公司主動關停臨近長江的32套生產裝置,對搬遷騰出的土地進行生態修復,讓生產岸線變成了生態岸線。公司還投資10.7億元,擴容改造環保裝置。
經走訪調研,李國璋關注到船舶污染物對長江沿線的影響。他表示,受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兩處船閘通行能力制約,大量船舶錨泊待閘成為常態。為節約時間、降低成本,船舶大多選擇在待閘期間交付污染物,以長江宜昌段為例,日均待閘船舶500艘左右。近年來,宜昌完成了5個污染物接收轉運碼頭和48艘污染物接收轉運船舶建設,另有6個專業碼頭(服務基地)正在建設中,大幅提升了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能力。2020年11月,宜昌市又出臺了《待閘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免費接收轉運處置實施方案(試行)》,實現了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轉運處置全免費。據初步測算,宜昌市境內待閘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每年交付量約24萬噸以上(其中生活垃圾0.6萬噸,生活污水23.6萬噸),接轉處成本估算約3500萬元。
“目前,國家層面對船舶污染物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有限,對污染物接轉處運營暫無支持政策,地方政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財政投入壓力。”李國璋建議,國家層面對長江流域船舶污染物免費接收轉運處置進行統籌,財政部設立專項資金預算,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并將實際工作量和工作成效作為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切實提升長江沿線各城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置積極性、協同性。
實施引江補漢
改善生態環境
關鍵字⑤補
法律摘要
《長江保護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長江流域有關省級人民政府加強對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等重點庫區消落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推進引江補漢工程,既能進一步提高南水北調保證率,又能實現沿江水量豐枯調劑,為解決湖北漢江流域水資源、水生態問題帶來重大機遇。”全國政協委員、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仲志余作為第一提案人,與多位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提出聯名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引江補漢工程,改善生態環境。
提案提出,近幾十年來漢江水文情勢發生較大變化,天然徑流逐漸減少,流域水資源總量不斷萎縮,漢江中下游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頻發,超出預期。主要是,漢江中下游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環境風險加劇、水生態退化嚴重。
“目前的引江補漢工程方案對于漢江中下游生態環境問題未進行深入分析論證,僅考慮生態調度需水問題,是不全面的。”仲志余建議,統籌考慮漢江中下游生態環境問題。結合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要求,系統考慮漢江基本生態需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生態調度、水華防控等多種因素,綜合論證,漢江中下游生態環境需水量24.6億立方米。目前我國在生態環境水量研究尚處于試驗探索階段,其合理的水量需求和過程尚未形成權威結論。引江補漢工程作為戰略性工程,建議在頂層設計上留足空間,以利于解決中線調水遺留和新發問題。
委員們還建議,將鄂北二期等沿線補水工程納入干線工程一并建設,進一步優化沿線補水工程線路布置。?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為此,華北局從各區抽調干部組成長江支隊、冀南支隊、冀東南下干部總隊、華北南下干部縱隊第四支隊、華東南下干部縱隊渤海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雖然初戰告捷,但長江岸線生態修...
日前, ,近年來,該行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上級行關于支持長江大保護的各項部署,圍繞咸寧“13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做好信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胡瓊瑤見習記者劉澍森通訊員雷良偉閱讀提要明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全面實行禁捕退捕。“此前,長...
9月22日,是湖北省圖書館疫后恢復開館第100天,也是從這天起,省圖服務時間、開放場所全面恢復到疫情前狀態,預約名額再次提...
姜洪(赤壁)赤壁山上遍布馬尾松,叢叢松針,遠看如同團團綠霧。從赤壁看長江,從長江看赤壁。也曾坐長江客輪從宜昌順流而下,...
孫芬(嘉魚)記憶中的家鄉,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而是放眼望去綠油油的麥田,還有大片黃色的油菜花海。生在魚鄉,這個充滿著歷...
2020年第13期(總第49期)咸寧市十大標志性戰役指揮部辦公室2020年7月16日我市圓滿完成長江沿岸造林綠化收官任務我市加強尾礦...
洪水中的觀音閣。陳凌志攝位于長江湖北鄂州城區段小東門外長江中的觀音閣,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近年來,一到汛期,這座...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王優玲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相關部門加快部署,確保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