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周金立
冬日暖陽像母親的手溫和地撫摸著太行山東麓的武安城。走進位于市區磨盤街的市總工會院內,一株株蒼勁若虬龍、盤旋傲長天的千年古柏靜默無言,似在回味著70多年前那個春天的故事。
如山西洪洞古槐,這古柏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干部及其后人的尋根地——1949年春天,響應黨中央和毛主席號召,由太行、太岳根據地4000多名優秀干部組成的隊伍,在這里經過兩個多月的整編和集訓,而后挺進八閩接管新解放區政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被譽為“四有”干部楷模的谷文昌,就是他們的突出代表。
武安縣歡送第一批過江干部攝影留念。1949年2月6日拍攝。資料圖片
1、南下號角吹響,千里赴征程
1949年初,隨著三大戰役的全面勝利,毛澤東、朱德同志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吹響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角。在部署渡江戰役的同時,中央決定迅速從華北、華東等老解放區抽調干部,準備接管長江以南新解放區政權。為此,華北局從各區抽調干部組成長江支隊、冀南支隊、冀東南下干部總隊、華北南下干部縱隊第四支隊、華東南下干部縱隊渤海三支隊等共計兩萬余人,分別赴福建、湖北、湖南、皖南、浙江等地。
“干部南下是在新中國建立前夕,中共中央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我黨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干部調動,它關系到中國新生政權建立和鞏固,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的一個重要環節。”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學民說。
1949年2月10日,太行區六地委的南下干部拉開了集結的序幕,隨后太行、太岳總計4000多名干部在武安整訓學習。他們如饑似渴,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文件,學習毛主席著作《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將革命進行到底》及城市工作紀律、策略等,以適應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需要,決心到江南開辟新局面。
歷史選擇了共產黨,人民選擇了共產黨,解放區人民滿腔熱血,眼含淚水再次送別親人。這就是民心所向!
武安市現在已是全國百強縣(市),這是武安市城區一角。資料圖片
1949年4月25日一大早,4000多名南下干部冒雨在武安舍利塔下集結,在群眾敲鑼鳴炮的歡送聲中,長江支隊南出武安城。
長江支隊中有一名河南籍干部,他就是后來被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撰文稱贊為“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的谷文昌。谷文昌長子谷豫閩講述:“我父親原是當時林北縣的一個區委書記,報名參加長江支隊后是第五大隊三中隊三小隊的指導員,他與小隊長一起抓好隊伍,帶頭認真搞好學習。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肯學習、腦子好用,非常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
2、投身第二故鄉,做“全布爾什維克”
上有飛機轟炸,下有土匪襲擾,這支朝氣蓬勃的隊伍冒著硝煙蜿蜒南下,不時有流血和犧牲。第一屆福建省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副會長鄭春田說:“從武安出發至福建建甌會師時,曲周籍張振業等17名干部將生命永遠留在了路途上。”
據長江支隊干部、福建省委組織部原部長智世昌回憶:“由于解放軍渡江后,進展神速,中央在新的形勢下,決定提前解放福建,任命張鼎丞為福建省委書記。張鼎丞到任后,遇到的緊迫問題是干部隊伍不足。于是向中央建議,要求原定去南京、上海、杭州的長江支隊干部轉到福建。”
一邊是南下前宣布接管的較富庶江南地區,一邊是條件較惡劣的福建,南下至蘇州的長江支隊干部再次面臨新的考試。
6月12日,張鼎丞作動員:“福建話難懂,工作不好做;福建窮,是事實。但是……福建山清水秀,山上有木材、竹子、茶葉,是富山。福建人民堅持紅旗不倒,盼到了解放,歡迎你們去。”
“張鼎丞說,你們要做全布爾什維克,還是半布爾什維克?”山西籍長江支隊干部段英力介紹,“全布爾什維克”就是在福建奉獻一輩子,“半布爾什維克”是在福建參加新區接管、土改工作三年就送回去,不革命現在就可以回去。
“我們要當‘全布爾什維克’!”大家異口同聲。
歷史的峰回路轉中,總有一種精神貫穿歲月,血脈相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1949年8月11日,長江支隊行程三千公里到達福建建甌縣與當地堅持革命斗爭的地下黨和游擊隊勝利會師,4000多顆“全布爾什維克”的種子迅速播撒在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人民群眾中生根發芽,他們在接管建政、剿匪支前、土改反霸、鞏固海防、創辦工業、發展農業、搞活經濟、發展文化和教育事業,乃至改革開放中,用一生去書寫初心故事。
長江支隊南下干部谷文昌,1950年來到福建東山。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個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的荒涼海島。1955年,擔任東山縣委書記的谷文昌大聲疾呼:“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黨來干什么!”
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谷文昌爬遍了東山縣400多個山頭,踏遍了30多公里的沙灘。他聽說廣東省電白縣在海邊沙地種活了木麻黃,就第一時間派人去參觀學習,同時抽調230多名干部群眾在島上開辟苗圃、培育木麻黃樹苗。截至1963年底,全縣共造林73039畝,營造護田林帶223條,80%的飛沙被固定下來。
為了解決人畜用水問題,谷文昌帶領群眾在東山全縣修建了22座水庫和705處永久性水利工程。東山縣從此水美田豐,不再受干旱之苦。
十幾年如一日,谷文昌把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豐碑樹在了東山百姓心中!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谷文昌同志的事跡同焦裕祿、楊善洲的事跡一樣,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的堅強黨性、遠大理想、博大胸懷、高尚情操。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上,與全國200多位縣委書記座談,在叮囑大家要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時,總書記又一次深情談起谷文昌:“我經常提到五六十年代,福建東山縣縣委書記谷文昌,他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事,當地老百姓逢年過節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3、永遠聽黨指揮,使命擔當再出發
“南下的時候,我很年輕,黨指向哪里,就應該戰斗到哪里。”回憶起當年的崢嶸歲月,邯鄲大名籍長江支隊干部周玉堂這樣說。據了解,當年長江支隊干部現健在的不足300人,年齡多在90歲以上。邯鄲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偉介紹,邯鄲高度重視本地紅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主導推動了一系列文藝精品的創作。其中,邯鄲廣播電視臺行程3萬余公里實地創作拍攝了《長江支隊:從太行到八閩》等優秀文獻紀錄片,在傳承弘揚紅色基因中激勵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研三處副處長岳雪俠說,南下干部身上突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想信仰和使命擔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黨忠誠、無私忘我、克服萬難、勇往直前的政治品格和革命精神。
像南下干部一樣,數十年來,無數共產黨人擔負使命,一次次出發,像種子一樣播撒在祖國大地上,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為了富民興邊,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批批干部前赴后繼,在西部邊陲書寫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山海情”。來自山東聊城的孔繁森,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他二離桑梓,獨戀雪域,視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專家孔清泉既援疆又援藏,把技術和人才留在了邊疆。“最美奮斗者”、著名植物學家劉銘庭扎根新疆治沙61年,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新疆已恢復紅柳林400萬畝,22萬于田縣農民擺脫了貧困。
黨的十八大以來,280多萬名駐村干部扎根基層,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黨人初心”的廣西籍扶貧干部黃文秀,扎根太行山區扶貧30年的“人民楷模”、河北農大教授李保國,面對村民289個紅手印的請愿書、選擇第三次留任駐村工作、形成了產業扶貧“河口模式”的安徽籍干部李朝陽……聽從黨的召喚,肩負偉大使命,扶貧干部的足跡遍布貧困地區村村寨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不懈奮斗,這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實踐證明,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這顆不變的初心是團結凝聚共產黨人接續奮斗的精神密碼,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成功之匙。
掃描二維碼觀看短視頻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18日?05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13600份家庭檔案背后的文明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雖然初戰告捷,但長江岸線生態修...
日前, ,近年來,該行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上級行關于支持長江大保護的各項部署,圍繞咸寧“13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做好信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胡瓊瑤見習記者劉澍森通訊員雷良偉閱讀提要明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全面實行禁捕退捕。“此前,長...
9月22日,是湖北省圖書館疫后恢復開館第100天,也是從這天起,省圖服務時間、開放場所全面恢復到疫情前狀態,預約名額再次提...
姜洪(赤壁)赤壁山上遍布馬尾松,叢叢松針,遠看如同團團綠霧。從赤壁看長江,從長江看赤壁。也曾坐長江客輪從宜昌順流而下,...
孫芬(嘉魚)記憶中的家鄉,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而是放眼望去綠油油的麥田,還有大片黃色的油菜花海。生在魚鄉,這個充滿著歷...
2020年第13期(總第49期)咸寧市十大標志性戰役指揮部辦公室2020年7月16日我市圓滿完成長江沿岸造林綠化收官任務我市加強尾礦...
洪水中的觀音閣。陳凌志攝位于長江湖北鄂州城區段小東門外長江中的觀音閣,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近年來,一到汛期,這座...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王優玲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相關部門加快部署,確保2021...
韓振最近,重慶江津區鴻鵠護魚志愿隊參與護魚行動的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動員群眾的力量,發揮“群防群治”優勢,是做好長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