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旬邑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主任沙宏——
把科技送到田埂上
本報記者 高 炳
“玉米追肥,應分三次:一次一尺高,二次正齊腰,三次長毛毛。”
“蘋果樹病蟲防治,還得加強,果樹管理不能停……”
走進咸陽旬邑縣的高素質農民培育課堂,臺上專家分享“訣竅”,臺下學員“如饑似渴”,在筆記本上記得飛快。課堂主題多種多樣:蔬菜種植、家畜養殖、營銷管理……
讓專業課堂走進田間地頭的,是旬邑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主任沙宏。“老區旬邑地處渭北旱塬溝壑區,農民缺技術、缺引導。”在沙宏看來,“培育一批高素質農民,帶動百姓致富,是老區產業發展的‘牛鼻子’。”
“有農業技術難題,找培訓中心,24小時服務。”沙宏把自己和技術員的手機號碼,制成“明白卡”,張貼到村里農家墻上。為此,他堅持手機24小時開機。幾年來,在他的協調組織下,旬邑縣共培育高素質農民1700余人。這些骨干人才懂技術、會方言,和院校專家一道,累計培訓農民25萬人次,全縣產業技術服務全覆蓋。
常年在田間地頭跑,沙宏常說一點都不累,原因只有三個字:“愛農業”。“我們要把科技送到‘田埂’上,讓高素質農民會技術、懂經營、善管理、有文化,充滿自豪感。”沙宏說,“作為一名黨員,我義不容辭。”
漢中市勉縣新鋪鎮板廟教學點負責人唐自銀——
大山里的光和熱
本報記者 高 炳
教書、刷墻、修桌椅……今年58歲的唐自銀,扎根秦巴山深處41年。
“這兒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全校42名孩子,來自一、二年級和學前班,大都是留守兒童。”漢中勉縣新鋪鎮板廟教學點負責人唐自銀,既是“老師”,又是“兼職保姆”,幾十年來一直呵護著這里的孩子。
山村學校里,生活排得滿滿當當:早上,唐自銀打掃校園、檢查教室后,燒好開水供孩子們泡面、沖奶粉;下午放學,豐雨季江里水位上漲,他騎上摩托車到江邊,背娃娃們過河;傍晚去農貿市場買菜,準備第二天給學生的食材,再備課、改作業……
7年前,有次下暴雨發洪水,唐自銀讓6個孩子住在自己宿舍。一周時間里,他和妻子只能靠在椅子上休息。
這些年來,唐自銀不僅是“校醫”“廚師”“木匠”,還成了一名“理發師”——中午學生在校吃完飯,唐自銀拿出工具,給孩子們理發。這一理,便堅持了30多年。如今,光是理發推子,已經用壞了近30個。雖然薪水微薄,唐自銀還主動幫扶貧困戶,并資助多位殘疾學生。
寒來暑往,唐自銀的白發已悄悄爬上雙鬢。“教書四十一載,我越來越喜愛這個職業。”唐自銀說,“在大山深處需要我的地方,能發一點點光和熱,是最幸福的事情。”
銅川市耀州革命老區馬咀村黨支部書記李云南——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本報記者 原韜雄
周末,馬咀村親子樂園歡聲笑語,采摘棚中瓜果飄香。坐落在銅川市耀州革命老區的馬咀村,20年時間,完成了從“爛桿村”到“水泥村”再到“生態旅游村”的蛻變。村里的變化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李云南的付出。
1999年,李云南成了村里的首批“萬元戶”,他卻毅然回村參選村黨支部書記。他說:“一個人富那不叫本事,讓全村人富才是真本事。”當時的馬咀村,絕大部分村民喝著土窖水、住著土窯房。大晚上,村民們聚在土院子里,頂著寒風聽李云南講村子發展,李云南回憶:“一雙雙眼睛里滿是對致富的渴望。”
上任后,李云南成了村民眼中為發展到處奔波的“闖將”。他帶領全村平整修建100多畝高標準農田,安排村里120多名村民到自己經營的水泥廠打工。96戶372名村民住進了小洋房,馬咀村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
2008年,為響應“節能減排”號召,李云南關了苦心經營20多年的水泥廠,為馬咀村的村民尋找新出路。經多方學習考察,馬咀村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08棟,確保戶均1棚,果蔬種植、加工、儲藏、配送自成一體的生產流通體系正式投入運作。2014年,中央提出全面建設美麗鄉村,李云南又為馬咀村引進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旅游項目。
如今,馬咀村人均年收入達1.6萬元。今年4月,李云南帶著村兩委班子走訪上海、福建等地,繼續為馬咀村找產業、尋思路。“共產黨員要心中有責任,肩頭有擔當。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心中有勁兒,干事創業不停歇。”李云南說。
作者:高 炳 原韜雄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西遷薪火代代相傳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者:中共云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云南堅持以...
【評論員文章】?作者:劉薇薇(云南日報評論員)2015年1月、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
咸寧網訊記者章文靜報道:17日下午,受云南省委宣傳部邀請,歌曲《孔雀來兮》演職人員飛赴云南參加云南省“云之南”民族團結...
姜洪(赤壁)云卷云舒,眷戀著彩云之南那里有瑞麗江邊版納村寨蒼山洱海香格里拉有石林里的阿詩瑪蝴蝶泉邊的五朵金花有月光下的...
云南的無私援助,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云南人民的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彭錫“穿過彩云的天際,南方飛來了孔雀,一雙、一群、一躍千里,驅散了冬的凜冽……你是彩云...
李桂華(云南)2020年的春節,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疫情降臨,震驚了世界。我剪去了心愛的飄飄長發,懷著對親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楊昀琰(崇陽)四季如春,宜游宜居的云南,因彩云現于南中而得名。忙碌了一年,又到了萬家團圓的春節,也許還來不及和親人團...
2月15日,云南醫療隊正式進入咸寧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監護病區,指導、接管該市疑難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云南省...
題:綠染云嶺小康路——生態文明建設的云南實踐新華社記者伍曉陽、字強七彩云南,綠為底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云南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