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1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正文

以民生“溫度”標注幸?!翱潭取?/h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2021-05-12 10:17

【幸福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李曉 段思雨 崔興毅

距撫順市中心約10公里處,有一片采煤沉陷區遺址,棧道兩旁的房屋已然破敗、沉陷,地下水淹沒窗欞。一度,它見證了幾代煤礦工人生活的光景。

距遺址4公里左右,東華園社區內樓房林立、楊柳婆娑,長椅上坐著幾位耄耋老人,偶有孩童繞膝玩耍。由沉陷區搬遷而來的人安家于此,盡享天倫之樂。

今昔對比中,民生改善可見一斑。在記者走訪遼寧撫順、錦州、丹東等地的過程中,為構建宜居家園不懈奮斗的故事不絕于耳。

大連高新區?李基富攝/光明圖片

安居:“居民盼的,就是我們要去辦的”

2019年,王女士從采煤沉陷區搬進了東華園社區?!?9平方米、一梯兩戶、南北通透,比以往的環境好了很多!”談起生活的變遷,她有些激動,拉著記者去看樓下的社區餐廳、養老中心和衛生服務站有多便利。

社區餐廳不大,但干凈衛生,公示板上的家常小炒明碼標價,60歲以上的老人享受相應的折扣。養老中心里幾張床位整齊擺放,一位護工正耐心地給老人擦手、翻身,失能失智老人能夠享受家人一般的呵護。對于就醫和出行,王女士更是贊不絕口:“不用出社區就能看好病,出門就有公交站,線路十來條,想去哪都行?!?/p>

在撫順,像王女士一樣從沉陷區搬至安置區的居民約有26400戶,東華園社區是6個搬遷安置區之一。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東華園社區視察,對保障群眾生活給予關注與囑托。近年來,撫順多措并舉、下大力氣,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

古城社區是當地棚改新區中最大的社區,自2006年成立之后,約有搬遷居民4727戶,11873人。社區主樓一層有個袖珍展覽室,20世紀80年代的茶壺、臉盆、收音機作為“古董”陳列其中。墻上張貼的老照片中,低矮破敗的棚戶房屋和雜草相伴,昔日的滄桑依稀可見。

社區黨委書記徐秀香在社區工作了21年,見證了棚戶從搬遷、建設到蝶變的整個過程?!斑@里回遷戶多,人員比較復雜。想法不同、沖突就多,怎么讓他們搬得進、住得好成了一個難題?!睘榇?,徐秀香做起了調解員、招募了志愿者、設立了愛心檔案,還開設了陽光課堂……時光流轉,社區建設愈加完善,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采訪中,徐秀香一直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居民盼的,就是我們要去辦的”,說這話時,她的眼神充滿堅定。

錦州港集裝箱碼頭?錦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樂業:黨員帶頭,干出一片新天地

30多年前,丹東鳳城市大梨樹村還是一片荒山禿嶺,物質極為匱乏。“當地人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村干部工資靠社員,人均年收入只有90元?!贝迕窭钇几锌?。聽聞記者采訪,村民李萍打開了話匣子:“幸虧有了老書記毛豐美,他帶著我們沒黑沒白地‘住’在山上,就是想把荒山變為果林,既改善環境,又能賺錢?!?/p>

毛豐美是大梨樹村原黨委書記,他帶著鄉親們出工10萬多人次,治理荒山20多座,修建環山作業道87公里,建綠色長廊18公里,建成果園2萬多畝,栽植優質果樹100多萬株,整合溝壑70多條。如今,人居環境改善了,幸福指數提高了,荒山禿嶺真的變成了綠水青山!

“父親就像一頭老黃牛,整天都在田間地頭忙著,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家鄉的巨變讓大梨樹村黨委書記毛正新讀懂了父親的“忙碌”,他手握毛豐美傳下來的“接力棒”,繼續沿著實干之路前進。

2016年,在鳳城市的支持下,村里爭取到近5000萬元的涉農專項資金,建設了“七彩田園現代農業展示館”。毛正新還向科研院校的專家“求教”,隨后建成了200多棟溫室大棚,產出的藍莓、大櫻桃等水果遠銷外地。此外,村里還修建了大梨樹影視城,當地餐飲、住宿等火起來后帶動了村民就業與收入。目前,大梨樹村年均接待游客4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000多萬元。

本溪關門山景區?本溪市委宣傳部供圖

治理:為便民服務織就一張“智慧網”

出行前看看路況,買藥時查查醫保余額,線上繳納水、電、暖氣費,網上辦理各種證件……在錦州,只需安裝一個App,交通、醫療、政務等身邊事都能輕松解決。“錦州通App覆蓋了3000多項服務功能。過去跑窗口,現在上‘云’就能解決!”錦州市信息中心主任宋志強談及智慧城市建設頗具信心。

2017年3月,錦州與華為展開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的戰略合作,建成了第一個“華為遼寧大區(錦州)云計算中心”,成為東北設施最齊全、設備最先進、規模最大的云計算基地。目前,39個市直部門100個業務系統已遷移到華為云,如同一張“智慧網”,通過大數據調度與監管,為管理者應急指揮、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這張“智慧網”的效果如何?記者在走訪中聽到了這樣一則抗疫實例:在社區,不少網格員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住戶信息排查,數十棟居民樓、上千戶常住人口、數百次電話問詢,如何及時記錄并形成反饋?此時,網格化管理綜合平臺就是一個中樞,精準接收信息、及時向上反饋,為管理部門掌握人口流動情況、構建安全防線提供依據。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遼寧盤錦趙圈河鎮圈河村生態小鎮?盤錦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城市綜合運行指揮中心大廳,一塊數據顯示屏引人注目??挂咂陂g,那些變化的數字集聚成一條條波動的曲線,牽動人心?!叭羞€需要多少防疫用品,社會各界捐贈了多少物資,已有儲備物品又該調往何處,這些都由大數據精準決定?!彼沃緩娬f,抗疫成為檢驗這張“智慧網”的一場大考,歷經考驗,人們更加懂得城市治理還需用繡花的功夫精雕細琢、久久為功,這樣民生發展才有溫度,幸福指數才有高度。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11日?06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