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山湖鎮是赤壁市最年輕的鄉鎮,也是全省最早整體搬遷、集中安置的移民建制鎮。
這個位于陸水河入長江口的小鎮,如何把荒地變成綠洲?如何在長江大保護中實現綠色發展?
10月14日,采訪團一行走進柳山湖鎮一探究竟。
一位移民的安居夢
在柳山湖鎮臘里山村村民徐和林家中,有一張特殊的沙發。
“這是搬家時新添置的,也是我家第一張沙發。”徐和林說,一家三口擠在一間20多平方米的兵營房,住了幾十年,直到2008年搬了新房,添置了家具,才終于有了家的感覺。
徐和林的感受,或許可以代表很多柳山湖人。
“柳山湖,其實無柳無山也無湖,原來是一片沼澤,釘螺遍地。這個名字帶著我們移民對依山傍湖家鄉的鄉愁和對新家園的憧憬。”臘里山村支部副書記樊美紅說。
上世紀50年代末,因建設三峽試驗壩,大批陸水湖庫區村民搬遷至此,徐和林就是第一代移民。
“十歲左右時,我們家十多口人遷到這里。所有移民都住在土磚做的兵營房,每間住3人。”徐和林說,空間小不說,一到陰雨天,房里還發潮發霉。走在村里,一踩就是一腳泥。
有一個像樣的家,是徐和林等每一個柳山湖移民的心愿。
“2007年,臘里山村全面鋪開新農村建設。兵營房全部拆除,統一規劃建設了安居房。僅僅幾年時間,村里面貌煥然一新,2017年還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樊美紅說。
如今的臘里山村,整齊的房屋掩映在綠樹下,道路寬敞干凈,看不到一點垃圾。“望鳳池”碧波蕩漾,旁邊的小廣場和公共活動中心“望鳳居”內,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以前是個破落村,現在像個度假村,不比城里差。”徐和林說,現在家里有了田地,住進小樓,空閑時到廣場散散步,晚年生活很愜意。
臘里山村是柳山湖鎮的一個縮影。如今,該鎮6個村全部入圍省級美麗鄉村,移民們從沼澤地走進了詩里畫里。
一片荒地的蛻變史
這片荒蕪的沼澤地是如何變成田園柳山的?
57歲的團山村代理黨支部書記梅云洲,是這一巨變的見證者。
“原來這里是血吸蟲疫區,剛來時不能下田,全靠吃救濟糧過日子。人們都說這里是‘水窩子、蟲窩子、窮窩子、氣窩子’。” 梅云洲說。
柳山湖人發揚“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移民精神,靠自己的雙手治螺滅螺,把沼澤地逐步改造成良田。
50多年來,在中央、省等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柳山湖人建設美好家園的步伐從未停歇。該鎮先后開展了移民危房改造、高標準農田改造、生產排灌設施建設、移民產業發展、四化協調發展等系列項目工程。
“特別是自2008年以來,柳山湖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鎮長葉明說,近年來,柳山湖鎮持續開展村莊基礎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村里的街道路面已經硬化刷黑,路燈、交通標識一應俱全,各村道路連接點全部打通,每個村都建有排污管道和微動力污水處理站,鎮里日處理300噸的污水處理廠也已建成投入運行。
臨江而居,柳山湖人對長江自然有著深厚的感情。早些年,柳山湖人一窮二白時也要肩挑手提堅決完成“修堤”的使命。而今,富裕起來的柳山湖,開始溫情反哺長江。專職保潔隊員、禁捕隊員在長江赤壁干堤上來回巡檢作業,堤坡上的雜草沿地面修剪齊平,堤腳下連片意楊高大挺拔。
“我們組織志愿者持續開展‘清河行動’。說實話,村民的環保意識提升了,每次上堤真的也撿不到什么垃圾了。”樊美紅笑著說,這樣的“撲空”令大家都倍感喜悅。
一個小鎮的發展路
在位于易家堤村的赤壁市移民文化陳列館里,一部移民村搬遷史、奮斗史以雕塑、圖片、文獻、實物、影像等方式徐徐展開,“全國衛生鄉鎮”、“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等24塊金字招牌熠熠閃光,展示了柳山湖移民文化精神和輝煌成就。
“當年從無到有,移民把沼澤荒地變成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畫田園。我們要守護來之不易的新家園,走綠色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 柳山湖鎮人大主席張艷明說。
目前,鎮上大力發展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建設稻蝦共作基地約16000畝、葡萄基地2000畝、水生蔬菜基地1000畝,另外還有青蛙、蛇、中藥材等特色種養殖,輻射帶動農戶2600余戶,占全鎮總戶數的75%。其中,柳山湖的小龍蝦遠近聞名,我市首家小龍蝦深加工企業落戶該鎮。
在移民紀念館墻上,有一句話:銘記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
柳山湖鎮的未來是什么樣?柳山湖人已經心中有路。
鎮長葉明稱,將繼續傳承和發揚移民文化精神,以創新綠色發展為總基調,加快產業的融合發展,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培育良好文明新風,全力打造“移民小鎮,田園柳山”。
記者手記:?
每個柳山湖人,無論是 “移一代”,還是“移二代”、“移三代”……都對長江有著特殊的感情。
為了長江,他們義無反顧告別故土,拖兒帶女來到江邊,帶著無處安放的鄉愁,在沼澤地上建起新家園。也許一路苦辣酸甜,但終究讓鄉愁在這里扎根,結出幸福的果實。
誠然,這幸福來之不易。
來自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來自于柳山湖人馳而不息的艱苦奮斗。
回不去的故土在口口相傳的記憶里逐漸遠去。
“無柳、無山、無湖”的柳山湖人,從“水窩子、蟲窩子、窮窩子、氣窩子”一步步走來,綠色動能蓄勢勁發,生態文明持續向好,在“移民小鎮·田園柳山”的征途上砥礪前行。
“顧全大局、舍己為公、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移民精神代代傳承,柳山湖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采寫:向東寧 程昌宗 周萱 劉震 章文靜)
編輯:hefan
上一篇:
【咸寧長江岸線行 ④】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嘉魚縣陸溪鎮采訪記
下一篇:
【咸寧長江岸線行②】巧借東風的赤壁人 —— 赤壁市赤壁鎮采訪記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徐冬、賀瑞華報道:連日來,赤壁市萬畝茶園·俄羅斯方塊小鎮迎來了...
葉子延艷琴/整理近幾年來,咸寧周邊好玩的地方越來越多,既有保持著原始風貌的古鎮,又有融入了時尚元素的新村落。去蘿卜小鎮...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徐世聰何賽麗25日,記者走進通山縣大路鄉新橋馮村果匠小鎮,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精致而樸素的...
時逢七夕佳節,為展示咸安區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和獨特的文化魅力,由咸寧市咸安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市歌舞劇團、黃鶴樓森林...
咸寧網訊通訊員王能朗、阮班勇、汪麗娜報道:近年來,通山農商行著眼鄉村產業,著眼金融渠道,著力服務質效,全力助推鄉村振...
魚岳作為嘉魚縣中心城區鎮,要樹立與新街鎮、官橋鎮的協同發展、一體發展的思路,加快融合發展。要依托金色年華養生谷、戀江...
我們小鎮上的女孩子把碎碎的花布緝成香布袋兒之后,就在里面縫一點兒雄黃,縫一點兒香草,香草雄黃都是藥鋪派送的。在我們小...
方衛兵核心提要:加快推進我市文旅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對于我市如期實現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
新華社記者王菲位于安徽省蕪湖縣航空小鎮的中電科蕪湖鉆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適航實驗室里,年輕的研發人員正圍著一架嶄新的通...
◆黃鶴樓森林美酒小鎮秋天的黃鶴樓森林美酒小鎮,披上了暖色大衣。在這里,一排排白墻黛瓦的建筑在靜靜等待客人的到來,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