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揚燦 戴文輝 通訊員 姬廷順 陳新才
開欄的話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報道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兵分5路,分赴十堰、宜昌、黃岡、孝感、恩施等地,感受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體驗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相關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住在這里,比老家可強多了!”65歲的黃朝清已完全適應了新家的生活,發出由衷的感慨。
而在一年前,黃老漢卻不是這么想的?!吧铰纷邞T了,柏油路太軟,不得勁。”2019年3月,剛搬進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時,渾身不自在。
黃老漢原住葉大鄉月亮村。葉大鄉是鄖陽區最偏遠的鄉鎮,月亮村又是全鄉最偏遠的村,去集鎮要坐車再坐船,一趟兩個多小時,兒子出門打工就不想回來,女兒回趟娘家也要抱怨半天。就這,老黃還隔三差五約幾個老哥們往回跑。
為啥?“社區里誰也不認識,想聊天都找不到人?!?/p>
掙錢門路多
青龍泉社區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集中鄖陽區18個鄉鎮4200余戶、1.5萬余名易遷人口。2018年12月開始搬遷,2019年5月入住完畢。
社區還在建時,黃朝清來看過一次。村干部把他帶到山頭,那里有一株1000多年的大柏樹。往南看,漢江在幾公里外蜿蜒流過,山水一色;往北看,一片片荒山上聳立起一幢幢樓房?!昂眉一?,這是一座城啊?!?/p>
從山頭下來,老黃思忖:這么多人住一起,有地種沒?能養雞喂豬不?
“菜園正在統一規劃,就在隔壁劉灣村。不過,我們建議別種菜了,有那工夫,干啥不能掙錢?”村干部掰起手指頭:社區配套建設1100畝的香菇基地,龍頭公司提供技術指導、銷售渠道,一季怎么也能掙個上萬元。
老黃搖頭:香菇沒種過,心里沒底。
村干部繼續介紹:社區里要引進襪業公司,還有扶貧作坊,編筐子、翻襪子、刨水果,隨你。
老黃這才點頭。
搬進社區的第二天,他就去幾家扶貧作坊看了看,最后決定翻襪子,“長筒襪1分2厘,短筒8厘,能帶回家做,勤快一點,一天掙三四十元不成問題。”
去年冬天,住一棟樓的徐明權說,到木瓜加工扶貧作坊干,一天能掙80元。黃老漢去學了一天,用竹片剜剔木瓜籽,在那邊干了一個多月?!耙粋€月2000多元,夠老兩口吃,不給兒女添負擔,咱知足啦!”
社區就是咱家
黃老漢的新居南北通透,兩間臥室,明亮的客廳,還有獨立的廚房、衛生間。
剛搬進來時,黃老漢在社區里迷路了,“樓房都長一個樣,轉過一個山頭,就忘了咋回去?!?/p>
不適應的事,在青龍泉社區出現不少:有人在陽臺上養雞,在綠化帶里種菜,在房前屋后堆柴,在樓梯間里烤火……“以前在山里,想咋樣就咋樣,偏這社區規矩多。”老哥幾個聚在一起抱怨。
社區的網格員來敲門了。
第一次見到吳小勤,黃老漢不解:網格員是干啥的?小吳解釋:我也是易遷戶,社區招聘的,為大伙服務。
正好,家里電費快用完了,黃老漢問:“能不能帶我去交一下?”小吳一口答應,帶著他來到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一個個窗口介紹:這是交水費的,那是交電費的,還有氣、網、物業,都在一起,“一站式辦理,不用多跑腿?!?/p>
除了網格員,還有樓棟長,再加上18個鄉鎮派駐社區的干部,有啥需求都有人幫忙,黃老漢漸漸覺得,“在社區生活,規矩雖說多了些,可你看這路多干凈,這樹多漂亮?!?/p>
2019年6月,社區里的臨時商貿市場開業,居民購買家電、服裝、小百貨,乃至早餐、理發,都方便了。社區醫院對高血壓、風濕、哮喘等32種慢性病免費治療;社區幼兒園提供全托管服務,讓家長專心務工。
生活越來越方便,大伙的習慣也在改變。有一次,黃老漢看到一個鄰居捏著煙頭轉了幾圈,找到垃圾桶才扔。從那以后,他再不隨地扔煙頭了:“社區是咱家,地上干凈,心里才舒坦。”
勤儉習慣不能丟
2019年8月,社區開了一場“民意懇談會”,社區干部與相關部門請來10多位居民代表,商討水電氣網等問題。黃老漢參加了。
“頭一次做居民代表,不知道說啥?!弊跁h桌前,黃老漢有點緊張,慢慢地,他發現討論的問題跟自己息息相關,很快進入角色,“供水管道難免出問題,能不能添置一臺供水車,保證維修時咱能吃上水?”
區茂源供水公司當場表態,對主管網全線排查,消除停水隱患,同時購買一輛供水車,專供社區居民飲用水。
懇談會開了3小時,黃老漢提了2條意見,都被采納。他回家興奮得讓老伴多炒了個菜,喝了兩杯包谷酒?!袄下牳刹空f居民自治,現在咱明白是咋回事了——社區的事兒,大家商量著辦?!?/p>
社區里建有許多綠化帶、涼亭,許多老人在里面散步、打牌。黃老漢和老伴也經常去,老伴跳廣場舞,他在旁邊聊天。社區還經常組織演講、才藝表演,他也喜歡去,“不管以前是不是一個鄉鎮,跳過幾次舞,聊過幾次天,就成了熟人。”
熟人就該相互幫忙,這是山里人的樸素想法。鄰居石教懷家種了3大棚香菇,前段時間忙不過來,黃老漢向襪子公司請了兩天假,到棚里幫忙采菇。黃老漢說,在香菇基地,相鄰的8戶或10余戶菇農抱團發展,形成30多個“互助小組”,“今天我幫你看個棚,明天他幫我摘個菇,不講價錢?!?/p>
兒子在十堰打工,前幾天給黃老漢轉了2000元錢,讓買臺空調。黃老漢去商貿市場轉了一圈,最便宜的空調要1500元,有點舍不得,就花85元買了一臺電風扇。
從商貿市場出來,又進了農貿市場,轉悠半個多小時,看看這、摸摸那,最終花5元買了3個包菜?!澳艹?盤,家里還有肉,夠吃幾天。”黃老漢笑著說:“雖說搬進了樓房,可勤勞節儉的習慣不能丟?!?/p>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高原紅了,日子好了——貴州海拔最高縣發展蘋果產業見聞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6.3萬余名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央媒聚焦“鄖陽模式 ”
咸寧網訊:成冬英,新華保險咸寧中支通山營銷服務部的一名優秀主管,她的家人經營著大寨村衛生室。據悉,大寨村今年春節前返...
楊林社區是天門城郊的一個農村社區,常住人口3500多人。每到傍晚,沐浴著燈光,年輕人爭搶籃板、拼搶足球的加油聲,婦女們歡...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焦姣、通訊員周懸松報道:“大家知道剪紙已經有2800多年的歷史嗎?”近日,記者在南昌路社區體驗了一堂豐...
“下沉干部”賀慶:沉就要一沉到“底”新華社記者侯文坤“徐阿姨,我們來做個回訪,有沒有什么困難或者需求?賀慶和王建面對大...
“下沉干部”賀慶:沉就要一沉到“底”新華社記者侯文坤“徐阿姨,我們來做個回訪,有沒有什么困難或者需求?賀慶和王建面對大...
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報道:14日下午,市建設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h(市、區)委書記是社...
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報道:14日下午,市建設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縣(市、區)委書記是社...
進一步筑牢社區這道防線,需要不斷提升應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能力,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社區防控的主動意識和責任意識。但是,大...
江靜為離休干部送愛心菜“謝謝你,這幅畫,我要永久珍藏?!?月8日,中南建筑設計院社區內,社區書記江靜看著手機里的一幅畫...
社區,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當時的情況是,社區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確診,一名居委會副主任、一名黨委委員為疑似病例,兩名居...